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编写外语教材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和育人成效

2024-05-29卫朝霞陈向京

山东外语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

卫朝霞 陈向京

[摘要] 大学英语教材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必须满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需求。本文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阐释教材编写如何通过发挥体验学习的优势来强化学习者投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和育人成效。教材基于体验学习模型设计单元结构,通过情景剧和多模态教学素材增加学习者情感投入;寓多元能力培养于语言能力提升,强化学习者认知投入;以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和恰当性的单元任务设计和生生多元交互,增强学习者行为投入。本文对体验学习理论在外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和外语教材强化学习者投入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体验学习;学习者投入;教学和育人成效;外语教材编写;《新未来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02-2643(2024)02-0061-11

Compiling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s Based on Experiential LearningTheory 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Moral Education

WEI Zhaoxia1 CHEN Xiangjing2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 The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is a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achieving the curriculum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should meet the national demand for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aking Over to You: An Integrated Course 2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he textbook strengthens learner engagement and enhances the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outcomes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by utilizing the advantage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its compiling. The textbook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 incorporating scenario dramas and multimodal teaching materials to enhance emotional engagement; integ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abilities with language proficiency to strengthen cognitive engagement; and employing unit tasks that are authentic, challenging, and appropriate, as well as student-student multi-interactions, to promote behavioral engage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i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compiling and the enhancement of learner engagement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 experiential learning; learner eng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xtbook compiling; Over to You

1.引言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培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习近平,2022)。2023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重点任务之一。大学英语课程量大、面广,有助于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和国际眼光的优质人才。以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宗旨,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学生是否学有实效,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标准(杨慧中,2015)。学习始于学习者的投入和参与(Shulman, 2002),学习者投入与学习成果密切相关(Mandernach,2015),高投入度能转化为更好的学习成果和学业表现(徐锦芬、范玉梅,2019)。尽管教育心理学和二语教育领域构建了多种维度的学习者投入模型(Groccia,2018;Merkle,et al.,2022),但Fredricks(2004)等学者提出的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三维构念依旧是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核心维度。

卫朝霞,陈向京 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编写外语教材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和育人成效

山东外语教学 2024年第2期

体验式教育能促进学习者投入,感觉与思考都有助于他们习得知识。Kolb(1984)的体验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体验(experience)、感知(perception)、认知(cognition)和行为(behavior)四个维度整合统一的过程。可见,Kolb的体验学习模型与Fredricks等学者提出的学习者投入模型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维度上高度重合,通过提升学习者体验、思考和实践应用的内在动机,体验式教育能有效增强学习者投入(OConnor et al.,2021)。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何莲珍,2022),是外语教师组织课程、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张虹等,2021)。高质量的教材往往以扎实的学习理论为编写原则,有助于开发适合特定学习者群体的有效教材(Tomlinson,2012),进而增强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投入,提升学习效果(Merkle et al.,2022)。本文从教材编写者和外语教师的视角,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探讨以体验学习为编写理念的大学英语教材对强化学习者投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和育人效果的积极影响,以期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和研究提供启示。

2.体验学习理论和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

2.1 体验学习理论

Kolb于1984年提出了体验学习圈(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指出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四个环节,学习圈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具体体验是观察和反思的基础,这些反思被内化凝练成抽象概念,通过实践检验这些概念,学习者能获得指导新体验的新知识。此外,他还明确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特征,即学习(1)是过程,不是结果;(2)是基于体验的持续过程;(3)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具体体验和抽象概括、反思观察和主动实践等矛盾统一体冲突的过程;(4)是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5)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6)是创造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理论注重情感、认知和行为的高度统一,迄今为止,这一体验学习框架依旧是多数体验学习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学术参照(刘媛,2011)。

