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4-05-29席宇斌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4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探索课程思政

摘 要:野外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野外实习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深刻认识行业发展、全面掌握技能本领,践行劳动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和要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发挥专业教师主体作用、全力打造精品教材、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积极辐射其他教学环节。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孤岛”现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存在“两张皮”,“全过程、全员育人理念”未完全落实。而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专业教师能力发展面临困境、融入方式生硬、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具有明显的哲学社会科学属性,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实施课程思政理念。野外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分支,对课堂学习发挥着延伸和补充作用,其与旅游企业实习、室内实践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共同构成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推进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一、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是深刻认识行业发展的途径

旅游是我国广大城乡居民普遍的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其行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作为培养未来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院校,通过野外实习可以近距离考察旅游业发展现状,了解广大游客对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以及对旅游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期待。

(二)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是全面掌握技能本领的载体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操性强、应用性强的专业,其培养的技能人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就学生而言,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技能本领,全面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只有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地感受旅游业的发展给城乡经济、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才能推动学生学习入耳入脑入心。

(三)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是践行劳动教育的方式

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野外是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天然课堂,学生以旅游服务者的身份进行线路设计、食宿安排、游览讲解、意见收集等活动,学生在这一劳动过程中出力流汗、磨炼意志,体悟奉献的价值、奋斗的意义,加深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认知。同时,这也是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理念、积淀职业经验的有效途径。

(四)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旅游管理专业当前面临就业困难较大、供需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专业发展已经到了调整与优化的关键阶段。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任何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中推进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对教风、学风、考风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看、听、学、悟”,能够以更广的视野审视旅游行业和旅游学科,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从而為他们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二、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设计

(一)教学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既属于实践类课程,又属于管理学类课程,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有关指导精神,其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可以定义为,以美丽的大好河山和璀璨的中华文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肥沃土壤,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巩固提升学生的旅游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诚信服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激励学生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建设者、奋进者和开拓者,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

一是旅游资源考察。大自然赐予的山水风光、历代奋斗者留下的人文遗产、老百姓创造的生活场景,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野外实习旅游资源考察的重点。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人民城市人民建等。同时也不能忽视老一辈革命家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革命遗址遗迹等,深度挖掘这些红色资源背后承载的红色基因,将之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鲜活“教科书”。

二是旅游企业考察。旅游企业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市场主体,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大型集团、中小企业、小微创新企业等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通过对旅游企业进行考察,分析其发展历程、经营模式、转型发展方向等,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旅游企业在服务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三是城乡社会考察。旅游业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受制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对“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要素的研究过程中也要关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是个大课堂,一来能够带领学生在考察的过程中深入领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成果,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二来也能更加深入地读懂中国、读懂城市、读懂农村,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做到知行合一。

(三)教学方法

只有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在野外实习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虑到班级人数较多这一问题,教师如果没有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秩序可能就比较混乱无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项目教学法强调合作与交流,能够综合考虑到学生的集聚与分散等情况,将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的主要教学方法,能够为专业教师及学生提供多样选择,专业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擅长的研究方向来设计具体的考察项目,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灵活组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考察并取得成果。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穿插文献检索、小组教学、课堂讨论、线上教学、实地调查等教学手段。

(四)课程考核

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课程考核采用终结性考核的方式,以“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为主。只不过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考核缺乏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关注,难以体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应综合运用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给予学生一定选择自主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考核。既要通过项目成果汇报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习质量,又着重强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考勤和纪律管理,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一对一交流等方式来考核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力、领导力、执行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五)教学过程

一是策划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前置课程的授课时间和旅游资源适游期,野外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开展。首先,将所有教师分成若干小组,由各小组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调研选题。其次,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选择相关实习省份,并通过学校招投标管理部门公开购买服务。同时,为进一步增强育人成效,可以在招投标中表明红色资源需求。再次,与相关合作单位确定好实习事宜后,由院系面向学生召开实习宣讲会,介绍行程安排和调研任务,强调实习纪律。最后,各组带队教师对组内的学生进行深入的行前培训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调研内容、调研方法、调研技巧和相关安全知识。

二是任务执行阶段。组建由专业教师、院系领导、辅导员、实验人员等构成的教师团队,白天,由导游、讲解员为全体师生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构建师生对景区、旅游目的地城市基本认识的框架。随后预留出一定时间,根据事先安排组织学生开展调研,专业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晚上,各小组分别召开会议,各组学生畅谈白天调研体会并展开热烈讨论,专业教师及时进行回顾、总结点评。与此同时,在调研期间要全程留意学生的言谈举止和思想动态,筑牢生命安全底线。

三是归纳总结阶段。全体师生平安返校后,要及时对调研期间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学生要着手撰写实习报告,专业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并告诫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完成以上工作后,由院系领导组织调研成果汇报会,由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并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分、排出名次、给予相应奖励。为进一步体现“传帮带”精神,汇报会也可邀请低年级学生列席旁听。各院系也要及时对野外实习情况进行总结,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校内外流程,深度思考,并将经验总结纳入次年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实习方案中。

三、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议

(一)切实发挥专业教师主体作用

专业教师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野外实习在培养一流旅游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挥野外实习的隐性教育功能,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肩负好育人职责。教师在实习中也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摒弃游山玩水、休闲度假的逍遥心态,破除学生是廉价劳动力的观念,要不遗余力地把自身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落实大思政格局观念,搭建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交流合作的育人平台,凝聚育人合力,推动协同育人落地落实落细。

(二)全力打造精品教材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并无专门教材,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凭借的是教师口述,或者从历届学生中口耳相传。基于此,应组建由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政领导、行业专家骨干等构成的师资团队,建设教材资源库,联合编撰教材,将野外实习的教学内容理论化、体系化、规范化。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的重要论述写进教材,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切实推进“三进”工作,构建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教材内容的不断改进和质量提升。

(三)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诠释着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近年,红色旅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中融入当地的红色资源,既能发挥本专业的特色优势,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形式。要切实发挥好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野外实习与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等活动紧密结合,将相关红色知识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中,寓教于乐、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细落实。

(四)积极辐射其他教学环节

野外实习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能够有效巩固其他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对其他教学环节也有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形成的成果作品,稍加打磨和润色,可以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能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夯实基础。与此同时,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野外实习也是一份颇具价值的履历。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所养成的恒心、细心和耐心,是未来毕业工作所具备的品质。在野外实习这一过程中,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跟踪调研,也能深化院系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关系着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着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将思政教育之“盐”融入专业教育之“汤”,为旅游管理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未来,关于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指南、教学效果评价,都是值得关注和拓展的领域。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2]陈磊,沈扬,黄波.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方向、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超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

[3]黄翅勤,彭慧军,李伯华.基于认知迁移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创新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12(1).

[4]张丽梅.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9(21).

[5]戴斌.论当代旅游发展与民众获得感[J].社会科学家,2017(8).

[6]马骏,沙润.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

[7]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关键问题之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

责编:勉 耘

基金项目:上海商学院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沪商院教〔2018〕116号)

作者简介:席宇斌(1985— ),男,上海商学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红色旅游。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探索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