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山》折射的生命观念浅探

2024-06-03杨宇星刘婉婷彭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价值取向

杨宇星 刘婉婷 彭玲

摘要:后疫情时代,面临人口出生率低、社会焦虑、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一些人的生命责任感、生活幸福感不高,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更加迷惘。《家山》通过描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婚葬习俗、山水秀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沙湾村人尊生重死的婚丧礼仪、家国天下的生命价值、平等和谐的生命智慧,这是沙湾村独特的生命观念,也是湖湘民俗视景中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这种对生命的独特见解与践行对树立积极的主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独特的生命观念与现实的生命困境结合为现代人的生存提供精神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贡献发展方案。

关键词:《家山》;生命观念;价值取向;尊生重死;家国天下;平等和谐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a)-0001-05

Home Mountain Life Conception Value Orientation

YANG Yuxing, LIU Wanting, PENG L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Hunan, 417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faced with low birth rate, social anxiety, value collapse, ecological crisis and other problems, people's sense of life responsibility, life happiness is generally not high, and the pursuit of the meaning of life is more confused.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marriage and burial custom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nd colorful characters, Home Mountain reflects Shawan Village people's marriage and funeral etiquette with respect for life and death, their life value of the family,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and also the life wisdom of equality and harmony of them. This is a unique life conception of Shawan Village, and a distinctive life phenomenon in the folk scenery of Huxiang. This unique view and practice of lif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positive spirit of subjectivity. The combination of unique life concept and dilemma in real life provides spiritual strength for the survival of modern peopl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pl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Home Mountain; Life conception; Value orientation; Respect life and death; Home country and world; Equality and harmony

《家山》以溆浦為原型,围绕德高望重的佑德公、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劭夫、在日本留学归来的扬卿、省城求学回来的齐峰等人物描绘了大革命到新中国建立20余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演绎一方乡土的民风民情民心,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小说通过描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婚葬习俗、山水秀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沙湾村人尊生重死的婚丧礼仪、家国天下的生命价值、平等和谐的生命智慧,这是沙湾村独特的生命观念。后疫情时代,面临人口出生率低、社会焦虑、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一些人的生命责任感、生活幸福感普遍不高,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更加迷惘,沙湾村的人们通过对生命本身由内而外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对生命智慧的践行,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念,这种生命观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1 尊生重死的婚丧礼仪

生与死是生命的一体两面,《家山》积极向上的生命观念首先表现在尊生重死的婚丧礼仪中,婚礼蕴含着人们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期待,丧礼则体现了沙湾村人对寿终正寝者走向未知道路的美好祝愿。

1.1 婚俗中的生生不息

婚姻,使生命生生不息。婚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新人通过婚礼仪式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其二,在满足人类正常生理需求的基础上,为国家和民族承担传承与养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周易·序卦传》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1]婚姻习俗是世世代代民间结亲行为的“约定俗成”,这种“约定俗成”展现的是不同地域社会的文化心理和风尚。

《家山》中的婚礼严格依据生活原生态描写,大大小小的婚礼都完整记录。扬卿和瑞萍结婚用了三章篇幅,从年俗写到婚礼,其婚礼严格参照古制,请媒人、合生辰八字、预先采办、做喜服、剪红双喜……这些婚前准备各有不同的寓意,总体都是希望新人能够获得好运,拥有一段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从而早生贵子、子孙延续。结婚这天,乡里乡亲各司其职,“管场的、煮饭的、做菜的、洗菜的、切菜的、收桌子的、洗碗筷的、放铁炮的、放炮仗的、走脚报信的,都喊到逸公老儿中堂屋”,沙湾村和谐互助的风土人情跃然纸上,在庆贺之喜中也饱含乡亲对添新纳福、扩大宗祠的期望。李泽厚说:“中国古代思想传统最值得注意的重要社会根基,我认为,是氏族宗法血亲传统遗风的强固力量和长期延续。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征。”[2]