2.2 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

本世紀初,为解决外语学习者学习动力缺失的问题,我国学者基于Toffler的“体验经济”产业形态,建构了“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刘媛,2011)。学者们从哲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层面探讨了该构念的理论基础(余渭深,2005;邹为诚等,2009),总结了基于体验的外语教学和评价原则(王海啸,2010;金艳,2010),提出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4E模型”,即“参与(engagement)、愉悦(enjoyment)、共鸣(enhancement)和环境(environment)”(刘媛,2011:59)。该理论强调愉悦的学习状态是学习者参与学习并与所学内容同频共振的前提,外语教学应提供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活动,提升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式外语教学理论有助于提升学习者情感投入,维持学习动力,为我国的外语教育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该教学理论侧重增强学习者情感投入,较少涉及如何提升认知和行为投入;相较前者,认知和行为投入能更积极地影响学习效果(Fredricks et al., 2004;Lei et al., 2018),增强外语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从Kolb的体验学习理论出发,探讨《新未来大学英语》如何通过加强学习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投入,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和育人效果。

3.《新未来大学英语》育人育才特点

该教材遵循我国学者提出的编写理念,以Kolb的体验学习观为核心理论指导,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和我国高校一线外语教师共同打造。教材根植于立德树人,旨在通过体验式学习,“实现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和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孙有中,2020:50),“开辟了体验外语学习新范式”(孙有中、王卓,2021:11)。《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以下简称《新未来2》)聚焦社会生活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通过体验—反思—概括—应用螺旋上升的多个体验学习循环,强化学习者投入,以提升语言能力为基本目标,同时培养高阶思维等多元能力,有效实现大学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

3.1 基于体验学习的单元结构和内容

Kolb(2015)认为,体验学习圈不是一个僵化的机械步骤,学习者可自行决定从哪个环节进入学习。但根据这个学习圈来组织教学能使体验学习理论更容易落地和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具体体验是反思观察的前提,外语学习的体验本质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心理感受,即在情绪、思想上完全与目标语紧密融合(刘媛,2011)。因此,《新未来2》的单元结构从具体体验开始,通过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完成一个学习闭环,多个循环紧密相扣、螺旋上升(见表1)。

教材每单元包括视听说和篇章阅读两部分。Section 1以情景剧的模式串联两个Episode,构成一条完整的剧情线,体验式学习在情境中展开。学习者与四位主人公共同参与并推动剧情发展,经过多轮次螺旋上升的体验学习,提升语言和多元可迁移能力,最后完成交际任务。该部分围绕两个子任务提供体验学习素材,还根据任务所需设置技能讲解板块,显性地引导学生反思语言知识和多元能力并概括反思所得,形成新的知识技能概念,为新一轮体验服务。在最后的Project环节,学生首先体验任务范例,随后依照步骤逐步开展反思和概括,最后将新知创造性地应用在完成任务中(见图1)。

教材的单元结构充分体现了学习是由多个学习圈构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即所有的学习都是重新学习(Kolb, 2015)。重新学习为深度学习创造了条件,促使学生通过反思新体验中蕴含的知识与技能,建构新的知识技能,并积极将所学所获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杜娟等,2013)。单元Section 2选择视角互补的两篇长文,为学习者创造深度学习的机会。Text A用于深度阅读,聚焦语言和其他多元能力,Text B为拓展阅读,助力个性化学习。基于Text A的深度阅读体验,学生领会阅读理解和思辨技能,同时反思概括语言知识和可迁移能力,并主动运用到写作任务中,解决新问题。

3.2 促进学习者情感投入

情感投入指学习者对教师、同学、学习素材和环境等因素的情感反应,包括愉快等积极情绪和厌倦等消极情绪(Fredricks et al.,2004)。对学习体验的高昂兴趣能增强学习动机和愉悦感,提高学习投入(Groccia, 2018)。相较行为和认知投入,尽管情感投入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较低,但对于强调记忆和背诵等技能的亚洲学生来说,情感投入的效应比对西方学生更显著(Lei et al.,2018)。因此,基于体验学习观的外语教材应首先使学习者在体验环节保持积极情绪,促进情感投入。《新未来2》的Section 1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

