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4-06-03李颖
李颖
【摘要】随着教育评价理念的深化与发展,“教—学—评”一体化已成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视角,指出以学习结果为目标、实行全过程评价及螺旋学习结构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三个主要特点,并提出了“立足核心素养,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生实际,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关注生活数学,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高效教学;基于课标分解,开展分层教学评价”五点策略,旨在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评价的科学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和发展动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多关注于学习结果的简单量化,而忽视了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与全面性.“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着重考量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内在联系.因此,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视角,探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策略非常重要,有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更高质量的目标迈进.
一、“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显示出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核心,追求评价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高度融合.
(一)以学习结果为目标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框架下,小学数学教学将学习成果置于核心位置.不同于过去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如今的教学实践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实际提升和知识的深度掌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力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互动讨论等方式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应用.
(二)实行全过程评价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全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准备到课堂互动,再到作业反馈,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评价的机会.教师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全过程评价的实施,使得评价不再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判定,而是转化为对学习过程的引导和优化.
(三)螺旋学习结构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采用了螺旋式上升的学习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学生在遇到新知识点时,能够联系之前的学习经验,实现知识的层层递进和深化.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围绕核心概念和技能,通过逐步升级的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不断建构和重塑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结构不仅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立足核心素养,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确保学生在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应形成一个连贯、互补的体系,确保教与学、评与学之间的一体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結合学生实际,教授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处于学习生涯的初期阶段,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容易形成对教师的依赖.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这正是“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核心所在.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准备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每组发放不同尺寸的模型,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测量和计算中去.接着,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概念,还能让他们理解边长的测量对于计算周长的重要性.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第二个问题:“怎么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小组合作算一算.”这一步骤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周长的计算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各组,提供必要的引导,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同时要提出第三个问题:“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这个环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思想交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这种相互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计算周长,而且学会了如何协作解决问题,如何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收,而是变成了一个互动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即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都应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生活数学,拓展学生学习内容
数学知识的源泉在生活,其应用又回归于生活.因此,教师可采取一系列以生活为核心的教学策略,致力于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
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时钟、硬币、圆形桌面等,激发起他们对圆的独特属性的兴趣.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与其他几何形状的不同,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圆的概念,这样的探索性学习能够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逐步引入圆的基本知识点.首先是认识圆,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圆的基本要素,如圆心、半径和直径等.随后,在讲授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前,教师可以将圆与其他几何形状,如正方形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圆的图形特点,进而引入圆周率,带领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活动,如测量不同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发现并理解π的意义.当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设计生活化的应用题目,如设计一个以学校操场的跑道为背景的问题,让学生计算跑道的长度或内圆、外圆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能够检验和巩固自己的计算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时的评价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深度,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一体化.教师的评价不仅包括纸面上的正确答案,还有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及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者.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高效教学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当下,多媒体教学设备如同教室内不可或缺的助手,让数学这一看似枯燥的学科变得生动有趣.
以“图形与空间”单元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互动白板功能.课堂上,教师首先用不同颜色的电子画笔在白板上绘制出各种几何图形.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利用白板上的放大功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角的形状,线条的长度及宽度,而不同颜色的画笔则用于区分对角线、边长等要素.这样直观的展示不仅帮助学生快速区分和理解各图形的特性,还让课堂互动性大大增强.为了提升学生对图形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用视频展示如何在室内布置中运用几何图形,以及这些图形在建筑学、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这些丰富的拓展资料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逻辑思维层面,课堂上的教学同样是围绕“教—学—评”一体化进行的.例如,在讲解需要逻辑推理的数学问题时,教师不会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小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处理一道涉及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时,教师通过动画形式展现问题背景,如一个孩子需要计算家里菜园的围栏长度.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理解问题的实际应用,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自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教师通过白板记录学生的解题步骤,及时给予反馈,这样的即时互动和反馈,保证了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五)基于课标分解,开展分层教学评价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正逐渐成为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这一理念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应与教学目标和内容保持高度一体化.
以“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变换的性质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课标进行详尽的分解,确立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互动讲解和学生的初步操作,对全班学生进行初步评估,了解他们对平移、旋转及轴对称知识的基本理解程度.此时,教师发现班级中的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呈现出层次性差异:部分学生能迅速掌握几种图形变换关系,而部分学生则在轴对称的理解上存在难点.为了满足“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水平,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是已经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学生,另一组是需要在轴对称概念上进一步加强理解的学生.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小组,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综合习题,如让他们利用平移、旋转操作绘制出复杂图案,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这既检验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也锻炼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对于另一组理解程度较低的学生,教师采用了更为细致的教学策略.以轴对称的学习难点为例,教师先通过具体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亲手操作,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展示轴对称图形变化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如让学生将已给定的△ABC绕B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绕C点逆时针旋转90度,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图形的对称性质.在分层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的互动,评价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活动,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
结 语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的完善等多个方面.通过分析“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认识到将学习结果作为导向,实施全过程评价,构建螺旋上升的学习结构,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教学策略的实施需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分层次进行教学评价.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献】
[1]梅易,杨思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必要性及路径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2,22(2):40-44.
[2]金钰珍.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1(24):119-124.
[3]黄秀梅.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原因及路径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8):123-125.
[4]刘静.基于“两点一阶梯”的教学评一致性课例研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35(6):115-116.
[5]吴美容.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亚太教育,2023(14):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