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路径

2024-06-05陈瑜

家长·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减优化作业

陈瑜

“双减”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的一项教学改革政策,包括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两个主要的改革方向,学校和教师在“双减”下需要为学生学习的“减负增效”做好准备工作,调整作业设计和作业安排。站在教学改革的视角来看,对作业的改革绝不是对“量”和“内容”的简单调整,还包括对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作业能为学生提供的训练、作业能为学生提供的导向等方面的再优化。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除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点外,还能够助力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围绕“双减”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展开,介绍“双减”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双减”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设计思路和作业内容两个视角出发探究“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优化路径。

一、“双减”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作业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构成之一,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過程中不仅不会忽视作业,很多时候还尤为看重作业。但在作业的具体设计上,部分教师因对作业及作业的作用认识不明确而产生了片面认知,出现了“为了让学生做作业而布置作业”的情况,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还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压力,得不偿失。为了在“双减”政策下对作业进行优化,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先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了解。

(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小学数学教师在安排作业时通常会选择为所有学生安排相同数量、相同内容、相同难度的作业,在统一基准下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训练和评估,这样既能节省作业设计上花费的时间,又能为作业的批改和评价提供方便。但这种作业设计和布置的方式存在一个不可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视。因为家庭成长环境、家长教育理解及学生个人性格、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之间必然客观存在着不小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就是学生完成作业效率、完成作业质量、完成作业积极性各有不同的主要原因。在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教师统一为学生安排的相同作业就不能够实现对所有学生的有效锻炼,自然也就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始终觉得作业过于简单,那就会逐渐丧失对作业的兴趣和重视,而如果学生觉得作业过难,就很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二)忽视学生参与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都还没有养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存在参与度不够高、注意力不容易长期集中的问题,要想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开展教学,教师就需要抓住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与探索欲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包括作业设计。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只关注作业内容有没有覆盖教学内容,或者作业内容能不能映射考试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被纳入考量,这也使得教师设计出来的很多作业对学生来说存在枯燥、无趣的问题,学生提不起兴趣,完成作业的行为也多由家长或教师提出的要求或设置的惩罚来驱动,学生完成作业时的紧迫感更强,心里也更容易生出对作业的抵触情绪。

(三)忽视作业的生活性

从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教育的层面上看,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更多地从知识灌输迁移、延伸到能力积累的方向,即教师需要通过课上的例题讲解或课后的作业练习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这一视角下,教师需要将作业更多地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在思考作业、完成作业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的空间与机会。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忽视了作业的生活性,设计出来的作业存在内容脱离生活的情况,学生在作业中需要解答的问题与生活相去甚远,很难通过作业练习来掌握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双减”的全称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出背景是义务教育阶段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国家针对作业和校外培训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见,要求学校、教师及其他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当前学生不合理的作业安排和培训安排做出调整,尽可能地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前提下实现教育教学的“减负增效”。在此背景下,学校和教师要想通过作业优化来推进“减负增效”,就需要遵循以生为本、服务教学、长期探索等多项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以生为本原则的核心理念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与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要来设计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最贴合其“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活动,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发展。从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和新需要来看,以生为本原则不仅是“双减”下作业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新课改下一切教学活动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教学改革来说至关重要。

(二)服务教学原则

从教学定位上看,作业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主要用于弥补和巩固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学生没能掌握课上所讲知识的情况下帮助其掌握不熟悉的知识,在学生掌握了课上所讲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其从问题出发展开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因此,“双减”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还需要遵循服务教学原则,即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及形式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教学效率是否实现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有效达成。

(三)长期探索原则

“双减”是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教育等配套的教学改革指导政策,也是教师构建教学新体系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的理念导向。站在这一视角下,教师基于“双减”推进的作业优化和改革就需要能体现长期性和持续性,包括教师优化作业设计的长期坚持,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练习的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下对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也要遵循长期探索原则,通过长期性的真实探索来把握“双减”下作业设计的基本规律。

三、“雙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

“双减”的核心主题是“减负增效”,即教师在通过调整作业设计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并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有效性,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性不被丢失,让学生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取得更多学习上的成长与收获。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除了遵循以上的几项基本原则外,教师还需要针对性地对作业设计思路、作业表现形式和作业考查内容做出优化和调整,在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从根源上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实践性与可行性。教师需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逐步完成对作业的类型、内容、难度、数量的优化与调整。