3.2.1 情景剧体验

教材情景剧不仅在剧情设计上贴近我国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认知水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性格迥异的四位主人公也极具代入感,吸引学习者愉快地投入一段段新鲜有趣的沉浸式体验。在四位小伙伴的陪伴下,学习者为完成任务积极学习、反思、实践。就像玩一场组队游戏,朋辈的鼓励和建议能有效缓解消极情绪,通过努力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又像游戏中不断升级的装备,助力学习者一路通关,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又成为持续投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勵学习者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刘媛,2011)。

3.2.2 多模态素材

为强化体验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投入,Section 1将任何能激发和维持积极情绪的材料都纳入教学素材,凸显全媒体特色,确保积极的体验感受。传统大学英语综合教材多拘泥于长篇课文,较少编排音视频材料。单一的素材类型不符合“网络原住民”的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利于学习投入。本部分的四个输入素材涵盖读、视、听多模态资源,在音视频中,四位主角或同时出镜,讨论重大事宜,或由一位角色主持访谈,间或穿插临时演员,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有效提升了积极的体验情绪。多模态小而精的语篇素材是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的另一特点。文本尽可能符合大学低年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语言水平,除书籍节选和短网文,还设计了手机短信、采访转写、广告、海报、思维导图、策划书等新媒体语篇,降低了学习焦虑,有助于更高效地开展可理解输入。

3.3 促进学习者认知投入

认知投入是学习者在认知层面上反思具体体验、提升对体验的认知处理的能力(Groccia,2018)。认知投入既强调学习的心理努力过程(如愿意努力学习、渴望超越等),又以认知为目标,强调策略学习(Fredricks et al.,2004)。研究表明,能有效使用元认知策略(如设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调整注意力等),或认知策略(如深度理解、概括归纳、推断预测等)的学习者,在学业成绩评价的各类指标中有更突出的表现(郭继东、刘林,2016)。

体验学习观认为,反思与体验几乎同时发生,是对体验的观察思考和内在转化;反思与抽象概括也紧密相连,因为深度反思需要复杂的认知策略和批判思维能力(Kolb,2015)。基于体验学习观的《新未来2》注重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习、交际、思辨及跨文化等可迁移能力,它们作为教材的能力大纲,被细化成多个子技能或策略,或隐性、或显性地设计到每一项语言练习或任务中,实现多元能力的综合提升(孙有中、王卓,2021)。

3.3.1 隐性能力大纲

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新未来2》的基本目标,是教材隐性能力大纲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托Bachman(1990)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新未来2》将该模型所包含的主要语言能力概括为以下学习策略:设定学习目标;规划/监控自己的学习、并相应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遇到困难时能自我调整;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利用各种环境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生生互动中有效合作。这些策略被隐性地融入语言练习和交际任务的设计中,促使学习者潜意识地选择和借助学习策略完成任务,并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概括。如第1单元情景剧第2场,主人公们不知选择哪个表情符号参赛,也不知如何改进。为解决问题,剧情设计让他们首先求助一篇期刊文章,随后开展随机采访,借助自我调整和选择学习资源等一系列学习策略,成功解决了问题。

3.3.2 显性能力大纲

鉴于低年级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很难将观察到的认知策略抽象概念化,《新未来2》将传统综合教程较少涉及的沟通、思辨、跨文化和阅读策略整合为显性能力大纲,根据任务所需和输入素材的认知特点,以技能讲解的形式协助学生凝练概括,并通过专项练习,立即实践新能力,促使多元能力有效固化。如教材Section 2的阅读技能着重强调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结构和逻辑的策略;思辨技能凝练阅读理解中较常使用的预测、分析、对比、推理等策略,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可迁移能力。

为避免技能与素材脱节,同时保证体验-反思-概括-应用的连续性,技能讲解板块并非按照固定顺序编排,而是以完成两个子任务为目标,紧随凸显某项能力的输入素材。如第3单元针对视频中Tom不时偏离讨论主题,推出了第1个技能讲解,“讨论中不偏离主题”沟通策略;而第6单元的第1个技能板块则紧密关联各国志愿者经历的文本素材,培养跨文化同理心。

