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理解下小学歌唱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策略

2024-06-04廖月丽

新教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歌唱教学情感表达

廖月丽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歌唱教学如何以“情”贯穿,培养、提升学生在歌唱中的情感表达能力,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化理解 歌唱教学 情感表达 能力培养

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喜欢且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发展核心素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对艺术作品文化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调动情感的唤醒与激发、增进情感的体验与表达、促进情感的内化与深化、提升情感的表达与创造,引导学生领悟文化意蕴,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一、创设文化情境,促进情感的唤醒与激发

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歌曲所体现的深刻文化内涵,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善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巧用独特艺术语言等方式,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唤醒与激发,驱动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投入学习,在情境活动中感知音乐、体验音乐,获得文化认知,提升思维品质。

1.善用信息媒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利用信息媒介资源优化情境,利用生动具体的图片、视频、网络平台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的内涵,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情感交融中激活学生学习的思维。

例如,教学人音版三年级下册“老师您好”单元中的《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时,教师可运用信息媒介,创设文化情境,制作体现师生情谊的精美幻灯片视频,营造感人温馨的画面。在情境渲染下,教师辅以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后,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演唱,并加入肢體动作参与表现。如此,在视觉、听觉等感官联动中,学生感受到歌曲的优美,他们的情感得以唤醒与激发,体会到深远、宁静、师爱永恒的情感内涵,音乐素养借此也得以提升。

2.巧用独特体态语言,唤醒情感体验。

体态语言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美好的形象,传递不同的意图和情感信息,表达文化意境美。以人音版二年级下册《金孔雀轻轻跳》一课为例,笔者播放傣族风情视频,创设“孔雀之乡”文化情境,并通过体态语言展开教学活动,在体态动作中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傣族音乐与民族文化,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促进其情感的唤醒与激发。

3.选用多样体验活动,激发情感体验。

基于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教师可设计体现趣味化、生活化、情境化、综合化特点的活动,融入演唱、演奏、编创、欣赏、律动、舞蹈等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彝族歌曲,歌词中反复出现的“阿里里”衬词,富有节奏动感。教学中,笔者通过拍手、声势、律动、乐器演奏、即兴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以由易到难不断叠加的方式,带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掌握典型的节奏XX X;感受“阿里里”音高变化22 2、35 3、66 6。最后,通过师生合作接龙演唱“阿里里”等,一遍遍地唱准、唱好“阿里里”。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彝族歌曲文化的情感体验。

因此,通过文化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文化情境创设中促进学生的情感唤醒与激发,可让歌唱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挖掘文化内涵,增进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和了解文化背后的意义、价值观和思想,增进学生对文化的情感体验。

1.勾连文化类别,加深情感体验。

歌唱教学中,通过学唱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民歌、戏曲唱段,挖掘歌曲的文化内涵,深入了解歌曲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文化内容勾连,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焕发情感共鸣。例如,学习少数民族歌曲,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感受不同地域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形式,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风俗与文化特点,勾连文化类别,可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所传递的情感和情绪,加深情感体验。

2.探索文化思想,增进情感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歌曲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例如,在教学人音版五年级上册歌曲《雨花石》时,教师可以革命“足迹”为线索,带领学生走近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视频描述、渲染背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歌声中表达对革命烈士的缅怀之情,牢记革命历史,增进情感表达。

总之,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往往是深刻而复杂的。通过欣赏和理解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可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

三、丰富文化融合,促进情感的内化与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丰富文化融合,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与深化。

1.借用跨学科实践融合,促进情感内化。

以人音版二年级下册《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引入地理、语文课上所学习的新疆音乐文化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文化环境及风土人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在跨学科文化情境融合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舞蹈、乐器伴奏等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拓展创作。学生通过创作,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在跨学科实践融合中促进情感的内化与深入。

2.利用课内外资源融合,促进情感深入。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丰富文化融合,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观赏音乐剧、学习地方戏曲等,让学生在比赛和表演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促进情感的内化与深入。

四、领悟文化理解,提升情感的表达与创造

1.感悟文化内涵,丰富表演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形式丰富的艺术活动带领学生感悟文化内涵。例如,通过学校每周国旗下微课堂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演活动,在舞台上展现最美歌声与团队风采,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领会文化内涵,享受合作编创。

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创造、编创的能力。当学生真正地领会文化内涵后,此时他们的内心所获得的情感往往是深刻、真实的,他们情不自禁地想要抒发、表达情感。总之,教师应通过编创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释放艺术潜能,培养学生在编创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享受编创之乐,提升创造力。

3.阐释文化意蕴,丰富情感表达。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阐释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情感和文化意蕴,以声传情,并让学生从中汲取情感的营养,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文化理解视域下的歌唱教学需要教师始终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聚焦核心素养,落实育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在师生共融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之美,激发情感共鸣,提升歌唱情感表达能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与美妙。

(作者单位:福建省华侨大学集美附属学校)

信息

本文系厦门市第六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文化理解下歌唱教学‘五情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X623);厦门市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2022年度课题“文化理解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实施探索——以3—5年级为例”(课题编号:1020020221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丁治山.歌唱活动中的情感表达[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11):3-6.

[2]冯星星.基于审美情感体验的小学多声部歌唱教学探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03):22-24.

[3]王珊珍.让歌声多“情”——略谈小学歌唱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2(02):57-59.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歌唱教学情感表达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聆听,让生命如花
图形创意在平面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浅析材料在绘画中意义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儿童戏剧文学中的游戏元素对幼儿情感表达的影响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