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2024-06-05陈远刚

家长·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课标深度素养

陈远刚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传承民族文化及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表层,深入挖掘内涵,激发内在学习动机,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运用多元教学策略如可视化工具、情境教学等,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问题设计与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一、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深度阅读不仅是对文字表面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探究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意图。通过深度阅读,学生能够逐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逻辑推理、独立思考等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解读一篇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挖掘故事中隐藏的社会现象或人生哲理,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人文素养积淀

深度阅读教学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深度阅读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多元化的文学作品,感受丰富的情感色彩和人性光辉,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比如,在品读古典诗词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揣摩字里行间的意境之美,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还能激发其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感悟,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一)合理创设课堂情境,突出语文学科价值

1.联系生活场景,彰显语文人文性。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彰显语文人文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将抽象的文本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有效对接,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感悟语文的人文内涵,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種种现象,以生活为桥梁,让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解读文本,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情感的升华。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珍珠鸟》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新课导入阶段和课堂讨论阶段:

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接触或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话题的关注和兴趣。随后,在文本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课文描述的“我”与珍珠鸟之间逐渐建立信任的过程,以及学生在生活中与动物互动的情境,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体现的人文关怀与生命教育主题。

在第二阶段,即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如“你如何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记录一段自己与小动物的故事,并用所学的语言艺术手法进行表达,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课文人文主题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紧密联系生活场景不仅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人文温度,更能促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和深度思考中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实现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效融合。

2.联系其他学科,突显语文综合性。

新课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如联系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能进一步突显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认识到语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的知识网络。具体而言,在解读语文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文本内涵,锻炼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讲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曹冲称象的方法,这涉及数学中的等量代换和比例概念。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曹冲是如何运用数学原理解决问题的?”配合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如何将难以直接称量的大象重量转化为可称量的石头的总重量,从而理解曹冲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组织学生进行“再现曹冲称象场景”的绘画活动,鼓励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注重细节描绘,如大象的形象、船的状态以及石块摆放的位置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如利用数学知识设计不同版本的“称象方案”,或者制作简易的模型模拟曹冲称象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巧妙地联系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综合性原则。

(二)灵活安排课堂活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1.创意改编演绎,深入感知。

创意改编演绎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策略,旨在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故事新编等形式,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深入感知和理解文本内涵。这一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重构与再创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实施创意改编演绎的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原文,理解故事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如海力布的善良、勇敢和无私,以及村民们的无知、恐慌到最后的哀痛与感激。同时,分析故事的主题思想。

其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从不同角度或人物视角出发改编故事结局或关键情节。比如,设想如果海力布选择不同的方式告知村民灾难,或者村民信任了他,故事将如何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各小组根据改编的内容创作剧本并排演短剧。此过程要求学生精心设计对话、动作及舞台布置,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改编后的故事情节。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其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全班分享和评价各组的改编成果,通过观看和讨论他人作品,深化对原作主题和人物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他人的尊重与包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创意改编演绎策略,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感悟,促进其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2.开展思辨活动,锻炼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思辨活动,旨在通过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等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应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文本,学会表达和捍卫自己的观点。这符合新课标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引领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对太阳远近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其依据,初步感知古代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大胆质疑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设定问题如“你认为哪个小孩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或“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现有知识储备对比分析两种观点的合理性,锻炼其批判性思维。

其次,教师举办课堂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代表文中两个孩子的观点,要求他们在搜集资料、论证观点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清晰表达并有力地反驳对方论点,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真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探索与质疑中逐渐明晰,同时肯定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思考的精神。教师开展课堂思辨活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以及口头表达等核心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传授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三)课堂延伸,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1.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鼓励课外阅读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深度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内涵。这一策略既包括线下的纸质书阅读,也涵蓋线上的电子书、网络文章等多元化的阅读资源,能为学生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广阔学习平台,有助于提升其语文素养。

以《松鼠》这篇课文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一系列关于野生动物和哺乳动物生态、行为习性以及生存环境的科普书籍,如《动物世界》这类描绘生物多样性的读物,或《森林里的居民们》这类生动介绍林间动物生活的著作。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探究松鼠的生活习惯、繁殖方式、食物链位置及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生态保护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布置多元化的课后作业,如推荐学生观看权威纪录片频道“国家地理”中有关松鼠生活习性的精彩片段,指导他们在网络上搜索并研读各大自然科学类网站、APP上的科普文章,探讨松鼠在不同季节中的适应策略、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等。通过视频和图文并茂的文章,学生能够直观且动态地感受到松鼠的行为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深化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书籍或观看相关资料后撰写一篇关于松鼠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动物的读后感,不仅要概述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独特之处,还要结合课本知识和个人思考,分析动物生存现状与环境保护的关联性。

这样的课外延伸活动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的学科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2.阅读结合实践,提升认知。

阅读结合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知识的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可以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参与与所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文字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经验,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与目标知识相吻合的更为具体的经验教训,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更能激发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问题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挑战的技巧。从这一点来看,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具有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至关重要。

以《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指导学生深度阅读原著,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鲁滨逊的心理变化、生存技能,以及他在孤岛上的种种创新尝试。同时,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后撰写详细的读书报告,分享个人见解,并分析鲁滨逊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及其对于现代青少年成长的价值启示。

其次,教师开展课外活动,如书签制作活动,让学生将阅读体验具象化。比如,学生可以根据《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创作个性化书签,描绘故事中的经典场景,如荒岛风光、自制船只等,配以摘录自原著的深刻语句。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记忆,提升其艺术创造力。

最后,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鲁滨逊的求生经历,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荒岛生存挑战”模拟实践活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模拟搭建简易住所、寻找食物水源、制造工具等任务。教师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讲解野外生存技巧,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让他们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能亲身体验鲁滨逊在书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深入理解他的生活智慧和独立自主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不仅是讲述一个冒险故事,还是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实践体验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领悟和把握文本内涵,最终实现阅读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应指向全人教育目标,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将生活场景与跨学科知识融入教学,既能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价值,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灵活安排各类课堂活动,如创意改编演绎和思辨讨论等,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切实锻炼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延伸,让课外阅读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能提升他们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些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体系,能够有力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与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标深度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