3.4 促进学习者行为投入

学习者的行为投入既包括积极参与课内外活动,也涉及参与课堂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努力、专注、投入等行为(Fredricks et al.,2004;郭继东、刘林,2016)。相较情感和认知投入,行为投入与学业提升最相关(Lei  et al.,2018)。因此,外语教材可设计丰富多样的交际任务,为学习者搭建实际使用语言的多维平台,强化行为投入。

体验学习圈的实践环节中,学习者将反思概括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付诸实践。体验学习观还强调,学习者与师生、教材等客观环境的交互作用是学习的重要过程(Kolb,2015)。《新未来2》在每一轮体验学习圈中都精心设计交际活动,以任务链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多元语言实践活动,一个任务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任务的开始,直到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孙有中、王卓,2021)。通过完成环环相扣的交际任务,增强行为投入和学习效果。

3.4.1 任务设计

教材围绕社会生活主题,基于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标恰当性原则设计交际任务。交际真实性要求任务是学习者现在或将来很可能参与的交际活动(文秋芳,2018),因此教材每单元的口头和书面两个大型交际任务均贴近低年级大学生的生活或未来发展,以激发交际热情和参与任务的积极性。如第2单元的口头任务要求汇报一个简单的创业计划,写作任务需阐释是否愿意成为自由职业者。两个任务紧扣学习者关心的就业话题,与他们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任务还能鼓励学生及早考虑职业规划,进而积极投入学习,为职业发展储备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

认知挑战性要求交际任务同时助力知识增长和思辨能力提升(文秋芳,2018)。挑战性强的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第3单元设计平面广告和第4单元制作中国旅游宣传片都极具挑战性。除语言知识和技能外,学生还需了解平面广告和推介视频的设计原则、视觉设计和音像效果等基本知识、树立受众思维。这些挑战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百科知识,也极大提升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产出目标恰当性要求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行为投入(文秋芳,2018)。为尽可能减少学习者对口语任务的畏难情绪,《新未来2》将大型口语任务拆分成两个环环相扣的子任务,有效降低难度和复杂度,既能保证学习积极性,也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简单子任务,最终完成总任务。以第1单元为例(见图2),参加全国表情符号设计大赛考验学习者的图形设计和语言描述能力,为降低难度,教材遵循体验学习的螺旋上升原则,将总任务分解成两个子任务:(1)绘制新表情符号草图并简单描述其功能(OTY1);(2)优化符号设计且举例说明其功能(OTY2)。在此基础上,团队共同完成口头汇报。不难看出,子任务与总任务、两个子任务之间密切关联、层层递进,任务二比任务一更小且轻,能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以更自信的态度投入新的任务。

3.4.2 生生互动

生生交互是体验学习的重要过程。双人互动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习者放松心态,获得更多可理解输入、产出更多可理解输出,从而强化行为投入,提高语言习得水平(王海啸,2010;范玉梅、徐锦芬,2021)。教材Section 1的每一次输入体验后,都紧跟一个针对性强的小型对子活动,或看图推测含义,或回答思辨问题,或分享细节理解与个人观点。多元化的双人互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立刻检验抽象概括所得、投入新体验的平台,与任务密切相关的交互内容也为完成任务搭建支架,再次降低了任务难度。

教材Section 2设计了基于Text A的“Think-Pair-Share”互动活动,一方面检查学习者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鼓励他们通过分享、反馈、争辩等一系列互动积极投入学习,提升分析、评价、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该活动创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组员反馈能纠正学习者对文章的错误理解,澄清疑惑,树立阅读理解的信心。此外,还能鼓励他们积极运用所学完成书面交际任务,更加自信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对英语学习的行为投入。

3.5 增强育人效果

为落实大学外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材应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四方面内容有机融入教材编写。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新时期为助力高教强国建设而重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的重要发力点,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路径(何莲珍,2023)。《新未来2》扎根立德树人,重视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和提升跨文化意识及能力。体验学习观的编写原則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有机融入素材选择、技能讲解、语言练习和交际任务中的中华优秀文化和跨文化能力内化的有效性(孙有中,2016)。

