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雨(节选)》的叙事艺术

2024-06-03张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4年5期
关键词:叙事艺术雷雨物象

张苗

摘 要 曹禺的话剧《雷雨》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在叙事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性。《雷雨》叙事的艺术性表现为:通过人物台词合理地交代故事情节;借助物象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利用舞台提示暗示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关键词 《雷雨》  叙事艺术  人物台词  物象  舞台提示

现代翻译家黎烈文曾评价《雷雨》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雷雨》,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雷雨》的经典性在于其艺术结构的精巧和语言艺术的独特,在其中蕴含着的悲剧精神的观照下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曹禺的《雷雨》以叙述故事为主线,叙述巧妙,表现出了高明的叙事艺术。现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节选的《雷雨》第二幕中的片段为例,探究其叙事艺术。

一、通过人物台词合理地交代故事情节

“三一律”是西方古典戏剧的经典理论,它要求戏剧要保持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的一致,即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作品中实践戏剧“三一律”理论的典范之作,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周公馆中的一间布置独特的屋子,整部剧在一个苦闷的夏日的一天之中结束了,故事情节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服从命运悲剧的主题。《雷雨》践行“三一律”理论,紧凑地将两代人的各种恩怨冲突集中地展示了出来,结构极其精巧。《雷雨》人物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人物之间的冲突极其激烈,在“三一律”的限制之下,怎么表现这众多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矛盾,这就涉及《雷雨》的叙事艺术。

从故事情节上看,《雷雨》主要叙述了两代人的故事,三十年前周朴园与梅侍萍之间的故事和现在年轻一代之间的故事。讲故事时,《雷雨》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讲述的是现在的故事;另一条暗线,讲述的是三十年前的故事。成为鲁妈的梅侍萍到周公馆看望女儿四风,认出周朴园,两条线索交织在了一起。《雷雨》的故事跨越了两个时空,分别是三十年前与现在、无锡与周公馆。面对两个时空的故事,《雷雨》采用了跨越时空的叙事技巧,通过人物回忆的方式,以人物现在的口吻讲述当年的故事,这样《雷雨》在故事情节上就形成了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现在的故事里套着三十年前的故事。我们称这种处理叙事的形式为“追溯法”,其既符合“三一律”的规范,又能让故事讲得合情合理,情节显得紧凑集中。通过台词叙述故事,是戏剧文学体裁突出的特点,《雷雨》正是借助人物台词,以恰当的人物身份,合理地交代了三十年前另一个时空中的故事。

在周公馆里,鲁侍萍先是感觉到这里的环境似曾相识,其后认出了周朴园。在二人的对话中,鲁侍萍将自己假托为一个知情者,讲述了三十年前梅侍萍在无锡周家被无情抛弃的故事,其后又讲述了梅侍萍被抛弃后的苦难经历——母亲故去、自己投河获救、两次改嫁。鲁侍萍是故事的亲历者,以鲁侍萍之口讲三十年前的故事,设计得十分巧妙,既清楚交代了另一个时空的故事,又显得合情合理。

二、借助物象巧妙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物象是分析小說时常被使用的一个概念,小说往往会借助一个事物,或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或者赋予一种象征意义,升华作品的主题,如《百合花》中的百合花;物象还能够塑造人物性格,如《哦,香雪》中的铅笔盒就是香雪勇敢追求新知形象的外化之物。戏剧与小说都具有叙事性,二者都是通过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来表现生活的,只是二者采用的讲故事的方式不同。诸多戏剧取材于小说,以小说为创作的素材,如王实甫《西厢记》取材于元稹《莺莺传》,郑德辉《倩女离魂》取材于陈玄祜《离魂记》。可见,小说和戏剧在叙事性上的相同性,决定了二者能够完成形式上的转化。典型的例子如曹禺就曾将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将小说的物象概念迁移到戏剧中来,讨论其在戏剧叙事上的作用。《雷雨》之中出现了诸多物象,作者正是巧妙地借助这些物象,使其发挥了它在小说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雷雨》中的雨衣是一个重要物象,通过雨衣我们能够看到周朴园身上美好的一面。正是透过周朴园喜欢旧雨衣的习惯,我们看到他房子中家具的摆设,他所保持着的生活习惯并不都仅仅是做做样子,而是因其怀旧情结,而他的怀旧情结更多是对梅侍萍的怀念。当然他的这种情感很复杂,但这正是他品格上美好的一面。

雨衣在该剧中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首先,雨衣成了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的起点,开启了二人之间的对话。当周朴园走进屋子以后,他关注的焦点是雨衣,正是因为雨衣才对鲁侍萍说“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由此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二人的对话得以展开,二人的矛盾冲突在对话中逐渐展开。其次,雨衣引起了周、鲁二人冲突的彻底爆发。鲁侍萍在与周朴园讲完有关梅侍萍的事情之后,面对鲁侍萍“老爷想帮一帮她吗”的询问,周朴园说“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就在二人的矛盾随着鲁侍萍的离去很有可能得以消解之时,因为雨衣,冲突再起,二人的矛盾得以彻底爆发。二人相认,故事情节在这一幕中进入了一个高潮。因为要找旧雨衣,周朴园才想起了同一个箱子中的旧衬衫;因为旧衬衫,鲁侍萍终于忍不住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就有了后面的对话,我们也在周朴园的惊恐中看到了他虚伪、残忍的一面。

三、利用舞台提示暗示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戏剧是舞台表演艺术,为了表演的需要,剧本中有一部分提示性的语言,如人物的服装、所用的道具、舞台的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等。这些舞台提示是戏剧重要的构成部分。戏剧相对于小说而言,其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舞台提示。舞台提示的功能是说明舞台布景、提示剧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对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雷雨》正是通过精心设计舞台提示来暗示故事情节,并推动情节发展。

第二幕中,周朴园问“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回应了一个“哦”字之后关上了窗户,此处的舞台提示指向鲁侍萍的动作——“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个提示在于要突出表现鲁侍萍关窗动作的熟练以及关窗是出自一种无意识的自然反应,所以鲁侍萍是“很自然地走到窗前”。正是因为鲁侍萍很自然地关窗这个动作,就让周朴园产生了好奇——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周朴园之所以奇怪,可能是在鲁侍萍自然而然的关窗动作中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此就有了留下鲁侍萍谈话的情节,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雷雨》中多处出现了有关天气的舞台提示,比如节选的第二幕中的“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戏剧中关于天气的舞台提示,比较接近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着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升华主题的作用。从剧情发展的角度讲,“阴沉”“郁热”的天气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烘托出剧中人物的烦闷心理,同时也暗示着雷雨的即将到来。《雷雨》整部剧中天气作过多次舞台提示,一再暗示雷雨的到来,其实质是在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舞台提示类似于小说中的伏笔,让故事情节更加严谨。

精心编织一个故事,还需要讲好这个故事。《雷雨》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与展开上精致、严谨,正是高超的叙事艺术让整个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作者通联:山东东营市垦利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叙事艺术雷雨物象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雷雨天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雷雨
雷雨
论金朵儿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的叙事艺术
《海边的卡夫卡》赏析
以水墨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