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2024-05-29张华林秦军委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新文科综合性学习

张华林 秦军委

摘 要: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通过真实且有意义的形式情境和学习内容训练语用能力,促进学习者深度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并灵活运用文史知识,巩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其在实施中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与大学语文常规教学呈现双螺旋式上升,力图以最小成本,探索并印证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融入现行文科课程体系的可行性,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大学语文;文化创意;新文科

一、新文科建设背景及创意导向融入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见证了文史知识应用于新业态的神奇力量,让我们看到了文史学科不仅有小众化的学术研究理路,还可以有社会应用的新思路。技术成果不仅能够实现产业转化,文史知识同样也可以实现产业转化。文史知识与文化产业成功衔接,预示着创意导向文科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新文科建设需要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先行先试,从微观课程实施中找准突破点、培育生长点。因此,应从可行性最强,潜在阻力及困难最小的课程内容重组和学习方式改革入手,探索创意导向文科教育实践路径。

新文科建设倡导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下的其他传统学科课程相比,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天然优势。因此,大学语文成为探路改革的首选项。立足于设计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将之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以脚踏实地的行动研究,为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实现跨学科互融,重构大文科格局,为创意导向文科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个案佐证。

二、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的学理基础

以通识教育的视角观察,“综合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具有友好对接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广泛适应性。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世界上没有无信息负载的文字,也没有无文化内涵的语言,也就是说,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具有与生俱来的天然特性。”综合性学习同样也契合语文课程的本质追求。

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设计,在本体论方面,基于语用教学的学理渊源;在方法论上,借鉴以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理论;创设教学程序时,将语文课程学习资源、内容、方法、情境,与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创意策划和创意写作任务进行对接,用文化创意的驱动力整合语文学习材料和语用训练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在内容上,将语言文学知识、创新思维训练、多元表达能力培养,与文化产业原理、文化创意实践融为一体;在时空上,利用翻转课堂等方式统筹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高效利用教学计划下的有限学时;在成效上,重视文化素养和实用技能的迁移提升,帮助学生在完成文化创意构思和表达的实践任务中,自觉学习语文知识,积极训练言语交际和多元表达能力。

三、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

学科内及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习得是语文学习的常态,显性或隐性穿插在日常阅读、写作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效果相当可观。“从语文学习方式的角度理解,综合性学习可以融入各类型学习内容或各个教学环节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样语文学习的任何内容或语文教学环节都可以运用综合性学习方式。”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开展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教师可在学期初传达学习任务、布置导学方案,在期中或期末验收评估。其中,综合性学习模式和常规课程内容下各单元的阅读、写作教学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在脉络肌理上螺旋式缠绕、链接式相互呈现。

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将语文课程的要素配置、程序安排与创意策划工作线索相并联,运用文化创意导向下真实且有意义的形式情境和主题内容,训练语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实践性、体验式的教学支架,让学习主体不再为了学语文而去人为营造课堂虚拟环境,进行被动学语文,而是进入情境式体验中,为完成有意义且有价值的真实工作任务主动学语文。这将为今后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提供条件支持。

四、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程序可分为以下七个实施步骤:创意案例导入、语文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学习、发散思维设计、交流创意构想、实施创作行动、创意市集展销。而研创探究课题方向可从以下六个模块中任选:中国语言文字在商业广告、品牌形象、产品包装中的应用,借助中国文学经典与文学名家的文化经济开发,流行音乐视野里中国诗歌名句的时尚再生,从文学作品的文本叙事切换到视觉影像传媒,文学经典作品的数字媒体阅读与传播设计,追寻文学诗意栖居的现代环境及产品设计。

上述“七个步骤、六个模块”的设计,遵循了在真实实践情境中从理解接受、探索认知到创新思维、表达交流的语用能力培养規律,将语言与文学知识、思维与语用实践、艺术审美与创意表达、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整合在一个平台载体上,加速学习者“知能转化”的过程。

教师承担课堂这个“运动场”上的“教练”角色,以导学为理念,实施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将语文知识、语用练习、创意写作在课堂这个场域里有机整合。综合性学习主题涉及文史知识、文艺理论、作品解读,在导学案中采用“导学链接”“助学小贴士”等方式跳转呈现,有策略地关联到各单元授课环节。这就需要开发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依托网络媒体和教学软件,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交流展示、评点答疑的拓展空间。

在学习进度上,首先,设置问题情境,确立一个以文化产业和语言文学的互融与再造为主题的创意项目模拟投标计划,语用练习就要紧紧围绕这个项目展开。其次,学生组建合作团队,各团队都在任务驱动下运作自己的项目,以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创意背景资源下的语言文化知识,并模拟竞争情境完成创意项目的设计策划与制作分工。最后,各团队相互展示、交流创意成果,完成模拟竞标、评标环节,同时为学生学业考核提供评价依据。

五、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

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终归是要走向社会,所以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应该让学习者感知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对人才提出的能力需求及评价标准,以促进学习者全面成长和发展。要“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匹配综合性学习,既注重对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注重对学习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单一学习领域、还要评价对某一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更要重视综合运用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评价”。

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上,可以模拟企业对员工绩效和薪酬的考核评价,在学业评价体系的设计中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学习评价模式要对接工作评价模式,帮助学习者在课程中不仅习得语言文学知识、培养语用能力,而且还提升了未来职业生涯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从推动语文考核方式改革的角度,也可以考虑以综合性学习替代标准化卷面测试,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把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通过搭建跨学科、综合性、项目式的教学支架,从细微处发力,激活传统意义上静态的文史知识,与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朝着文化产业化方向应用迁移。用行动研究见证了文化创意导向综合性学习融入现行文科教育学科课程体系的可行性。以渐进式改革,用最小成本渗透、融入高校教育体制,既不冲击现行教学秩序,又力求获得最大程度认同支持,从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性上进行推广,为构建新文科综合化课程形态与课程体系贡献智慧。从而促进艺术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科交叉延伸,整合文化资源、文化创意、文化经济,在文化生产力唱响经济大舞台的时代洪流中,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探索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牛学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學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8).

[2]张悦群.“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旨[J].语文教学通讯,2015(32).

[3]霍素君,许建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指导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4]王荣生,申宣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蒋惠琴.破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难题[J].人民教育,2015(20).

责编:勉 耘

基金项目: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创意导向文科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行性探索”(编号:2024-ZDJH-848)

作者简介:张华林(1979— ),男,郑州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写作学;秦军委(1984— ),男,郑州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新文科综合性学习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