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2024-06-05王淑芹

家长·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数学知识创设

王淑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策略,提出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开放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等教学建议,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一)问题情境的内涵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的一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等相关的情境,用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行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过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和厌烦,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问题情境的教育意义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起点和保障,有效问题情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其次,有效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科,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空间思维、推理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种策略。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思维材料,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再次,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数学是一门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的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不断地探索、发现、证明、应用,从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延伸出新的问题和应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

最后,有效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等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数学的态度、兴趣、情感、价值观等的形成。数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重要能力。教师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和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能够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提升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策略。为了有效实施这一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与数学相关的场景和问题,如购物、游戏、运动等,根据这些实际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计算商品的价格、找零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故事情节,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情境感受数学的魅力;讲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如利用数学题目编排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到故事带来的趣味和乐趣;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数学知识与图像、视频等形式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增强学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与数学相关的视频,展示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运动会”的情境。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到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如跑步、跳远、投掷等。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数字记录和比较成绩。在跑步比赛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每位参赛者完成赛道所用的时间,并引导他们比较学生所用时间的长短。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读取和比较数字,还能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在跳远和投掷项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并记录各自的成绩,然后引导他们用数字来表达谁跳得更远或投得更远。学生需要用到加法和减法来计算总成绩,这有助于理解数字的加减运算规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参与运动会的同时,也能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

(二)营造开放氛围,鼓励学生探究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理论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自由表达、提出问题和探索思路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和疑惑,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尊重学生的思维、倾听他们的声音,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实践,逐步探索问题的解决路径。例如,教师提供一组数字,让他们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并据此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探索思路。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索,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活动中,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2.案例分析。

案例一: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探究乘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首先,教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如竖式、分解法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在讨论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如十位与个位相乘,百位与十位相乘,然后相加等。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购物结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乘法运算计算商品的总价钱,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发展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案例二:

在“分数乘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和探究来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

首先,教师设计一个实际情境,即烘焙蛋糕,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现在我们需要做两个蛋糕,每个蛋糕需要1/2杯的面粉,那么一共需要多少杯的面粉?”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计算做两个蛋糕所需的面粉量,即1/2乘以2,得出答案为1。通过这个实际情境的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情境,如做三个或四个蛋糕需要多少面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境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升了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情境感染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情境的感染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设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这些素材既可以從教育资源平台、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也可以自己制作。

其次,教师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将教学素材展示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形象,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动教学,如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实时演示和讲解,或者使用互动课件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通过网络搜索、在线课程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四)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构建问题解决场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实施角色扮演活动时,教师要确保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设计出能够反映数学概念和技能的角色扮演场景。例如,在教授“货币计算”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商店,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实际的买卖过程来练习加减法和找零。

1.理论基础。

在准备阶段,教师详细规划角色扮演活动的流程,包括角色分配、场景布置、所需道具以及活动规则等。角色分配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场景布置和道具准备要尽量模拟真实环境,以增强学生的沉浸感。活动规则需要明确,以保证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活动开始前,教师向学生清晰地介绍活动目的、规则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互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在角色扮演中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思考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如何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其他情境中。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角色扮演的情节进行适当的改编和拓展。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和收获,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新理解。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还能提高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案例分析。

教师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角色扮演活动,教授学生关于货币和计算的知识。在这个活动中,教室被布置成一个超市,摆放着各种标有价格的商品。学生被分配不同的角色,如顾客、收银员和超市经理,每个角色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责任。

扮演顾客的学生需要在超市内挑选商品并计算总价,他们需要学会如何阅读价格标签,如何进行加法计算,理解找零的概念。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预算做出最优的选择,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决策能力。

扮演收银员的学生需要掌握收款和找零的技能,学习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货币计算,确保交易的准确性。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如何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提供良好的顾客服务。

扮演超市经理角色的学生负责监督整个交易过程,确保超市的运作顺畅。学生需要了解超市内商品的摆放规则,监督收银员的工作,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

活动进行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表现,提供必要的指导。例如,当学生在计算总价或找零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及时介入,帮助他们理解错误并找到解决办法,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能提高社交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开放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等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情境中深入思考、发展能力和素养。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数学知识创设
角色扮演游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