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携手, 共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之基

2024-05-31李旻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育行为习惯家园

李旻

3~6岁是个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参与对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但家园之间往往因配合度不高、缺乏沟通等问题而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与形成。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解读

家园共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界定在学术界存在一定的差异,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认为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园所之间相互合作的育人方式,各自发挥功能与优势,采取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教学行动,形成教育合力,达到“1+1>2”的效果;第二种认为家园共育就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努力为幼儿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第三种认为家园共育是一种协作的关系,以家长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由此增进对幼儿成长过程的了解程度,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升园所教育质量与家庭教育成效,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

经过对家园共育理念的深入剖析和系统整理,笔者认为,家园共育是指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构建的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了双方丰富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展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其特点体现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沟通渠道的多元化以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性与连贯性。通过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得以在家庭环境中延伸,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形成教育共识,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以实现幼儿教育的最优化。

二、家园共育对于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一)营造优质的幼儿成长环境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质的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品格,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相反,恶劣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幼儿学习并模仿不良行为,甚至形成不好的价值观。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接触最为频繁的环境,家园合作可以为幼儿创造更为优质的成长环境。这种合作不仅限于在幼儿园,还可延伸到家庭中,促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并教育幼儿,比如:教师教育幼儿要珍惜物品并将这种教育思想传达给家长,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渗透这种观念,使幼儿始终生活在一个经常整理物品、爱护物品的环境中。这样,幼儿便能在优质的成长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充分开发家园教育资源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家园共育的框架下,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能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拓展教育领域。幼儿园可以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深入幼儿园参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这不仅能使家长扮演幼儿学习的同伴角色,还允许教师以全新的方式展现教育内容,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这种合作与共享的方式,无疑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资源。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一)丰富家园共育形式

1.問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教师可采取匿名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哪些教育意见和建议。这种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明确改进的方向,并从中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等,有助于幼儿园提升行为习惯教育方案设计的针对性。

2.线上沟通

幼儿园应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的家园沟通平台,为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比如:幼儿园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支持家长在群聊中发表教育观点,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共同探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同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上传至交流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

3.制定阶段性培养目标

在学期伊始,幼儿园应积极组织家长一同参与制定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阶段性目标。这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制定的幼儿行为教育目标,不仅有利于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同感,更能推动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构建优质的教育环境。

4.设置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可以每周或每月设置固定的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一日活动。家长可以亲自观察幼儿的在园表现,了解其与同龄人的互动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方法和风格,从而与教师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在现实生活中,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影响,还有部分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存在暴力手段。当发现幼儿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如乱扔垃圾、在墙壁上涂鸦等时,会通过体罚让幼儿记住错误。然而,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并不恰当。在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上,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具备丰富的育儿知识和经验,擅长采用正面的引导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共育平台与家长积极沟通,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学会如何科学引导幼儿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在健康的家庭氛围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另外,教师应引导家长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发挥榜样作用。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家长需要从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开始,如早晚刷牙、洗脸、餐前便后洗手、按时起居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

(三)组织多种教育活动

在行为习惯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通过文明教育、劳动教育、自律教育等,将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于多样化的家园共育活动之中。

1.开展文明教育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包括: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以及使用礼貌用语,等等。为有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可策划并组织戏剧表演活动,编写以“文明行为”为核心主题的剧本,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并诚邀家长参与。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在编写和表演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明行为的重要性,还能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

2.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当前许多幼儿存在挑食、剩饭的不良习惯,尤其不爱吃青菜。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家中用餐,他们往往会将不喜欢的菜肴剩下或丢弃,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粮食的浪费。为了引导幼儿认识到粮食的珍贵和种植的不易,幼儿园可以设立一个小型有机农场,组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每名幼儿可以领取一棵蔬菜苗,带回家照料,直至其开花结果。家长可借此机会向幼儿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带幼儿学习授粉、杀虫等知识。当幼儿亲手种植的植物最终开花结果时,家长可与其共同制作菜肴,从而使其更深刻地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和种植的艰辛,进而在行动上践行珍惜粮食。

3.开展自律教育活动

为了引导幼儿形成自律的行为模式,教师可以开展“纪律委员竞选”活动,鼓励全班幼儿积极参与,通过提出纪律管理建议和展示自我管理能力来竞选纪律小组长职位。此活动将给予幼儿充足的准备时间。同时,教师也积极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号召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开展自律教育活动,让家长成为幼儿自律行为的监督者。在竞选活动中,全班幼儿担任评委角色,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表现者,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获得更多相互学习的机会,进而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

共育行为习惯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