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从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视角分析公园城市建设态势
2024-06-04丁洁文辜寄蓉赖丽娟
丁洁文 辜寄蓉 赖丽娟
摘要: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是城市建设情况的真实体现,对城市建设档案的分析和挖掘有助于准确把握城市建设脉络。通过归集档案资源,对档案数据进行空间化和空间格局提取,分析建设管控情况,建立档案知识图谱,探索开展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态势分析。研究主要从区域建设指标、建设空间管控、公共服务等角度形成指标数据,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档案; 知识图谱; 公园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3 文献标志码:A
0前言
为积极响应“档案工作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的号召,成都市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馆对馆藏档案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挖掘和综合分析,以城市建设为核心,形成集城市建设空间管控、空间格局于一体的公园城市建设脉络[1],记录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的发展历程,为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的协同分析,为城市社会治理提供辅助决策的档案支撑。
研究坚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通过档案数据为公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深入开展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态势分析[2]。
1档案数据与公园城市建设关系分析
人、城、境、业是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组成要素[3]。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存储了城市建设过程中每个建设项目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是公园城市人居建设成果的现实载体,是公园城市的规划愿景的具体呈现。档案成果与公园城市建设内容相关联的主要有:建设强度、建设类型、公服配套等数据。
通过分析,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数据与公园城市建设的相关性在于:
(1)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的建设特征非常明确,是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纽带,是城市规划的落地与呈现。档案呈现稳定、漫长的特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反映了城市是如何在规划的引导下发展过来的历史,也是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历史的佐证和未来发展研判的指针。
(2)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的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建设对象的配套情况,从建设对象的内部结构,反映了城市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教育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社区服务四方面的分析,可以研判当前的建设状况及未来的建设方向。
2档案数据归集处理
2.1档案数据空间化
包括坐标转换和点数据生成。成都市建设和自然档案中保存有项目所在位置的坐标。为便于数据统一,在本次研究中,统一将地方坐标系按特定的投影转换参数转换为国家CGCS2000坐标系。采用ArcGIS软件,将坐标生成空间点数据(图1)。
2.2空间分布格局提取
已空间化的档案点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通过计算要素周围的密度构建平滑表面,实现从离散对象模型到连续场模型的变换,从而对要素进行可视化,并用于要素空间格式模式的探测与发现,形成成都市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
2.3建设管控情况
馆藏建设项目建设管控情况主要提取于建設工程项目经济技术指标。通过数据进行整理、重组及分析,提取形成年度、所属区、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社区服务、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等各项分析数据。
“年度”来源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属区”来源于项目建设地址。“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来源于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社区服务”来源于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中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相关建筑面积。“生活服务”来源于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中农贸市场、体育活动中心、全民健身场所、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等相关建筑面积。“医疗服务”来源于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用房等相关建筑面积。“教育服务”来源于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相关建筑面积。
3档案知识图谱提取
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界被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4]。
研究按照知识组织全流程“描述-抽取-关联-应用”梳理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语义化知识组织。基于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结构语义和内容语义特征构建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语义化知识组织逻辑框架[5]。
基于建设项目与城市建设的关联关系开展的知识组织,从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中发现语义与语义关联。通过语义化组织,使原本离散分布的建设指标标准化、含义明确化、关系链接化,实现知识关联,挖掘隐藏的知识内涵,构建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知识元关联(图2)。
根据建设管控指标确定的相关政策、规范,形成5个管控元素(建设强度、建筑密度、公服服务人口、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绿化服务人口)。
通过对馆藏建设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抽取建设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公服密度、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绿地率五大类实体,统计结果(图3)。
可以看出,建设强度/容积率两类,3个数据,出现频率90%;建筑密度一类,1个,出现频率85%;公共服务(卫生、学校、文体、公用)三类,20个,出现频率55%;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一类,1个,出现频率85%;绿地率一类,1个,出现频率70%。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丁洁文,辜寄蓉,赖丽娟: 探索从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视角分析公园城市建设态势——以成都市为例
根据馆藏档案知识分析与构建,利用知识图谱提炼公园城市建设中的建设管控指标4大类7小类(表1)。
4公园城市建设态势分析
本次对馆藏3 000余个项目的档案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取档案总平图中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对比分析了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分布情况及公共服务建设情况。
4.1看空间
4.1.1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融合度较高
从档案视角来看,成都市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高值区重叠度较高,两大空间融合度好(图4、图5)。
4.1.2生活空间密度普遍高于生产空间
生产和生产空间的高值区进行差异分析发现,生活空间密度普遍高于生产空间,仅少部分区域生产空间略高于生活空间(图6、图7)。
4.2看治理
4.2.1努力扩大社会服务空间
对近十年新增建设的农贸市场、体育活动中心、全民健身场所、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等生活服务类公服配套项目建筑面积进行分析,生活服务类项目新增情况较为稳定。
4.2.2民生领域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高
对近十年新增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服务类公服配套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用房等医疗服务类公服配套项目建筑面积进行分析,基础设施水平在持续提高。
5档案数据活化利用建议
档案活化应用对档案工作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被动地收集档案,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将馆藏纸质档案进行了全文数字化。从纸质复印、光盘刻录,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建设内容涵盖行政办公系统、城市建设和自然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接收和共享利用系统、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档案GIS系统和综合门户等系统。从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到优化用户体验、深度融合业务对内实现全业务线上办理,对局实现公文办理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在线归档,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1)档案活化应用在于数据要“活”,档案信息化建设仍需加强。本次仅针对了馆藏3 000余个项目进行分析,影响到分析的完整度和精准度。建议加强OCR技术研究与应用,提升纸质文档识别率,实现档案从存储向分析的转变。
(2)档案活化应用在于数据要“智”,推进档案知识图谱建设。建立数据与数据的关联,变数据为知识,形成档案分析基础。
(3)档案活化应用在于“向史而新”,挖掘历史数据规律,探索示范建设模式,形成特色化、示范化的建设管控指标阈值,发挥档案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为公园城市示范建设提供档案支持。
6结束语
通过档案知识图谱的建立及知识分析,将更好地利用档案历史数据,更深入理解城市的发展态势,下一步将进一步分析各区域间建设情况的差异,形成丰富的分析数据,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獻
[1]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20220228(发改规划〔2022〕332号)[S].
[2]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 20220525(成委发〔2022〕017)[S].
[3]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原创性原动力改革工作安排》的通知. 20221123(〔2022〕—12)[S].
[4]姜永常,杨宏岩,张丽波.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及其系统服务功能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37-40.
[5]高国伟,王亚杰,李佳卉,等.基于知识元的知识库架构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6,36(3):37-41.
[作者简介]丁洁文(1990—),女,硕士,主要从事城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档案的接收及利用编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