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2024-06-05袁丽
袁丽
信息技术为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依托信息技术,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丰富教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打造先进性的学前教育体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合理运用,以幼儿为中心,基于幼儿认知特点,以更多形式的教育内容、资源和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成长需求,这是未来幼儿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着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简要分析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价值,探讨信息技术对幼儿学前教育活动的影响,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提出幼儿学前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以期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科学发展,提高幼儿学前教育的有效性。
一、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一)革新教育方法
学前教育应重视幼儿认知的培养与提升,以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关键能力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基础。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力量,灵活运用各种信息载体丰富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打造具有浓厚科技氛围的学前课堂。幼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过程,创新知识讲解,既能深化幼儿认知,又能发展其多项能力,是信息技术创新幼儿教育方法的重要价值体现。
(二)丰富教育内容
幼儿学前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息息相关。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有机会通过网络搜集并获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以更为生动的学习内容满足幼儿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教师围绕多样化的教育内容,能够开发更多类型的學习活动,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创新学习形式
信息技术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能够以幼儿现有的知识背景、学习经验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打造更符合幼儿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重在以幼儿为教育主体,引导其对未知事物展开主动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并搭建实践平台,使幼儿有机会在真实场景中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创造的乐趣,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目标。
二、新时期信息技术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影响
(一)增加趣味内容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价值在于能够创新教学策略与手段,使教育形式更加契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在了解信息技术使用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幼儿教师可借助其优势整合趣味性育人内容,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便于幼儿与教师就趣味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打破传统幼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营造更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氛围。
(二)引导习惯养成
信息技术支持的学前教育以幼儿为教育教学中心,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权,使其摆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逐步形成独立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刺激幼儿的各项感官,激活其思维,提高其对有益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合理化运用能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优化了当前的幼儿学前教育条件,能够为幼儿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创造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基础上,激发其学习兴趣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高阶目标。幼儿教师可以在做好信息化教学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活用不同的信息载体,吸引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方法
(一)挖掘资源,夯实信息教育基础
结合信息技术在探索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内容方面的优势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创客空间”,着手开展创客教育。教师依据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并以创新的形式为幼儿展现,激发其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培养其善于发现、乐于探究、敢于创造的学习意识,这符合“创客教育”所强调的自主、创造、探索、分享等理念核心要求。基于这一教育背景,教师应在分析学前幼儿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幼儿学前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找寻创新突破口,打好幼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基础。
幼儿最初的学习是从观察世界、认识生活、了解事物开始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并整合这些生活化教育资源,是开展信息化幼儿学前教育的基础,也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不断学习的关键。
教师应开展调研工作,从幼儿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当地的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活生产经验和社会科技等各种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内容展开研究,整理有助于实现幼儿学前教育课程更新的资源内容,同时也应考虑这些资源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学习兴趣。换言之,即:综合考虑,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具有当地特色文化风格的幼儿学前教育资源库,走好幼儿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第一步。
剪纸、布袋戏等民族特色文化的象征,既广泛存在于幼儿的生活当中,又是幼儿容易接触并了解的当地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将这部分文化内容作为信息化幼儿教育课程构建的基础。在网络上搜集这些乡土文化的起源背景、发展历程、文化特点、艺术价值等资源内容,将其整合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既保证了教育资源选择的因地制宜,又能够为开展信息化幼儿创客教育提供保障,也能够从幼儿时期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传承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搭建特定的场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认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学龄前的幼儿热衷于参与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开展主题性游戏活动,利用愉悦、和谐的游戏环境氛围带给幼儿独特的“刺激感”,激发其对未知的探索兴趣,培养其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信息化教学下的情境创设应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合理运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打造可供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实践的互动式教学情境,即“创客空间”。在“创客空间”中,幼儿可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情境氛围的驱动下产生“将个人想法变为现实”的动力和热情,从而有效激发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兴趣。
以剪纸特色文化资源为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剪纸文化教育资源创设游戏情境,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幼儿展示各种剪纸作品,使幼儿被多彩多样的剪纸图案吸引,从而萌生出想动手制作剪纸作品的想法。在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剪纸的基本技巧,鼓励幼儿设想:剪纸还能够展现出什么图案形式?
