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投资分析的长春都市圈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4-06-04谭璐吕怡琦

中国科技投资 2024年6期
关键词:都市圈制造业

谭璐 吕怡琦

摘要:在新发展阶段,都市圈成为区域城镇化发展和产业协同的主要空间形式。而促进以都市圈为核心的制造业协同发展,促使社会经济发展脱虚向实,培育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对改革开放后的制造业投资和企业数量数据分析的角度对长春都市圈各个城市间的产业协同进行研究,将长春都市圈的六大主导产业根据投资强度和产业集群发展程度划分为三大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类型制造业协同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都市圈;制造业;区域协同

DOI:10.12433/zgkjtz.20240601

一、我国制造业发展背景

面对当前新发展形势和发展环境,国家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区域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我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步崛起,制造业在经济大循环中越来越显著,比重逐渐提升,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分工与协同变得尤为重要。2022年以来,全国占有13个省市宣布实施振兴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稳定工业发展、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制造业协同,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关于制造业发展的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广泛结合我国产业转移扩散和产业集群形成的实际,从不同角度展开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总结。在区域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形成新的产业分工和协同格局,对促进经济增长與产业结构优化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毛超颖(2023)认为,城市群汇集人口、资本等多种要素,是拉动消费、吸引投资和催化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群产业协同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刘震坤(2020)提出,提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水平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张中华等(2021)指出,制造业投资不仅能促进该产业本身的发展,还能够相应地提高服务业的产出,通过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三、吉林省制造业发展历程

吉林省作为国家“一五”时期布局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近70年的发展,在我国制造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中,吉林省在汽车、轨道客车、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以长春市为核心,涵盖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梅河口市的长春都市圈是全省制造业最集中的区域。其中,长春一汽和吉林石化是都市圈的龙头企业。长春一汽自1953年建厂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改革,虽然多次面临发展的危机和严峻的宏观形势,但都能迎难而上,发扬最初的创业精神,克服困难,不断创新。截至2021年,长春一起实现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大关,是全国汽车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吉林省成为全国整车生产的龙头。吉林石化不断推动转型升级,克服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弊端,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着力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春都市圈作为全国首位度最高的都市圈,在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上也存在发展不均衡、区域间协同程度较低的问题。核心城市——长春市在都市圈内比重过大,2020年长春市的第二产业产值为2758.12万元,占都市圈的比重高达74.17%。

四、长春都市圈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布局演化

长春市和吉林市作为东北地区最紧密的双城组合,是引领全省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双城互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核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影响逐渐凸显,形成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和以石油化工为核心的新材料、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度逐渐加大,长春都市圈依托其雄厚的科研和教育优势,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集群。

例如,2017年,长春都市圈的工业产值达到4487.32亿元,比2006年的1416.29亿元,增长了近3.9倍。从制造业在都市圈内部各城市的分布来看,呈现出核心城市制造业在都市圈的占比增加情况。2017年,60%以上集中分布在长春市(对比2006年的48.30%);吉林市占比14.77%,位列第二位(对比2006年的20.46%);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几大地级市的总和占不到都市圈的四分之一。

五、长春都市圈1980~2019 年制造业投资情况

从1980~2019年东北三省各地市各类制造业累计投资占比数据来看,长春都市圈的汽车制造业在东北三省实力最强,汽车制造业相关投资占比达到84.1%,在东北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其发展重点和投资方向主导了东三省汽车及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布局。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是长春都市圈内近三十年来在东北三省投资比例最高的产业类型。具体而言,都市圈内农副食品加工产业投资占比20%,在东三省内排名第一;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占比21.1%,排名第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占比17.6%,排名第三。第三产业虽然不如汽车制造业完全主导产业投资,但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在东三省内依旧表现出较强的投资总量。

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产业虽然整体投资较弱,但由于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的发展也总体向好。都市圈内石油化工产业在东三省内的投资占比6.6% ,

仅在东三省排名第四,其中投资最高的地市是吉林市,占比仅为4.3%。都市圈内机械制造产业在东三省内的投资占比7.8% ,在东三省排名第三。

都市圈核心城市长春在区域的制造业发展中也表现出相对的领导地位。例如,长春市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中在东三省内的投资占比7.6%,东三省所有地市中排名第四;在生物医药产业中在东三省内的投资占比12.9%,东三省所有地市中排名第四;电子信息产业中在东三省内的投资占比20.2%,东三省所有地市中排名第二。

六、投资对长春都市圈制造业布局演变的影响

基于投资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数据对核心城市在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农副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对都市圈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各个产业在都市圈内部分布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

