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声悠扬 助推成长

2024-06-04叶素娟

新教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策略研究

叶素娟

【摘 要】美妙的音乐旋律及歌词有助于盲生感受世界的美好。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盲生音乐课堂实施愉快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加以阐述,其次提出盲生音乐课堂实施愉快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盲生音乐课堂 愉快教学法 策略研究

音乐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聆听多种类型的音乐,可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宣泄、心情得以舒缓、精神得到放松。而对于盲生而言,由于身体缺陷,他们常常有着自卑、警惕或是茫然等心理。美妙的音乐旋律及歌词,有助于盲生感受世界的美好。

培养盲生的基本音乐素养,主要在于充分激发、培养盲生听觉特长,引导他们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活动,被音乐所呈现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从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能够充分发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等作用及价值。这有利于盲生逐步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进一步为他们终身热爱生活和热爱音乐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打开盲生的内心世界,逐步塑造积极健全的人格。

一、盲生音乐课堂实施愉快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顾名思义,愉快教学法就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完成的,但盲生缺少视觉功能,这项身体缺陷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心理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通常表现为不敢尝试表现自己、自信心低下、不愿意对周边世界进行探索。他们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世界中,逐步形成孤独、自闭的性格,对于家人的依赖感也相对较强。虽然这部分学生有视觉缺陷,但是他们对声音敏感度相较于常人来说高很多,所以教师可借助盲生这一特点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将愉快教学法灵活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盲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放下内心的紧张与不安,勇于克服心理产生的种种障碍,重新树立学习音乐知识的自信心,进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由此可见,愉快教学法对盲生音乐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盲生不能充分调动自身视觉器官来感受身边事物与美丽景色,但具有特色的音乐旋律可作为他们的眼睛,帮助盲生从黑暗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有助于盲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盲生个性化发展。

二、盲生音乐课堂实施愉快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1.融入律动学习法。

简单来说,律动学习法是指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跟着音乐节奏有规律地舞动肢体,借助舞蹈演绎呈现出作者赋予音乐作品的情感。然而,由于盲生缺少视觉功能,所以教师在编排舞蹈时要运用语言对每一个动作进行细致讲解。低视力盲生可近距离观察、模仿教师的动作。对于全盲学生,教师可手把手指导动作,然后引导盲生展开练习,通过自身肢体律动对事物进行模仿。同时,盲生还可在教师完成舞蹈动作的过程中通过触碰感受舞蹈动作,从中领悟动作要领,这有助于强化盲生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多快乐呀,多幸福》这一课程内容时,可在课堂教学前期阶段为盲生播放这首曲目,让盲生能够在大脑中构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远方客人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开始教授学生一些献哈达、甩水袖等动作的基本要领,以此帮助盲生对这首曲目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还可引导盲生手拉手围成圆圈,跟着音乐节奏甩臂互动,这样使课堂更有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盲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培养盲生对音乐感知能力和四肢协调性,为其今后学习其他音乐曲目奠定坚实基础。

2.将乐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

教师可在盲生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一些常见乐器,通过对各种乐器的触感、演奏,深化盲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增强盲生的学习体验感。例如,教师教授学生《森林与小鸟》这一课程内容时,可带领盲生组成一个小乐团,让盲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喜欢的乐器。随后,音乐教师要为盲生讲解一些与乐器乐理相关的知识,鼓励盲生大胆尝试进行简单演奏。针对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盲生,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打击乐器,如手摇铃、三角铁、碰钟等,组织盲生进行整体合奏,在小组间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各部分协调工作。这种形式的愉快教学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盲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零距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魅力,还能增强盲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盲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其逐步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尝试与他人沟通交往。

3.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

盲生的生活環境不同,在性格、习惯方面也有所不同。为此,音乐教师应根据每个盲生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落实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充分尊重盲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唱山歌》这一课程内容时,经过前期教学实践会发现,有些盲生喜欢在课余时间进行独自演唱,这部分盲生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导致胆小心理,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另一部分盲生则是喜欢通过不断练习来提升自己的音乐能力与素养。针对第一部分盲生,音乐教师可给予鼓励,加强盲生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多给盲生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比如音乐兴趣课、学校主办的各种节日的音乐会等。对于第二部分盲生,教师可指导他们练习一些相对优美的音乐旋律,运用循序渐进、由简至繁的方式引导盲生练习不同难度的歌曲,给予盲生最大的帮助、肯定和表扬。对于一些有音乐天赋的盲生,教师可在练习演唱此歌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尝试接触一些其他独唱乐曲。如此教学使每个盲生都能有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4.借助游戏、故事,激发盲生学习兴趣。

在盲生音乐课堂中,教师可适当融入一些趣味游戏及相关小故事,充分激发盲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彰显愉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价值与意义。例如,教师在教授《老鼠和大象》这一课程内容时,可在教学准备环节将这首歌曲的歌词改编成顺口溜,正式教学阶段通过对歌词的细致详解以及熟读顺口溜,深化盲生对歌词的理解与记忆,再通过分角色演唱及表演,使其深层次地感受音乐的诙谐魅力。教师还可引导盲生发挥想象力,对这首歌曲进行故事情节的创编,通过向盲生讲述故事内容引出歌词,带领盲生融入音乐教学氛围之中,从而顺利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另外,盲生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视觉器官进行细致观察,只会通过声音来辨别他人的情绪、情感。这就需要教师用多种方式来感染盲生情绪,让盲生能够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从中体会音乐魅力。例如,教师正能量的声音传播,可刺激盲生的听觉器官,使其逐步产生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虽然这部分特殊盲生群体无法通过视觉器官感受教师的面部表情,但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发出的声音更加悦耳动听,能够感染盲生的情绪。

开展盲生音乐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对此音乐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愉快教学法,不断激发盲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盲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在具体教学环节中,音乐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充分发挥语言魅力引导盲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将真实情感与音乐旋律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深化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音乐打开盲生的内心世界,使其逐步塑造积极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盲聋哑学校 本专辑责任编辑:苏少伟)

参考文献

[1]黄春谊.“体态律动”教学法在盲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21(21):100-101.

[2]单毅.营造快乐    感受幸福——浅析盲生音乐的快乐教学[J].青春岁月,2017(13):124.

编后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实践,整体提升了音乐教学的质量。本专辑的几篇文章围绕着如何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让学生理解音乐的价值,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提升。

猜你喜欢

愉快教学法策略研究
愉快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打造快乐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政务微信的借势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