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实施
2024-06-03祁慧
祁慧
摘 要 在初中语文《邓稼先》教学中要积极探究和实施合理的教学思路,诸如构建课文结构图,借助关键副词探究人物特征,关注评价性语句和对比手法以及文章细节。教学思路要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邓稼先》 教学思路 结构图 关键副词 评价性语句 对比手法 文章细节
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在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中,要积极探究合理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与写作技巧,促使学生提高文学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课文结构图,特别关注作者如何引出主要人物,并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故事主线,更深入地理解情节发展。其次,教师借助关键副词、评价性语句以及对比手法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特征和精神内涵。通过关键副词突显人物特点,评价性语句揭示作者态度,对比手法帮助分析人物形象。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情感,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课文。这一教学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的能力和批判性的思维,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梳理课文脉络,形成结构图
课文的整体把握是深度理解的基石。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梳理课文的行文脉络。首先,文章描述中国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的困境,强调那个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和悲惨的时刻,紧接着引出邓稼先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然后,文章进一步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平成就,包括他的学历背景、回国的决心、参与核武器研究的经历以及成功设计和引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就。通过对比邓稼先与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处事特点,突显了邓稼先的谦逊、坦诚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与奥本海默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强调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对中华民族的卓越贡献。最后,文章以“文革”时期作者与邓稼先的友情为收尾,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崇敬和赞美,总结了他的一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整篇文章通过生动叙述邓稼先的生平和成就,以及与奥本海默的对比,展示了邓稼先为中国科学和国防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时强调了他的谦逊和无私品格。这篇文章让读者深入了解和感受邓稼先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平经历和精神风貌。
作者在构建宏大历史背景时采用了对比手法,将主人公邓稼先巧妙地融入故事中。通过对比,不仅突显了邓稼先的伟大贡献,还将他的人物形象提升到了历史的高度,为整篇文章赋予了更加宏伟的气势。对比手法的灵活运用使读者更容易理解邓稼先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地位,同时让文章的历史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课文的第二、第五部分多次采用了引用手法,展现了多样化的修辞技巧。在第二部分,通过引用张爱萍将军对邓稼先的评价,将其誉为“‘两弹元勋”,引用权威人士的评价更能显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地位之高,从而增强评价的可信度。这种引用不仅赋予了邓稼先更高的声望,同时强调了他在中国核武器事业中的独特地位,他当之无愧为“国家英雄”。此部分还引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成语,表现邓稼先毫不保留地为国家工作,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部分内容,借助文学典故联结历史文化,突出了邓稼先的历史成就。这样,多样化的引用不仅传递了丰富的信息,也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角度。修辞手法为读者呈现了多角度、多层面的信息,使邓稼先的形象更饱满丰富,同时将他的成就与历史文化巧妙融合,突显了他在国家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借助关键副词探究人物特征
深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写法之后,再聚焦人物性格,进一步分析人物特征。为此,可以借助一些关键副词深入探究人物特征。例如,在描写奥本海默时,文中提到他“常常”打断别人的学术报告,这里的“常常”是一个关键性的副词。在邓稼先的陈述中,他表明“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里的“最早”“极少”“任何”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副词。
这些关键副词如“常常”“最早”“极少”“任何”等,都被用来强调和凸显特定信息,从而引导读者对所描述的情境和观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奥本海默“常常”打断他人学术报告,强调了他的行为习惯,凸显这一行为是他的典型特征。这一描写不仅传达了奥本海默在学术场合中的自信和主动性,也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他的自負傲慢、自我中心等负面性格。所以,副词“常常”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奥本海默的学术自信和傲慢性格。
在邓稼先的陈述中,副词“最早”“极少”和“任何”则被用来强调特定信息,使其言辞内容与情感更为明确和强烈。“最早”表示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之前没有发生某事,凸显中国在初期就没有外国人参与核武器工程,强调中国核武器研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极少”传达了几乎没有外国援助的历史真相,进一步强调中国自主发展核武器的事实,反映了邓稼先对中国核武器工程的自信。“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中的“任何”意味着没有例外,这种绝对性的词语使读者明白中国核武器工程的独立性和保密性。
通过这些关键副词的运用,作者和邓稼先共同致力于通过强化关键信息来突显他们的观点。这不仅增强了表达的情感强度,同时有助于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文中所描述的事实。
三、关注评价性语句及对比手法
