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中的落实策略研究
2024-06-03段明林
段明林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实现育人和教学的统一.文章以小学数学为依托,就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前期教学设计、中期课堂教学、后期课堂评价等方面探索了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以期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的同时增强其品德修养,同时为一线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课;立德树人;品德修养
【课题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二批(2022年度)课题“小学数学概念课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22ZHGHKTG132).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也提出:“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这说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是国家对教育确立的方向.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这一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下文以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为对象,就如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德育、智育双向提升进行了研究.
一、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
(一)国家政策方针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目标”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的目标是学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并欣赏数学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概念课教学中要把握数学概念的由来和发展,以数学概念课教学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可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发展素质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条件,也是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现存问题分析
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小学课程改革整体规划还不够完善,协同推进还不够深入,与立德树人存在一定的差距,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未完全根除,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还参差不齐,这些问题依然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数学虽然比较倾向于理论科学,但是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就摒弃了道德理念.小学数学概念课在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方面,还存在课程设计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创新或吸引力、互动性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具体到教学实践上,表现为重数学概念的知识巩固,轻数学概念的应用实践;重不同情境中数学概念的引入,轻数学教材中立德树人素材的挖掘;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轻立德树人的渗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一方面会降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势必会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在数学概念课中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加文化内涵和德育教育,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正确“三观”具有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前期铺设,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做好教学准备
1.研读数学教材,找准切入点
现行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元素,而这些元素往往又在教学知识板块和特色板块中具体体现.例如,教学知识板块涉及的单元主题图、例题、习题等;特色板块涉及的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数学广角、阅读材料、数学游戏、自我评价等.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将教学知识板块作为基础,辅以特色板块作为补充,深挖其中蕴含的立德树人内涵和关键点,使“启智”与“育人”相辅相成.
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给的阅读资料中关于数学史的内容,了解“除号”的由来,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符号、数学史的兴趣.教师此时就可以适当引入中国传统数学史逸闻趣事、中国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的推动等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拓展数学文化,找准结合点
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知悉数学的发展、还原数学家生活、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一课中,教师在拓展环节播放“负数的由来”微课视频,其中提到了中国古代对负数的研究和应用,以及近代世界各国数学家对负数的看法.通过这类文化补充,学生了解到负数的实际作用,知道了中国是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增强了文化自信.
3.联系社会时事,找准着力点
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决定了它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社会时事热点、生活案例中挖掘立德树人素材.
比如,“中国女篮亚运会夺冠”“中国高铁速度”“人工智能”“勞动教育”等时事热点话题可以作为数学情境、问题背景.教师可以将时事热点数学化,将生活案例数学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动态、国家发展.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中,教师可从体积的维度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体积约是90立方米,功能单一,第二代电脑使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体积大幅减少.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强大.现今世界上最小的电脑全长只有0.3毫米,体积不足1立方毫米.通过电脑发展史的引入,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具的直观展示,学生在掌握体积概念的同时感受到了科技的强大力量,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有利于树立“科技强国奋斗有我”的意识.
(二)教学中期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进行分段渗透
1.导入阶段,教学情境与立德树人并行
立德树人立足于思想层面,仅靠语言表达是不够的,教师可根据教材课程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神沉浸进去,从而强化数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有效渗透.情境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项教学方式,不仅能为学生还原当时的场景,也能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东南西北”这一概念类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
教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的“八方”是哪几个方向?
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中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教师:同学们说的“八方”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余的四个方向.
教师通过创设广为人知的教学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
2.新知教学阶段,教学活动与立德树人并行
(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在倾听其他小组成员想法的同时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此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实现共同进步.再者,教师可通过各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这一概念类课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哪个数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總体水平”.结果会出现有的小组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平均数,有的小组用计算的方法找到平均数等不同情况.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思考,倾听他人见解,共同解决问题,既学会了分工合作,也树立了团队意识.
(2)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方式方法来优化充实课堂,尽量避免对学生的说教,减少对学生的价值灌输.
①例证法:运用大量的数据案例,让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其中意义.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出近几年中国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数量统计图.折线图一开始是很平缓的,但随着时间推移,授权数量大幅增长,反映到折线图上就是线条越来越陡.通过这些数据例证,学生能在学习折线统计图基础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中国科技创新的巨大成绩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
②对比法:通过对不同数据或结果的比较辨析,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其中意义.
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这一概念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呈现“中国的耕地面积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和“中国的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两种不同数据,在两者对比分析中,学生能够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用,也会发现中国少量的耕地面积竟然养活了这么多人,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农民的勤劳和不易,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品德.
③游戏法:通过设置数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边玩边学,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这一概念课中,教师可以在认识几种立体图形的教学环节,设置猜数学谜语的游戏.学生通过“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等游戏,在猜一猜、说一说中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特点的理解,在玩中学,在玩中悟,在玩中有所收获.
(3)发挥教师榜样力量
小学生懵懂且充满好奇心,对于身边成年人的言语和行为有着极强的模仿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身为小学数学课堂上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的语言、行为、思想健康良好发展.
比如,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对答错的学生一视同仁,给他们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价值观.另外,教师要改变固有的、陈旧的评价语言,要在有效的评价语言中进行数学德育渗透,增强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信心.
3.巩固练习阶段,教学实践与立德树人并行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为学生讲清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把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这一概念类课程中,教师先让学生猜测一粒大米的重量,进而引出克的概念,1克大约是50粒大米的重量.再向学生讲述小故事“水稻的一生”:假设一粒稻谷种子被播种后,很快长成一棵小稻苗,一棵小稻苗大约可以长出15株小稻穗,每1株小稻穗大约可以产生120粒稻谷,以此推算,一粒稻谷种子可结成新的稻谷1800粒左右,经过打磨除去外皮变成稻米,最终走进千家万户,走上人们的餐桌.
紧接着让学生猜想1800粒大米有多重,进而引出千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多少粒稻谷播种后形成的大米重量约为1千克.
随后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分小组称量1千克大米,再用手拎装有1千克大米的袋子,切身感受1千克的重量.
最后,以古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起学生共鸣:每一粒稻米都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节约粮食.
这类有动手操作、有劳动体验的课堂实践,有利于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后期回顾,以立德树人为导向进行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之一.评价过程中,教师把优秀优良道德品质、数学审美素养、正确价值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等立德树人关键因素融入教学评价中,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层面的教育和激励,并引导学生及时在学习反思中进行自身德育素养、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促进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结 语
综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前文所述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日后其他学科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康元元.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64-166.
[2]梁玉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科德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
[3]高莉娟.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学苑教育,2021(3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