新娘绞脸也是婚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绞脸时说的吉祥话包含着浓厚的文化意义,“一开额角崭崭齐,百年好合万事吉;二开眉毛弯月亮,丰衣足食福无疆;三开两鬓起堆云,公婆满意笑盈盈;四开脸面桃花红,养女成凤子成龙;五开一张嘴乖巧,四邻八舍讲你好。开脸一二三四五,旺子旺孙旺门户”。这段绞脸词寓意有三:首先,祝福新妇别开生面,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其次,希望新妇的到来能够让家庭的发展蒸蒸日上;最后,最重要的是希望新人婚后能够早日绵延后代,旺子旺孙旺门户。这种绵延后代的观念在新娘进门跨火盆,接着拜天地、高堂,夫妻相对揖手,再由高堂大人续香中也有所体现。续香就是延续香火,祖婆把香递给瑞萍,然后由瑞萍把香插在香炉里,手中香从婆婆传到媳妇,这个过程实际是一种生育责任的传递,这种代代相传的行为体现沙湾人对家中香火永续、瓜瓞绵绵、多子多福的美好期待,礼在此才算真正成。

“婚姻之事之所以重要,并不仅着眼于当事男女的幸福,同时也指向三事:一是密切两个家族的关系;二是男方死去的祖先,有人祭祀;三是传宗接代。”[3]这就不难理解沙湾人为何对婚俗如此重视,因为它不仅是沙湾村的伦理风俗,更寄予着沙湾人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追求,体现出沙湾人庄严的生命态度及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1.2 葬礼中的美好祝愿

葬礼,是对寿终正寝者走向未知道路的美好祝愿。虽然死亡是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谈起的禁忌话题,但也是人们需要面对的终极命运,在回避与必然之间横亘的其实是人们对生命的敬仰。死亡作为人生最终极的未知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意味,葬礼不仅反映宗法制度下血缘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联系,同时也折射出不同地区人们对死亡所蕴含的生命意识的理解。

秉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行世信仰,沙湾村人普遍相信,积德与善心会换来没有痛苦的死亡,所以沙湾村在葬礼习俗中体现出对生命必将走向终结的接受与坦然。乡里乡亲从不避讳谈论死亡,在沙湾人的观念中好人死后是去做神仙的,所以丧礼越热闹越吉利。逸公老爷的葬礼极为热闹,鞭炮、呐声不断,家家户户都来烧香跪拜、哭拜吊孝,送葬队伍也是浩浩荡荡,“屋外早立满了送葬的乡亲,有沙湾的,也有外村的,都是从自家穿了丧服来的”,大家用长长的白布绕棺材围成灵舟,一起送逸公老爷往渡西土“升天去做神仙”。

做神仙是沙湾人心目中死后灵魂的最高归处,作恶多端的人死后是没办法做神仙的,这种追求灵魂升华的生死观是死者生前对生命良善的践行,是生者对死者生命品质的敬仰,它规范着现世人们的行为,所以善良的沙湾人不仅不畏惧谈论死亡,还会在生的日子中主动去面对死亡。逸公老爷一家以良善扬名,面对生命终点,祖婆毫不避讳地叮嘱扬卿为自己与逸公老爷提前准备好寿衣寿被、割好老屋,“‘我是油尽灯残,熬一日算一日了,祖婆说这话时,脸上却是笑着的”,意识到自己来日不多,却一点都不恐惧与悲伤,言行举止中表现的是对死亡的坦然接受。除了生前对死亡的各种准备,死后的习俗也深有讲究,隆重的仪式是对善有善报的肯定,沙湾人视逝者如生者,认为逝者同生者一样拥有感知,会请人为逝者洗澡、梳头、穿寿衣、打扮,因此洗澡水要是热的,打扮的习惯也跟生前一样。逸公老爷去世后,扬卿为逸公老爷洗澡的水兑得冷热适中,为他梳好头发和胡子,戴好寿帽,把逸公老爷生前的知县官帽也一同放入棺。对于逝者,生者在不可避免悲伤的同时也在学会接受亲人的逝世。逸公老爷去世后,祖婆安慰子女,不要太伤心,“人有生死,老天定的”,人都有这日,桃子熟了就该落,一个大字不识的乡村女性把死亡看得如此透彻,这蕴含着沙湾人世世代代的生命哲学。