以地级市为统计单元,都市圈内的82.4%的制造业投资集中于长春,吉林12.06%,其余城市约占5% 。

以产业类型为统计单元,都市圈内67.8%的制造业投资来源于汽车制造业,而排名第二与第三的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投资占比仅为7.79%、6.37%,长春的汽车制造在都市圈内的占比超过80%。因此,都市圈内长春投资吸引力居首位。

事实上,长春一汽解放汽车集团的成立以及围绕其的一系列资本运作,造就了长春都市圈汽车制造行业的一枝独秀。在去除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制造业投资后,长春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虽然近5年投资总额在不断提升,但其在其他制造业资金的投出总额低于沈阳市、大连市、哈尔滨等东三省传统中心城市,长春市在区域内的制造业核心地位正在下滑,详见图1。

另外,都市圈六大产业接收的投资占比结构变化较大(见图2)。若以2010年为界,2010年前农副食品加工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在汽车制造投资占比表现相当。在2010年后,汽车制造占据了都市圈投资的绝大比重,即使去除2012年最大一笔汽车制造投资(一汽集团某公司成立)汽车制造业投资占比,仍高达47.3%。而农副食品加工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制造投资占比则遭到了压缩,反而生物医药,石油化工产业投资占比有所提升。

以1990年为界,对比观察近十年的新增企业的热力图分布以及近三十年来的新增企业的热力图分布(图3)。研究发现,两期数据的热力分布变化不大,均表现出围绕各地市已形成的产业中心持续集聚的趋势。而从企业的新增角度看,2000年至2010年与2010年以后的近十年间,都市圈内新增制造业占比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制造业三大产业。其中,新增机械制造业从占比24.60%下滑到18.76%;新增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比从80.8%下滑到5.73%;新增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从14.80%上升到20.12%。

以2010年为分界线,除汽车制造业企业注册资本大幅上升外,其余主要产业的企业平均注册资本呈持平或下滑趋势。具体而言,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从3054.06万元上升至3149.11万元;农副食品加工产业从2062.38万元上升至2074.63万元;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从3056.5万元下降至2720.5万元;石油化工产业从2914.22万元下降至2240.77万元;机械制造产业从1236.66万元下降至1221.79万元。

结合上文对都市圈企业投资以及新增企业的分析,本研究为充分契合各维度下产业发展的典型特质,更好地分析出长春都市圈主导产业的发展状态,将长春都市圈六大主导产业按照产业资本投资占比变化以及新增企业变化分为三类产业发展类型。

类型一:汽车以及零部件产业、石油化工制造产业,产业投资带动企业数量增加,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类型二:农副食品加工以及机械制造产业,产业集群发展,但以小微企业为主,产业体量较小。

类型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制造业,是近年来投资的热门产业,但发展相对较缓慢,仍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

七、结论及建议

基于上述的数据分析,笔者认为,长春都市圈的制造业布局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优势产业对制造业集群的带动作用不显著。例如,汽车制造产业很少出现跨区县的投资以及总部分支相关联系,使得汽车制造业虽然自身体量巨大,但对区域相关行业和衍生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足。与此同时,投资对石油化工业的带动作用并不理想。

(2)基础产业扩张无序,企业数量的显著增加并未帶来产业规模的扩大,而是带来了无序竞争。

(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当前都市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旧处于培育期,虽然占比有一定提升,但当前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由此可见,长春都市圈制造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趋势不断显现。在区域投资效率明显不高,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缺乏动力的情况下,来自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投资并不一定都能转换成地方产业发展的动力,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产业政策的供给,以提高各类生产要素在区域产业发展中的效用。

第一,从都市圈整体层面对产业进行培育,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由政府投入相关共性研究、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并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例如,共享实验室、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中心、共享展览展示空间等。

第二,通过产业政策的定向引导,鼓励核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向都市圈内其他城市布局,形成对口帮扶的发展局面。例如,建立长春新区、长春经开区、汽开区等重点开发区与外围其他城市产业园区的互动机制,鼓励汽车、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向周边城市定向转移,在周边地级市建设产业协同专业园区,并鼓励相关企业定向转移,在专业园区内建立分支机构等。

第三,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小微企业,有目的地培育本土大中型企业,促进产业生态圈形成。通过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加大政府对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建立产业发展平台,加大对政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创新合作。

参考文献:

[1]张中华,蔡曦,张金朵.产业投资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J].武汉金融,2021(08):10.

[2]毛超颖.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23.

[3]刘震坤.吉林省制造业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

作者简介:谭璐(1981),北京市人,硕士,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

通讯作者:吕怡琦(1989),河南省商丘市人,硕士,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都市圈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超高速铁路影响下的超级都市圈
宁合都市圈金融发展的路径探析
大都市圈农产品流通发展趋势
东京都市圈人口调控的经验及对北京的启发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