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2024-06-03郑佩兰
郑佩兰
【摘 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其学科素养的重中之重。所以,注重对作业模式及内容的改良与创新,赋予学生更具创造性的学习体验,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科学课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指出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方案,由此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更扎实、更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设计
传统科学作业模式刻板,通常以填空、绘画等为主,缺乏创造性。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只能按照既定好的思路和方法完成,才能达到能力锻炼的目的。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学生厌恶科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科学学习更讲究实践,而非单纯的温习理论。教师要改良作业设计思路,在解放学生双手和大脑的基础上,赋予他们真实的实践体验。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更透彻地领悟科学知识,也能提升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具体如何设计实践型科学作业,并达到预期效果。对此,需要遵循两点:要以学生发展需求作为立足点;要以学生的兴趣喜好作为切入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实践型作业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以课堂教学为延伸,设计探究类作业
设计实践型科学作业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业的设计不能与新课内容脱轨,更不能偏离课堂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持续探究类的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进一步掌握新课知识,无疑是重中之重。
案例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了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方法依据,也能够通过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同时,也通过课堂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制作了第一件属于自己的岩石及矿物的标本,在这期间,笔者注意到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但是,因为小学生专注力和忘性都较差,纵使他们在课堂中初步了解了相关知识,事后也容易遗忘。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掌握,笔者又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了延伸性的实践作业,具体如下。
1.生活中有更丰富的岩石和矿物,如果遇到这些素材,你会如何选择具有收藏价值的岩石和矿物呢?
2.准备一个标本收藏盒,并将自己制作的岩石与矿物标本收纳其中,并分享给同学或朋友欣赏。
3.详细描述你的收藏依据和制作过程。
虽然上述作业给学生指明了具体的操作方向,但到底該如何去做,以及选择怎样去做,则由学生自行思考。这样便间接解放了学生的手脑,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操作作业。当然,考虑到学生个体能力的局限,该阶段也可以由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此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另外,上述三项作业并非一次性。在日常生活里,如果学生看到了别致的石头或矿物,也可以将其收藏起来,并制作标本,以此充实标本收藏盒。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自习课等时段,开展标本展开大会,再比一比谁收藏和制作的岩石及矿物标本外型更加美观、更别具一格。
案例二: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设计和制作生
态瓶》
在这节课中,学生接触到了神奇而有趣的生态瓶,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生态瓶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必须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生存的目的。同时,学生也了解了生态瓶的制作方法。但由于课时有限,如果直接让学生在课堂中制作,无疑会影响后续的教学进程。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加强他们对生态瓶的制作能力,并进一步认知动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和依赖的关系,笔者以课堂内容作为延伸“点”,设计了以下作业项目。
1.选择一种生活(包括植物)制作生态瓶,在制作期间,要详细撰写制作计划表,也要将制作期间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2.在制作生态瓶期间,需要做好录像备案,并将其发送到班级群内。
3.一周后观察生态瓶内的情况,并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不难发现,该作业同样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和制作。而在具体制作中,家长可以间歇性地帮忙,但不能完全代劳,也要认真制作计划表,便于后期查阅。
另外,针对学生在制作期间遇到的难题和错误,教师在指导时要秉持引导的理念来解决。换言之,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说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自觉地捕捉到问题的关键,间接锻炼其思维能力。
二、以生活元素为翘板,设计拓展类作业
俗话说:“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人们接触的所有科学知识,都源于前人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换言之,如果科学教学与生活脱轨,不但无法让学生窥探到科学的本质,也会让学习变得更加枯燥。因此,在设计实践型科学作业期间,不妨以生活元素作为翘板,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探索科学知识,以此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而且与上述第一大点不同的是,拓展类实践作业摆脱了书本的束缚,重在考核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案例一: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下《珍惜水资源》
在这节课中,学生认知了淡水资源与咸水资源的区别,以及水资源污染现状和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然而,单凭这些还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笔者在设计作业期间,摆脱了教材与课堂的束缚,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更近距离地了解水资源缺失及污染带来的危害,以及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以此让科学学习与生活相交集,具体如下。