生与死同时进行着,在忌讳谈论死亡的時候,生命的意义必然被埋没,沙湾人的生命得到真正地绽放,是因为他们敢于正视死亡。正如马可·奥勒留所言:“如果一个人观察死亡本身,通过反省的抽象力把所有有关死亡的想象分解为各个部分,他就把死亡视为不过是自然的一种运转;如果有什么人害怕自然的运转,那他只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4]沙湾人这种直面死亡的积极态度,让他们能够成为主动掌握自己生命,为自己生命谋划的生存者。

《家山》中所传递的尊生重死的生命态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5],当前我国人口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的趋势特征,年轻人代表着未来,新生儿出生过少,未来年轻人就少,带来的就是国家发展问题。沙湾村婚俗中所传递的对新生降临的期望,展现了生命延续中爱的生生不息,这会让更多人意识到传承的意义不仅在生命本身的延续,其中也包含着情感文化纽带的传承。同时,后疫情时代,现代人们生存危机已经超越物质生产资料危机,更多呈现在情感与精神方面,出现了“内卷”“孔乙己的长衫”等一系列新的社会焦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生命丧失敬畏之心,恶性事件屡见不鲜。沙湾人在丧礼中表现的对生命的敬畏,对寿终正寝者走向未知道路的美好祝愿,向大家展现了生命的珍贵与神秘,让大家意识到生命的短暂与宝贵,我们要利用好生命中的每一刻,认真呵护生命,赋予它独一无二的意义。辩证看待生命,理智审视生命,对践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家国天下的生命价值

家国天下的生命价值是将自身生命追求投身于社会、国家的建设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沙湾人在优良家风乡俗的陶冶中,展现出生生仁义、热血报国、勇扛家国重任的生命底色。

2.1 以仁为主的社会基底

仁义是沙湾人在乡土社会中形成的社会风尚,它作为一套评判是非对错的标准成为沙湾人的道德指南。“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绵续”[6],以仁为主的社会基底,让沙湾人心与心紧密相连,形成了心意相连、互通有无的邻里关系和充满仁爱的社会氛围。

无论大事小事,沙湾人都同仇敌忾,共渡难关。四跛子失手害了人,鄉里乡亲纷纷出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五疤子自幼就无法无天、不学无术,但当五疤子要去当壮丁,乡里乡亲也是非常不舍,福太婆还拿出平常自己舍不得用的一块洋布衣料送给桔红给五疤子做衣服;每逢婚礼葬礼各家各户也是各司其职、相互帮助;当局政府要杀红军家属,佑德公、齐峰、有喜冒着生命危险把11家红军家属送上凉水界;为解决粮食问题、旱涝灾害,沙湾人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扬卿带头组织修建红花溪水库,大家齐心协力“每日有百把人往返万溪江担河沙,有百把人往返麻竹坡担煤炭”,三年修成了四年才能修成的水库。互帮互助已经内化成沙湾人所追求的一种礼,这种礼一开始并不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出现,却起到了行为规范的作用。不同于从外限制人的法律,也不同于以社会舆论限制人的道德,礼从个人内心来限制人,用个人习惯来维护。这种礼表现在行动上的团结,也展现在精神上的团结。

沙湾村的道德规范以“仁义”为核心,这种“仁义”融入每一个沙湾人的家风中。沙湾人对家风非常重视,他们执着于一套社会公认的道德是非标准,“坐得黄包车,颠得屁股肿”是教导人要脚踏实地、不要忘本;“刀不磨生锈,人不动生病”是赞扬人们的辛勤劳动;“拖檐底下定规款,见不得人”是讽刺那些做事不端的现象。在优良家风的影响下“识好歹、知善恶”的民俗伦理将族群凝聚在一起,这种对优良家风的追求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人人守着的“仁义”映射出沙湾人高度统一的文化自觉。他们以社会和集体为本位,维护社会和集体的秩序与利益,强调社会和集体本位,强调私利服从公利达到克己复礼、舍生取义的生生仁义境界。