(一)设计思路的整体性优化

1.突显作业概括性。

“双减”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首先要从整体出发,站在整体视角下解构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确保所设计出的作业关联教材,尽可能地覆盖教学的所有知识点;确保所设计出的作业关联学情,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发展需求,即作业设计要突显作业的概括性。

以“小数乘法”课时后的作业设计为例。在筛选考查内容时,教师需要先完成对小数乘法相关基础知识点的梳理,按照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来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排序,然后综合基础知识考查、知识延伸变形、知识实践应用等不同指向的题型来设计作业内容和作业任务,借概括性强的作业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突显作业分层性。

在“以生为本”原则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下,小学数学教师基于“双减”对作业进行的优化革新还需要以分层为立足点,即在设计作业时关注并分析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以学生实际能力与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完成对学生的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等级的作业,突显作业的分层性。

以“小数除法”课时后的作业设计为例。在完成对小数除法相关基础知识点的梳理、排序和整合后,教师需要综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情来完成对不同等级作业难度区间的划分,分别针对学习水平较低、学习水平一般、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设置筑基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确保不同等级作业的难度水平能与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匹配。

3.突显作业实践性。

传统理念下的作业设计通常指书面作业的设计,部分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也更强调书面上用纸笔实现的练习,总体呈现出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趋势。在“双减”下以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提升为追求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突显作业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和拓展思维。

以“可能性”课时后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立足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先为学生设定一个有关可能性的场景和多个有关可能性的条件,然后要求学生设计一种或多种规则来体现这一可能性,同时要求学生在完成规则的设计后制作一个适用这一规则的活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所设计规则的可行性。

(二)作业内容的细节性优化

1.基于预习和复习目标确定作业类型。

预习和复习是一次完整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独立环节,也是一次完整教学活动的开头和结尾,其中预习主要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的尝试性探索,复习主要是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的巩固性迁移。针对预习或复习所设计的作业通常都有着不同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为了推进“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适应性改革,教师需要基于预习和复习的目标来确定具体的作业类型。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例。基于预习,教师可以围绕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外部形态、基本性质来设置探究式预习作业,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态存在,再要求学生通过拆解或组合的方式展开对长方体与正方体基本性质的探究;基于复习,教师可以围绕课堂上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实践探究来设置梳理型复习作业,先要求学生总结自己通过实践探究了解到了哪些与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的知识,再要求学生探索这些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梳理来构建一个以“长方体与正方体”为中心主题的知识体系。

2.基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最本质的功能性和作用性体现在为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提供的服务上,“双减”下对作业的“减负增效”实际上更强调对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即教师在设计与布置作业时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在知识的教授与巩固外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和兴趣的变化,本着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目标,在作业的设计上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作业。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为例。为兼顾作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趣味故事来丰富与巩固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如模仿“曹冲称象”的故事设置一个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利用小质量的智能秤、天平或类天平的平衡工具来称一个质量较大的物体,或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寻找其他用小质量智能秤来称较大物体重量的方法。这类型的作业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也能够有效落实对学生思维的开发。

3.基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设置作业难度。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和抽象性都很强的课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到的知识中有很多都能够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因此数学课程的教学从来都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双减”下推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时,教师还需要基于学习能力的提升来合理设置与调整作业难度,为学生设置难度适当的拓展作业,以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为例。教师可以分两个环节为学生设计有关数据统计、统计图绘制、统计数据分析的拓展性作业。在第一个环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练习中有关“作息时间统计”的题目设计数据统计任务,要求学生统计班上同学每天的作息安排,然后分别针对个人作息安排和班级整体情况来绘制扇形统计图;在第二个环节,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数据与扇形统计图设置数据分析任务,要求学生将自己从图表和数字中获得的信息记录下来,分析同学的作息时间是否合理以及需要做出哪些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的提出与落实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社会日益更新的人才需要和学校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与新课标中其他有关课堂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革新一样,“双减”对新课程改革也能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到实践中也能为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设置的调整、优化提供原始动力和参考依据。在教育改革背景和教育全新生态下,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站在全面、整体的视角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从作业的优化出发,教师需要立足作业的设计、实践、批改、评价等多个环节,对作业设计的短板进行补全,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思维、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双减优化作业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快来写作业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