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
2024-05-31刘伟
刘伟
游戏化教学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感官与经验,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幼儿园,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观察者和参与者。教师可通过提供有教育意义、富有创造力的游戏活动,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本文将从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出发,探讨教师在其中应承担的角色和作用,提出在游戏化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1.促进幼儿发展
游戏不仅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也是他们探索世界、认知自我和发展技能的方式。在情感层面,通过游戏,幼儿能自由地表达自我、发挥想象,这不仅有助于情感的宣泄和调节,也益于儿童建立自信,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同时,游戏中也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在游戏中,他们学会了分享、协作、解决冲突和团队合作,这些都是他们未来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认知方面,游戏化教学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尝试、探索,获得的经验也更加深刻。此外,通过各种体育游戏和户外活动,幼儿的运动技能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肢体的協调性和平衡感也得以增强。
2.提升教学质量
游戏化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在游戏中,幼儿能通过具体操作来获得新的认知经验与技能。与此同时,游戏化教学强调教师评估和反馈的重要性,教师需实时观察并评估幼儿的发展,并及时提供相应反馈,帮助幼儿获得经验的螺旋式上升,从而巩固或拓展对某一领域的了解。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能满足幼儿的天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潜能。
二、教师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的角色
1.引领者
在幼儿园,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围绕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进行。教师应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独立且有着无限潜能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情感和思维方式,成人需要为他们提供能够支持、激励和引发其主动学习与探究的环境。教师作为引领者,应引导幼儿踏上自我探索和学习的旅程。这种引领并非强迫,而是一种启发和激励,即通过对幼儿个性和需求的敏锐把握,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游戏中,并萌生对某一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进而展开主动探究,从而一步步走向更深层、更广阔的世界。
2.观察者
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者,更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观察者。在游戏情境或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及其对某一经验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提供针对性的支持。这种观察是全方位的,不仅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对人和物的情感和反应,也要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并激发他们的潜能。这些观察会成为教师设计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的依据,也是教师评估教学效果、优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也是幼儿成长的陪伴者,见证着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
3.参与者
教师作为参与者,可与幼儿共同经历游戏的各个环节,这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支持,也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困境。这意味着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的朋友、伙伴,会与他们一起在游戏中欢笑、思考、进步。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能让教师更加准确和深刻地洞悉幼儿的情感和心理,从而提供更符合幼儿个性和需求的教育。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幼儿游戏的共享者,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伙伴。他们一同经历每一个挑战和胜利,共同创造出无数珍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时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得到了深化,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教育实践中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人性化的支持。
三、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教师的能力要求
1.沟通能力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认知、思维水平的差异,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的想法,并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对幼儿来说,教师的沟通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影响。通过清晰、恰当的沟通,教师不仅能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幼儿的自信和自尊,也能促进师幼关系的良性发展。特别是在游戏化教学中,通过相互沟通,教师能帮助幼儿全身心地参与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完成学习和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与家长、同事等相关人员建立良好关系。对家长而言,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基础。通过有效的沟通,教师能与家长分享幼儿的发展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需求,从而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有支持力的环境。
2.创造性思维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为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应通过创造性思维,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幼儿需求的游戏和活动。这不仅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能帮助他们发展多元和全面的能力。通过对游戏活动的创新和创造,教师会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在这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时代,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通过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幼儿能在实践和探索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影响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也在塑造着幼儿的未来。
3.观察与评估
观察与评估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对幼儿个体差异的精准把握上。面对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需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精确的评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此外,观察与评估能力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会通过观察与评估收集和分析问题,反思并优化教学。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与评估,教师能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进度、认知发展和情感状态,据此制定和调整教学策略。观察与评估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它涉及对幼儿的深刻理解、对教学的精准把控以及对教育目标的明晰定位。教师通过观察与评估,将自我、幼儿和教育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每个幼儿朝着全面、均衡的方向前进。
四、提高教师应用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1.保持专业的持续发展
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增强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教育实践的过程。首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是重要途径,教师可参加与幼儿教育和游戏化教学相关的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策略。既可以是线上的网络课程,也可以是线下的实地讲习,让理论和实践互为补充。其次,建立专业学习小组。教师可与同行成立学习小组,定期分享和讨论教育教学的问题和经验,共同学习和进步。通过同侪学习,让教师从中得到启发、开阔视野,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方向。[1]再次,自我研修也是专业持续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研究教育案例、观摩优质教学,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需要注意的是:自我研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保持学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最后,参与教育研究和创新项目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通过参与这些项目,教师可以深入探索教育问题,实践新的教育方法和技术,从实践中学习和成长。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有助于推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发展。
2.实践反思与改进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通过实践反思与改进确保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精细化、个性化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首先,建立日常教学反思机制。每一次游戏化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花时间回顾、分析教学过程,特别是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学习成果。通过编写反思日记的方式,记录和分析每次教学的成功和不足,进而探索改进的方法和策略。其次,教师可通过问题导向的反思,明确反思的焦点。例如,对于幼儿的参与度、游戏化教学的创新性、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避免表面、笼统的总结。再次,实施小规模的教学实验。教师可针对特定的教学问题或挑战,设计和实施小规模的教学实验,观察和分析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效果。这种实验性的实践能够帮助教师快速、灵活地调整教学,提升教学质量。[2]最后,教師可与本地教研力量和专家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学改进的策略,进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3.家长与社区协作
加强家长与社区的协作也尤为重要。通过具体的合作策略,教师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进而推动游戏化教学的创新和优化。首先,组织家长志愿者团队。教师可邀请家长参与游戏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利用家长的资源和能力,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家长可结合自身的专业和职业分享他们在某一领域的经验,教师可据此设计特色的游戏和活动。其次,教师可通过定期的家访、家庭作业和家庭活动,和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了解家庭的资源和需求,从而制订更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再次,教师可积极利用社区资源。通过与社区组织、企业和专家的合作,进而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例如,教师可以与社区艺术团体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最后,为加强家长与社区的协作,教师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工作坊和社区活动,教师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分享信息,协商决策,共同推动游戏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俣.《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教师游戏观察的实践探索[J].求知导刊,2023(22):119-121.
[2] 朱久琴.幼儿园师生互动游戏教学规范化发展策略[J].中国标准化,2023(08):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