2.2 以身救国的责任担当

“湖湘文化的封闭性、保守性和倔强的湘俗民性相融会,以另一种英雄主义的形式在近代湖湘精英群体的业绩中显现出来。”[7]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由湘人写成,以家国为己任是沙湾人用生命救世的痴迷追求,满身血性的沙湾青年不满足于独善其身,他们的抱负在兼济天下。

《家山》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家国担当的湖湘子弟群像,从清朝士大夫到近代革命人士,从朴素农民到青年学生,他们将以天下为己任作为最高生命信仰,超越生命本身去追求生命底色。共产党员齐峰牵头组织闹革命,为解放思想、推动革命做出贡献;贞一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走出家门成为一名军人,投身于救国;劭夫从一出现就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争。正如贞一在信中所写,“一代人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皆为了今日的清平世界”,他们早已经超越生命本身,活跃在最前线,为建设新中国和打造新社会建立丰功伟绩。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三者的统一体。人不仅为了单纯的活着,更重要的是要‘活好‘活美。活着体现的是自然生命,而‘活好‘活美体现的是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8]生命价值就是通过融入社会得到绽放。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高质量人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9]高素质人才投入社会建设,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家山》中一代又一代青年为我们展现了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他们致力于修身,在亲仁善邻、生生仁义的道德修养中,将自己培养成社会前进所需要的人才,独善其身后积极投身于治国,将个人价值投入社会建设,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实践中实现生命价值的升华,这种将自身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观念与行动至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 平等和谐的生命智慧

平等和谐的生命智慧是要发扬生命中的德性,并将这种德性实践到自然与社会生活中。沙湾人祖祖辈辈追求众生平等,这种追求外化于两种行动:其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二是人与人不分高低贵贱地相互尊重。

3.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在这片土地水乳交融、和谐共处。“从柚子树下望过去,望得见西边青青的豹子岭。豹子岭同村子隔着宽阔的田野,田里长着麦子和油菜。”大自然提供土壤、阳光、空气、水分哺育沙湾村的百姓,沙湾村的乡亲也保护珍视大自然,在这里耕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生不息地延续,他们像母子般亲密和谐。农忙时节,田垄里都是青年男子的呦嘿声,除了收获,田垄更是沙湾孩子们的天然乐园,“割了禾的稻田里,董鸡、禾鸡、秧鸡,飞的飞,跑的跑,逗得小伢儿们满田赶……祠堂里的学生变成田垄上的野小子,他们捡稻穗,捉泥鳅,对着天上岩鹰打吆喝”。沙湾村的孩童对自然完全开放,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的万事万物都能够穿透他们,他们也因此获得宇宙的精神。“只有在人意识到自然物作为自立的个体而不是人的对应物、象征体、喻体……不是表观人的工具,意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位置,进而以人类个体的身份与这些非人类的个体进行平等的交往,人与自然的交互主体性才能真正实现。”[10]

对于自然中的动物,沙湾人亲如家人。凡是叫得出名字的动物,豹子岭上都有,布谷鸟、麻雀、岩鹰在天空自在盘旋,万溪江的鸭子嘎嘎叫着,在田垄里捡谷子吃。鸡与狗是最常见的家庭成员,狗立在门前,一边为主人守家,一边等着主人归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为沙湾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鸡自由大胆地栖息在这片土地上,觅食、玩耍、闲逛,鸡有不同的姓名——董鸡、禾鸡、秧鸡,沙湾人在认知与行为上将鸡视为生命主体,这表现出对动物生存地位的认可。桃香一家每年都会等着燕子开春归来,“燕子聪明,燕子就像人,一群燕子帮着找屋”,自从屋里有了燕子筑巢,桃香起得更早了,她早早起来为燕子开窗,晚上关窗子时也要看燕子有没有回家,在这种留意与等待中,人与燕子产生了深深的羁绊,燕子成为桃香家中的重要成员,在桃香一家人的心中燕子已经具有了生命的尊严。

