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4-06-05邓顺谈
邓顺谈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中蕴含着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是多维化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空间建模能力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担任好“引导者”的身份,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变式练习和多元化的习题内容,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探究知识的本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意义
深度思维是通过深入思考事情的本质,发现问题的内在原因和规律,以及设想最优解决方案的一种智力能力。通过培养深度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进步。同时,深度思维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涉及对问题、概念或情境的深入理解、分析和评估,其超越了简单的表面思考,涉及对问题的多维度思考和综合考量。深度思维强调对问题本质的探求,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现象或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深度思维让学生不仅能够解决表面上的问题,更能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在数学中尤为重要。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有所帮助,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深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小学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法,当学生有着良好的深度思维能力,便能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尝试以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有效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深度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原理,从而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在数学学科中有所体现,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四)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深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解决问题,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这种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深度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契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状态的发展,尤其在信息化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能够为学生创设量身定制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学会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以此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认识事物的阶段,认知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传统的知识传授法枯燥、无趣,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规律,结合具体学情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而非仅传授知识。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人们购物时多用手机支付,学生很少接触人民币,特别是小面值的人民币。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不同币值之间的进率。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应用”环节,教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玩具、文具等,标上价钱,把教室装扮成“小小商店”,让一部分学生当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一部分学生当顾客,模拟商场购物活动。学生拿着学具人民币开心地“逛商店”,在这样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在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学会换钱、付钱、找钱。
教师适时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买一支1元钱的笔,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一个笔袋6元6角,小红有4张1元、3张5角和6张1角,这些钱买笔袋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人民币间的进率,学会换算人民币,在经历了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策略后,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为了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机会,学生质疑时自己是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为了使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答错了,应当鼓励学生不要紧张,再答一次,而不是批评学生没听课;如果学生答不完整,也应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精神并让学生补充完整;针对举手却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应鼓励他再想一想;针对思维活跃的学生,不举手而情不自禁喊出来的答案,教师不能不理會,因为这常常是学生闪现的智慧火花;对于学生的“特殊”想法,教师要“善待”,因为这是深度思维的萌芽。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没有质疑就没有思维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习“破十法”“连减法”后进行一组练习:16-9、13-6、18-9、17-8、15-7,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怎么想的。汇报的时候,一名学生举手:“老师,我的同桌说错了,16-9被减数的个位6减去减数9不够减,但他用减数9减被减数个位上的6”,部分同学哄堂大笑。教师发现刚才发言学生的同桌是个性格内向腼腆的小男孩,平时怯生生的,很少举手发言,此时小脸都红了。教师一个“嘘”的动作全班瞬间安静,教师走到小男孩身边,亲切地鼓励他:“你的想法与众不同,真是会思考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都想听听你的奇思妙想,你能说一说吗?”他犹豫地站了起来:“老师,不知道我算得对不对,我是这样想的,16-9算式中6-9不够减,我先算9-6=3,再算10-3=7,所以16-9=7。”话音刚落,学生有的鼓掌,有的露出惊诧的表情,有的持怀疑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争议教师笑而不答,有了这种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积极开动脑筋,才能做到敢想敢说,敢于提出问题。
教师用鼓励和敬佩的眼神给小男孩点了一个大大的赞,同时引导大家用小男孩的算法计算后面几道题。学生经过计算,惊讶地发现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那么这种算法的合理性在哪儿呢?于是教师又领着学生进行了探究,借助小棒摆一摆,发现16-9,16里面有1个十和6个一,用6-9不够减,还差3,从10中拿出3来补上最后剩下7,就是10-3=7。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恍然大悟,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学生对这种算法认可的掌声,是理解新知喜悦的掌声,也是对小男孩鼓励的掌声,是温暖有爱心的掌声。这节课后,教师发现那位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变得爱发言,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三)提供挑战性学习任务,激发深度思维
在數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挑战性、开放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深度思维。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完基本的乘法口诀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结束了关于九九乘法表的学习,你们对于九九乘法表还存在哪些问题呢?请展开仔细说一说。”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启发下积极开动脑筋,提出许多问题,如“乘法口诀是由谁发现的?”还有的学生积极提问:“为什么九九乘法表被大家称作小九九呢?”还有的学生提问:“九九乘法表为什么到九就结束了呢?”此时,教师发现学生对基础的乘法口诀表居然存在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学生的深度思维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时,教师根据“为什么九九乘法表编制到九九结束了”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验证。
学生举例:“10×9可以看成9×9+1×9,用九九
八十一和一九得九两句口诀计算”;教师顺水推舟:“10×9还可以看成什么算式呢?”,学生立即接二连三地举手:“10×9还可以看成3×9+7×9,2×9+8×9,4×9+6×9,5×9+5×9”。通过交流,学生已经得出结论,九九乘法表完全够用了。接着,教师让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尝试解决10×20、200×5、13×8、22×4这几个三年级才学习的数学算式。有了前面的经验,学生很容易就算出结果了,学生经历了挑战性的学习,既体验了乘法口诀的魅力,又使数学思维得到扩展。
(四)巧妙设计关键性问题,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点多而杂,学习难度变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维能力还不健全,同时也存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是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得以深入的,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设计关键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设计关键性问题的前提是深入理解新课标要求,明确数学知识的核心要点。因此,教师要深度研析教材,厘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打通数学知识和学生学情的关联点,并且结合新知识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深入研究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起点、质疑点以及具体思考过程,以此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例8:灵活运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后有一道练习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参观植物园,票价:成人票10元/人,学生票5元/人,团体票(10人以上)6元/人。怎样买票最划算?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然后展开汇报交流,得到的买票方案有以下两种:
一是购买团体票:6×(50+3)=318(元)。
二是学生和老师分开买票:5×50+10×3=280(元)。
教师追问:“还有没有更省钱的方案呢?”学生继续思考,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此时教师提出“有什么办法让老师买团体票,学生尽量买学生票呢?”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找到了第三种方案,即:将3位老师和7名学生组合一个团体,买团体票,其他43名学生买学生票:6×10+5×(50-7)=275(元),第三种方案是最划算的购票方案。如果到这里就结束教学,部分学生还是不明所以。因此,教师要明确这一练习题的编排意图,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购团体票最划算?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最划算?”学生又陷入了沉思。教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厘清思路:一位老师买成人票10元,买团体票6元,少花4元;一名学生买学生票5元,买团体票6元,多花1元;只有当老师少花的钱数超过学生多花的钱数时才划算。经过比较三种方案得出:3位老师买团体票能省12元,如果买团体票的学生人数不超过12人,比分开买票省钱。
这是一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不止步于得到正确答案,而是巧妙设计关键性的问题,充分挖掘练习题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深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深度思维。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