教师围绕情境搭建“剪纸创客工作坊”,营造开放、自主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开动大脑、大胆想象,将自己对剪纸的构想付诸实践,体会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三)创新思路,设计新型体验活动
信息化幼儿学前教育应遵循幼儿天性和发展规律。新时期,幼儿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电子设备,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幼儿学前教育也应采用更为先进的方式,在幼儿与知识之间构建新型的“交互”机制,提升幼儿学前教育成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影音、媒体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技术运用于学前教育活动中,打造更为新颖、独特的学习活动,增强信息技术教学对幼儿的吸引力,科学创新幼儿学前教育思路。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幼儿学前教育摆脱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引导幼儿在体验中获得启发、在活动中获取新知。相较于以往的幼儿教学形式,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生活技能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想认知。
新时期的幼儿学前教育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为重点,为使幼儿认识到废物利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变废为宝,从而培养其环保意识,教师可利用生活化教育资源,结合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演示功能,使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意识。
例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示一些通过废品改造制作的物品图片,如用废弃玻璃瓶制作的花瓶、用秸秆编织的篮子、用旧纸壳箱改造的收纳盒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物品是用哪些物品制造的,是如何制造的,激发起幼儿的探索热情。然后,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设想,确定变废为宝的思路,和幼儿一同搜集材料,并指导幼儿着手开展“旧物改造”活动。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教师可向幼儿渗透环保理念,运用多媒体滚动播放“随手丢弃垃圾”“垃圾不分类”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视频,增强幼儿的思想体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拍摄设备将幼儿“变废为宝”的手工过程录制下来,发布到网络上,开展“最有创意的改造”投票评选活动,给予得票数前三名的幼儿相应的奖励,深化其对活动意义的理解,增强其乐于创新的创客意识。
(四)重构框架,构建项目课程模式
学前教育是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关键时期,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将课程知识融入系统性的学习任务中,以打造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方式重构幼儿学前教育框架。比如,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多领域教学内容,将艺术、文化等有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教育资源应用到项目课程模式的创建中,打造融合性的创客课程体系,引导幼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前所未有的学习乐趣。
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创客课程,能够为幼儿提供更为完整的学习体验,锻炼其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创客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利用微课视频向幼儿介绍项目内容,使其明确项目学习方向,引导其做好项目学习准备;在课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教育资源,辅助幼儿自主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优化创客课程整体设计。
以打造艺术类型的创客课程为例。教师选用扎染、绘画、编织、木工等特色文化教育资源作为项目学习任务的设计载体。在课程准备环节,利用微课视频录制扎染、绘画等操作步骤,设置各个项目内容板块,并将视频整合包发送给幼儿家长,由家长带领幼儿预先了解项目学习内容,鼓励幼儿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任务,进行材料获取、方案设计等相应准备活动。在课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创客工作坊”,组织幼儿以合作形式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并由教师对幼儿的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成果进行点评,依托系统性的项目学习活动,带给幼儿自主创作、合作分享的学习体验,锻炼其动手能力,提升其审美素養。
(五)家园联合,落实课后教育辅导
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新时期的幼儿学前教育也需要将构建家园联合机制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着力点,发挥家长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实现高效的家园合作教学。教师不仅要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幼儿学前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组织家长带领幼儿在生活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还应通过信息技术的即时通讯功能,及时了解家庭教育的进展情况,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协助家长完善家庭教育规程。通过家园合作,打造家庭创客教育空间,开展高质量的课后教育辅导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向家庭教育的延伸,本质上是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构建家庭创客教育空间的过程。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开发家园联合教育平台,定期向家长发布近期的教育工作计划,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家庭中为幼儿打造快乐学习的创客空间。
以种植活动为例。教师可通过家园联合教育平台发布家庭教育任务细则,鼓励家长带领幼儿一同采购种植活动中需要的种子、泥土、花盆、铲子等工具,一同完成种植活动,定期在平台上发布植物照片,以供教师了解幼儿种植活动的完成进度。利用平台,教师可向家长分享教育经验,或对种植活动中的细节内容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家长与幼儿通过密切配合完成家庭创客任务,开拓幼儿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路线。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工作中的运用是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转折点,这标志着幼儿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开始,促进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满足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要求,教师应着眼于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流程,拓展教学范围。一方面,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既能满足幼儿探索未知的学习需求,又可着手进一步创新幼儿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依托信息技术探索更为契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丰富幼儿学习体验,发挥其教育辅助作用,推动幼儿学前教育改革进程。
注:本文系福建省2022年度宁德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融合创客教育理念开展本土文化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22EI0593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