人类在不把自己当作自然主导者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改善自然,为人类造福。沙湾村的人们利用地形条件修建红花溪水库,使旱田变成水田,中下田和下则田都变成上则田,粮食出产率提高。水库可自流灌溉田地,又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子孙们不用再等天水,也不用辛辛苦苦踩水车,年年岁岁粮谷满仓”,有喜的想象证实了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主体性可以同时舒展,而且还能形成双向的、良性的影响。

3.2 人与人平等互助

人与人在沙湾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对于地方政府,沙湾人并没有阿谀奉承,向远丰到沙湾督办征兵,遇见扬卿,连忙下马问好,扬卿只是淡淡回复;地方政府搜捕红属,放火烧房,沙湾人秘密送走红军家属,用行动反抗阶级压迫;乡里要选人入伍抗日,沙湾人没有直接推选,而是采取平等的抽丁方式选出入伍人员,扬高作为干部平常喜欢以权谋私,但在生命面前,践行人人平等,这次入伍人员就有扬高的亲侄子陈修碧;沙湾人对出谷替丁、拿一条命去换另一条命的行为也极其不满。

生命的平等还体现在沙湾村男女平等中。男女平等首先体现在女性身体的解放,“沙湾农会只办了两件事,就是准许妇女进祠堂烧香拜祖宗,不准女子包尖尖脚”。县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放足运动,呼吁大家不要缠足去伤害身体,实现肢体解放是女性得到平等尊重最基本的体现。身体的平等还体现在女性穿着打扮的外在形式上,贞一将头发剪成学生头,穿成城里人的样子,“现代化”特征的学生头是自由女性的精神面貌,沙湾村的人对这个装扮心里虽然并不喜欢,但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女性外在形式不再受到男性话语权下的社会习俗的束缚,而是开始展现出她想展示的本来样子,取下长期戴着的面具走向寻找自己的道路。在教育上,女性开始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长沙有周南女校,学生全是女子,沙湾也开始讲男女平权”,贞一在劭夫帮助下去周南女校接受教育,女性如果不能用知识充实自己,就会如“娜拉”出走之后,不回家就只能走向堕落。同时,沙湾村的女性拥有政治话语权,能够参与社会公共领域事业,“四跛子的阿娘桃香,沙湾人尊她作乡约老爷,原来是她30岁那年,替村里去县衙门打过官司”[11]。桃香作为一个乡村妇女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去打官司,是乡里乡亲对女性工作能力的认可。法庭上,桃香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证明女性的政治能力不输男性,让在场的男性心生佩服,这种钦佩体现出男女在政治公共领域中的平等。

时代变迁,生态退化,难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美好的栖息环境,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出现信任危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人与人的和谐平等是提高人们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家山》展现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生命图景,沙湾人在生命平等的践行中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平等共生。这种平等对待生命的行动展现了人性中的德性,在德性的引导下沙湾人作为自然生态的永久仆人,呵护着自然生态,同时也用平等赤诚之心照亮身边人,营造出温暖、美好的社会氛围,人性的美好在这座小村庄中弥漫。这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平等的生命智慧展现了生命的温情,为现代人抵御孤独绘制了美好蓝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家山》中展现的生命观念折射的是沙湾人对自身、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的认识与实践,向善向上的价值认同让道德约束不再是乌托邦。沙湾人展现的世间的温暖与良善成为后疫情时代照亮现代人前行的一束光,唤醒现代人对生命的珍视。向善向上是湖湘民俗视景中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这种独特的生命观念被世世代代湖湘子弟继承与发展,成为展现湖南人的重要名片。这种对生命的独特见解与践行可以为当下一些重大时代课题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398.

[2]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297.

[3] 刘铁芳,谢颖婷.找寻生命的归宿:从《诗经·桃夭》看家的教育意涵及其实现[J].山西大学学报,2023,46(1):82-91.

[4]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M].何怀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7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

[6] 费孝通.乡土中国 乡土重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37.

[7] 罗宏,许顺富.湖南人底精神:湖湘精英与近代中国[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37.

[8] 刘杰.“00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3.

[9]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會议[J].共产党员(河北),2023(11):4.

[10]王诺.欧美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9.

[11]王跃文.家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价值取向
基于学科教室建设下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渗透“生命观念”,感悟社会责任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中小学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及功能限度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