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支持系统的构建
——杭州市富阳区的实践
2024-06-04郑彩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郑彩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1]。自此,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真正走进教师培训机构的视野,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重要工作内容。所谓教师综合素养,指能满足教书育人职业所需的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个性心理品质及知识整合能力等[2]。当然,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引领他们向更高的层级发展。具体而言,需要建设教师培养系统、培训课程系统、知识生成系统和能力展示系统等。近年来,杭州市富阳区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构建了由四级教师培养系统、三类培训课程系统、两类知识生成系统和一套能力展示系统组成的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支持系统(如图1 所示)。该系统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下面对此作一介绍。
图1 教师综合素养提升支持系统
一、四级教师培养系统
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其综合素养提升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引导他们逐步走向成长,而教师成长的过程就是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为了打造“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富春名师—省级名师”五层次教师梯队,富阳区构建了“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带头人研修—名师培养高级研修”四级教师培养体系,打通了教师的进阶之路和素养提升之路。
(一)新教师培训:身份认同
新教师培训的工作重心是帮助学员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树立自己的教师形象,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培训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培育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师德修养,认同学校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文化,熟悉教育教学内容以基本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要求。培训应促使学员能够把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能够站住、站稳讲台。由于富阳区的新教师培训采用多学科编班方式,因此培训把文、理科的学员混合编组,帮助他们在组内实现文理学科知识互补。经过一定年限的培养,其中的优秀者进入骨干教师培训体系。
(二)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深化
教龄在5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优秀教师进入骨干教师培训体系。骨干教师培训以“强化素养、把握学科、理解课程改革、引领教学和提升质量”为指导思想,采用同学科编班方式。经过系统培训,受训学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能够追踪任教学科教学改革前沿,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骨干教师培训以项目化研修为依托,促使他们真正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经过培养,其中的优秀者进入学科带头人研修体系。
(三)学科带头人研修:学科融合
教龄在10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内,已经获得区(县)级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进入学科带头人研修体系。学科带头人研修属高端培训,可以跨学科编班,有利于开展学科融合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研修以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综合素养为核心,以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科研水平、掌握信息技术、积淀人文素养为工作内容。该层级培训兼顾理论知识的转型和实践知识的提炼,促使学员逐步成为能够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的区域名师。经过培养,其中的优秀者成为“富春名师”并进入名师培养高级研修体系。
(四)名师培养高级研修:形成风格
教龄在12年以上的“富春名师”进入名师培养高级研修体系,培训采用跨学科编班方式,以便开展跨学科研究。名优教师的培养是各地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重点,富阳区结合本区实际,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背景,以课堂教学特色的形成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为重点,逐步提升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帮助他们总结和提炼,促使他们实现实践性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转化,逐步成为知识的生产者,成为个性风格鲜明、教学成果突出、深受学生爱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名师。
二、三类教师培训课程系统
一般而言,教师素养尤其是综合素养的高低多是以其本体性知识的丰富性程度和教学能力的高低来呈现的。作为职后教育,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要从本体性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着手,因此,教师培训课程系统建设尤为重要。教师培训课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教师培训课程并不直接相关,但需要以教师素质结构为中介[3]。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在课程设置上,富阳区从丰富教师的人文素养着手,设置了三类课程,即拓展性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4]。三类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一般为2∶4∶4(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在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上,比例会有所不同)。
(一)拓展性课程
富阳区打破传统教师培训只重视学科知识培训的思维惯性,跳出教育看培训,从培训教师的人文素质着手设计课程:将音乐欣赏、美学思悟、影视点评、教师读书、职业道德规范引领、国学赏析、时事报告、区域发展、心理调适、综合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作为拓展性课程纳入培训体系。同时,引导教师把目光从课堂投向更广阔的世界,从对本学科发展的关注和研究转向对跨学科融合的研究和实践,促进教师与社会接轨、与世界接轨,激发教师的参训热情,丰富教师的知识视野和学识修养。
(二)专业理论课程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严格来说就是本体性知识的迁移过程。丰富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提升综合素养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才能做好相应学科的教学工作。虽然教师在入职前都经过了多年学科知识的学习,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必须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专业理论课程方面,富阳区设置了各学科最新知识和前沿发展的解读、新课程实施指导、新教材使用方略、学科体系梳理、名优教师教学经验介绍、学科疑难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课程,以不断完善和丰盈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中,专业理论课程在不同发展层次教师的培训中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在新教师培训中,其占比为30%;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其占比为40%;在学科带头人研修中,其占比为50%;名师培养高级研修中,其占比为60%。
(三)专业实践课程
专业实践课程旨在提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慢慢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转化获得。后者是更加高效的途径。富阳区的专业实践课程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来组织实施,基本按照学科项目化研修的方式开展。学科项目化研修要解决的是学科关键问题,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学科关键能力[5]。其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涉及学科疑难问题解决、学员听课评课、学员微报告、小组展示研修课、教学设计研讨和展评等。在实践培训环节,一般由教研员先做示范指导,然后由项目小组开展实践探索,再集中展示。这样既可以促使学员在相互讨论、相互点评的过程中掌握和消化理论知识,又可以促使他们逐步丰富实践性知识。当然,教师层次不同,采用的培训形式也有差异,专业实践课程的占比也不同:在新教师培训中,其占比为50%;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其占比为40%;在学科带头人研修中,其占比为30%;在名师培养高级研修中,其占比为20%。