除了通过关键副词来描绘人物性格,作者更进一步采用评价性语句和对比手法,以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文章第三部分有多处表达对邓稼先气质和品格评价的语句,例如“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这里隐含了邓稼先与中国农民的对照,对照之下的“最”强调了邓稼先的谦逊、坦诚和不矫揉造作的特质。这种带有鲜明倾向性的评价使邓稼先与一般知识分子或科学家的刻板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赋予他更有亲和力的质朴形象。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这一评价性语句凸显了邓稼先的真诚和谦逊,表明他并不因个人成就而自负,而是保持了谦和的态度。这种品质有助于他与同事和合作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也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意识。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这一描述突显了邓稼先对纯粹品格的追求。他不受功利或私心驱使,坚守高尚的道德原则。这一特点在科研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研究的诚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这些评价性语句和对比手法,作者生动呈现了邓稼先的品格特征,使讀者更真切地了解这位杰出科学家。这样的描绘有助于塑造邓稼先的形象,使其更具亲和力与吸引力,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作者在文中还对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了对比。这两人都是著名的原子弹工程科学家,在各自国家的核武器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都在核武器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都担任了各自国家原子弹工程的领导职务,指导核武器的研究和开发。奥本海默犀利的性格在文中得到明确表现,他“常常”打断他人的学术报告,展现出自信和傲慢的性格特质。而邓稼先则被描绘为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人,不夸夸其谈,追求纯粹品格。这两位科学家的性格差异显而易见。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的杰出科学家,为各自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然而,由于国家背景的差异,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政治背景也有所不同。奥本海默曾领导美国的原子弹项目,而邓稼先在中国领导相关研究,这影响了他们的科研路径和影响范围。邓稼先以善于沟通而闻名,能够在困难时期说服不同派系的人。相比之下,奥本海默更为坚决,常常打断别人的报告,表现出对科学的严谨和苛刻。
这种对比突显了两位科学家的个性特点,同时强调了他们在科学领域的共同目标,即为各自国家的核武器项目作出重要贡献。通过这种对比,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位杰出科学家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四、关注文章细节,理解人物精神
文章的第五部分提到拍摄影片《邓稼先传》时可以选择“五四”时代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个选择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邓稼先的主要科研工作和贡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而“五四”运动则发生在20世纪初。选择“五四”时代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可以更好地反映邓稼先的科学事业和时代背景的契合,强调邓稼先所在时期的重要性。
“五四”时代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转折点,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选择该时代的歌曲可能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文化共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邓稼先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这些歌曲通常具有独特的音乐氛围,更符合当时社会的氛围,有助于突出邓稼先的个人成就和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相较之下,当代昂扬向上的歌曲如《歌唱祖国》可能更适合宣传和庆祝国家的荣誉和成就,但它们可能不如“五四”时代的歌曲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业相契合,也不太符合邓稼先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科研环境。因此,选择“五四”时代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更具合适性和历史感。这种关注文章细节的方式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精神,同时把握文章的主题。
为了评价学生学习《邓稼先》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颁奖词,通过这一任务考查学生对邓稼先精神的深刻理解。以下是一份颁奖词的示范:
尊敬的邓稼先先生,在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征程中,您是一位杰出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今天,我们荣幸地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您对中华民族国防事业的卓越贡献。
您在核武器领域的卓越领导和杰出地位已被广泛认可。您的杰出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科技上,更体现在您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上。您被誉为“‘两弹元勋”当之无愧,您的工作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国防格局,还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您一生坚守纯粹的品格,忠诚、坚韧、朴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您是这一传统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您坚定地投身于国家安全和科技事业,您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钦佩。您甘于平凡,但您的事业却是非凡的。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榜样。
因此,今天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不仅是对您个人的褒奖,更是对中国科技事业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的庆祝。我们希望您的事迹能激励更多的人秉承您的品格和奉献精神,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家的安全事业作出更多卓越贡献。
通过这一示范颁奖词,学生可以深刻领悟邓稼先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进一步加深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了解。这样的写作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影响。在《邓稼先》教学中,积极探究合理的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作者通联:甘肃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