1.利用互联网引擎、图书等媒介,查找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并在统计的基础上设计表格。
2.以生活中的某个区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地人民是否具备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3.结合两次调查,尝试设计出可行的水资源保护方案。
不难发现,该作业没有拘泥于教材和课堂内容,而是给予了学生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在此背景下,学生不但能及时了解当前我国在节约用水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方案,间接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迫在眉睫形成更深刻的共情。这样他们在设计水资源保护方案时,就能更认真地对待,从而让有效实践真实发生。
当然,在水资源保护方案推行一段时间后,还要及时反馈其效果。如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以生活小区作为调查区域,了解了小区内居民在节约用水方面的现状。而后又设计了宣传海报,以图文的形式宣传节约用水,最后再通过反馈了解海报宣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案例二: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在该单元课中,学生了解了如何培育凤仙花种子,以及在培育期间所要注重的各项问题。不过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知体会,笔者在设计作业时摆脱了单元课的束缚,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由此,让他们在开放式的实践体验中,更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1.选择一种鲜花的种子进行培育,并做好记录工作,比如每天拍一张种子的变化生长情况。
2.观察种子在生长期间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询问家长、教师,或是身边的亲朋好友,寻找解决的方法。
3.总结种植过程,并结合凤仙花种子的培育方式展开对比,以此进一步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特征。
总之,隔岸观火远不如身临其境的真实。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按教材中提供的步骤培育凤仙花种子,不但会让学生形成定式思维,且不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相反,在另辟蹊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其他种子的培育和凤仙花种子的培育方法进行对比。这样不但能拓展学生的实践体会,更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
所以,将生活作为翘板,摆脱教材的束缚,让学生结合新课知识对生活中的科学展开探究实践。长此以往,不但能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现状,也能促进他们对生活、世界的认知,从而为其以后的成长埋下伏笔。不过,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有限,在围绕生活设计拓展类作业时,教师也要做好干预准备,必要时可以实施家校合作方针,以此优化学生实践。
三、以趣味游戏为牵引,设计开放类作业
小學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对新奇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巧妙地开发科学知识,将其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能让学生在玩的基础上学习科学,也能改变学生对科学的刻板印象。同理,在设计实践型作业时,教师可以沿用该思路,将作业和游戏结合起来,以此让学生在开放性、趣味性的体验中读懂科学、领悟科学,让有效学习真实发生。
案例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下《简易电路》
在课堂练习期间,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笔者给学生推荐了有趣的电路积木。该游戏的特点在于:操作简单,创意空间大。在游戏期间,学生可以通过电路模块的自由拼搭,创造出“串联”和“并联”的效果。然后,以此实现点亮一盏灯,或启动一台风扇。而且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创意拼搭,由此促使其爱上电路知识。而在提供游戏的基础上,笔者顺势设计了作业,以此让“玩”和“学”完美结合。
1.统计自己所有的连接方式,其中包括可以成功点亮灯泡、风扇的连接方式,以及无法正常运作的连接方式。
2.提出自己的游戏心得和对待电路连接的看法。
不难发现,作业既是学生的游戏心得,而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但能间接促使学生回顾整个游戏过程,也能让他们自觉地观察电路模块连接的各个细节。这样不但能充实他们的认知底蕴,同时,也能给后续“电路出故障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等课程的展开铺垫基础。
案例二: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光》
在教学完该单元课之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光学小实验游戏,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的原理和光的性质。游戏期间,学生可以自行构建“实验室”和实验主题。比如,通过对光源及光阑的位置的控制,探究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改变镜面的角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改变透镜的形状及位置,探索光的折射规律等。而在体验该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同样为学生设计了作业,以此确保他们在玩的基础上能够及时梳理知识重点。
1.在不同的实验中,分别得到了哪些论点?这些论点是否可靠,是否有推翻它们的方法?
2.结合游戏结果思考,“光学”知识能在生活中发挥哪些作用?(如停电时利用多块镜子来回反射蜡烛光线,让屋子变得更亮。)
由此一来,便让学生在玩的基础上,将思维辐射到了更广泛的领域中,从而间接加深他们对“光”的认知。不过,在学生反馈作业期间,教师也要及时对答案进行查缺补漏,以确保学生更系统、更完整地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注重对实践型科学作业的开发,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探索科学知识,这样不但能加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水平,从而为其以后接触理科知识埋下重要的伏笔。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毕竟能力和经验有限,教师不能盲目放养,而是要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在必要时对学生采取科学规范的指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