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科学、新颖、实用,有助于夯实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拓展教师的综合性知识,受到学员的广泛好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两类知识生成系统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学习者。知识学习者的行为表征是输入,是吸收他人的经验,也是消费知识。作为学习者,教师消费知识的目的是引起自身的改变:一是内部心理结构的改变,二是外部行为表现的改变[6]。知识消费阶段只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的高级阶段需要产出知识,这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目标,特别是对骨干教师以上层次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基于此,富阳区坚持政策引领,构建了两类知识生成系统,帮助教师完成从知识消费到知识生成的转变。
(一)理论知识生成
教师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促使教师朝着设定的方向改变。这个改变的终极目标是成为知识生产者,当教师一旦成为知识生产者就预示着教师培训终极目标的达成。理论知识生成的主要体现是专题报告、科研成果的物化(论文发表和获奖、出专著等)及转化(区域推广)。教师若成为知识生产者,其作为学习者引起的改变也最大。为引导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富阳区实施了四种策略。
一是科研指导策略:从学科带头人、“富春名师”中选拔科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成立多个科研指导小组,按片区下校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导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同时开展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将优秀成果逐级推荐至市、省级相关部门参加科研成果评比。
二是成果奖励策略。富阳区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出台《杭州市富阳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奖励办法》,规定对所申报的课题在市级及以上立项且相关成果获奖的教师或团队给予奖励,激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三是专项扶持策略。富阳区对名师培养对象给予专门的资金扶持,聘请专家帮助他们整理、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并以专著的形式物化。
四是成果推介策略。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导开展按学科、分片区科研成果推介活动,让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推广和应用。这些措施让教师的理论知识产出有了正常通道。据统计,2020—2023年,富阳区中小学教师在杭州市级及以上级别的评比中获奖的数量,名列杭州市前茅,同时名师培养高级研修班学员出版专著10余部。这些都是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明证。
(二)实践性知识生成
有调查显示,教师最喜欢的培训形式就是实践培训,对普通教师影响最深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所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7]。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基本表现为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指导徒弟等。从教师综合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看,其又以开设跨学科的公开课、示范课效果最佳。为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富阳区以制度形式做好顶层设计,如2018年出台的《杭州市富阳区名师名校长认定和管理办法》对名师名校长的认定和管理作了专门规定。一是设定申报指标,即把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设定为申报学科带头人、“富春名师”的必备条件,这意味着只有具备实践性知识生成能力的人才可以参加申报。二是设定考核指标,即在三年任期内,学科带头人、“富春名师”每学年必须在区级及以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中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还要通过师徒结对帮带、名师工作室带徒等方式培养和指导本区骨干教师或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对名师的年度考核结合上述指标进行,对首次不达标的予以警示,对再次不达标的则视作考核不合格而取消其名师称号和相应待遇。在政策的引领下,“富春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纷纷主动要求在各类教师培训班中开设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开展名师工作室带徒工作,保证了实践性知识产出的通达。
四、一套教师能力展示系统
一般而言,教师培训就是培训者输出知识、参训教师接受知识的过程。但教师在参训过程中综合素养是否提升、教学能力是否增强等,都是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富阳区在开展教师培训时构建了一套教师能力展示系统,旨在通过展现教师的基本能力与延展性能力来体现教师参训的成效,以达成培训成效可视化的效果。
(一)教师基本能力展示
教师基本能力展示是基于项目、面向培训班学员进行的展示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训教师的基本能力展示来检验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如在开展新教师培训时,培训者要求学员参加教师礼仪、普通话、简笔画、钢笔字、粉笔字、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设计等专项培训,掌握教学基本技能。一年培训期满后,要求每个学员都要上一节汇报课,以考察新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基本能力发展水平,最终检验培训目标的达成度。再如在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时,培训者要求各项目研修小组要在班内进行研修成果汇报等展示教师基本能力的活动。教师基本能力展示最常见的就是上公开课、研讨课,以及教学设计展评、小组观点报告等。
(二)教师延展性能力展示
在达成基本的培训目标后,培训者还为教师构建了一个延展性能力展示的平台。延展性能力展示是依托培训项目、面向更广泛的教师群体或社会群体进行的展示,这种能力展示跨越了培训项目本身的局限,也打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空间。“延展性”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表示某种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把它引进教师培训领域,就是为了说明教师自身的可塑性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如在“中小学教师合唱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中,为检验培训成效和提升培训效果,培训者依托培训班学员成立了“富阳区教师合唱团”“公望教师交响乐团”,在每年的培训结束之后,都要面向全区举办一场新年音乐会,并邀请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乡镇(街道)、各中小学领导参加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这种展示极大地鼓舞了学员的参训热情,他们还把培训所得带回学校,在学校成立学生乐团。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此外,依托班主任培训项目举办的一年一度全国班主任“公望论坛”在省内外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每年一届的“富春情·教育梦”学术节中举办的学科专场展示活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依托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开展的游戏节活动、依托名师培养项目开展的名师论坛等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些延展性能力展示中,教师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研究成果,向同行展示,向社会推介,并接受大众检阅。
在四个系统的共同加持下,富阳区的教师成长非常迅速。2022年,富阳区有6位教师获评浙江省特级教师,4位教师晋升正高级教师;2023年,富阳区又有6位教师晋升正高级教师。富阳区现有学科带头人250余人、“富春名师”50余人、正高级教师22人、特级教师18人。教师梯队的形成、名优教师的健康成长和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力地提高了区域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