3.5.1 中华优秀文化教育

《新未来2》的素材选择、翻译练习和交际任务显隐结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元素。单元结尾处的Wisdom of China板块显性地推出诸如《礼记》中的“大同”“乌镇宣言”“杂交水稻之父”等中华智慧和杰出人物精选译文,不仅创造了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精髓的机会,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素材(见表1)。翻译练习也显性地开展优秀中华文化教育,包括“非礼勿言”“针灸”等传统文化,也涉及“京剧振兴”“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启迪,引导学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教材的交际活动隐性地融入中华文化教育,既蕴藏在诸如“制作中国旅游宣传片”“非遗申请”等大型交际任务中,又隐含在小型思考题、对话示范、任务产出范例中。这些显隐结合的融入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优秀中华文化的思想智慧和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也搭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平台。

3.5.2 跨文化能力提升

《新未来2》遵循本系列教材的编写理念,从宏观层面的编写原则、中观层面的素材选择到微观层面的练习活动设计,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张铁夫等,2023)。教材的情景剧素材凸显提升跨文化能力优势,由分别来自英、美、西安、深圳的四位主人公共同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剧情内容和发展无不呈现频繁的跨文化沟通情境,为学生创造直接体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使跨文化教育变成“润物无声的感化与寓教于乐的熏陶”(孙有中,2020:51)。其他素材选择不仅包括目的语国家文化,更注重选取非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内容,以弥补传统教材缺乏国际视野和其他国家文化的不足(张虹等,2021)。教材第1单元的第2个文本素材呈现表情符号在四大洲、十个国家的含义,除英国、美国两大目的语国家外,还涉及巴西、伊朗、尼日利亚等八个非目的语国家文化。通过体验和对比多元文化,学生能加深对世界文化异同的理解,学会尊重、包容、欣赏其他文明,满足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人才的国家需求(孙有中,2016)。

跨文化技能讲解是《新未来2》的显性育人手段。Section 1独立的讲解板块和Section 2中跨文化反思和跨文化写作活动,皆从不同视角系统阐释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涵,每项技能都是一次跨文化体验的反思和概括,或是下一个跨文化实践的支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发展。如第4单元围绕确定中国旅游宣传片内容这项子任务,教材首先编排了来自visitchina.com的图文简介,“避免民族中心主义”的跨文化技能板块紧随其后,提醒学生制作宣传片时要警惕文化优越感,避免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其他文化,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偏见。

跨文化能力培養还多方位融入教材的练习和交际任务的设计,为学生搭建跨文化交流实践平台。句法操练、选词填空、词汇搭配、汉译英等练习都精心设计了跨文化语境,丰富和拓展了跨文化实践的形式和渠道。单元大型口头任务往往内嵌多边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任务则关联中外文化对比,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思辨性理解,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3.6 使用建议

使用该教材时,教师可基于学校、学生、学科需求和教学环境,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做适当的增、删、改、调,以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可利用教材学习平台提供的数字课程、课堂活动库、课后作业库、词汇学习卡等立体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创建大数据和数字教具赋能的智慧课堂。需注意的是,该教材已融入丰富的育人元素,只要善于挖掘,教材本身内容即可帮助教师加强课程育人效果。此外,混合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效衔接,以确保学习真正发生。课堂面授时检查预习所学、巩固重点语言知识是有效路径之一。

4.结语

大学英语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能增强学习者投入的教材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未来2》遵循Kolb的体验学习观,充分发挥体验学习对促进学习者投入的优势,突出体验-反思-概括-应用学习圈和深度学习的促学作用,通过强化学习者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投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对提升育人育才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以《新未来2》为例,提出以体验学习观为编写理念的大学英语教材能显著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和育人效果,对开发有效的外语教材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不足之处是缺少该教材能促进学习者投入的数据支撑,也没有涉及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因此,未来将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以该教材为代表的体验式学习在促进语言学习者投入方面的有效性和潜在挑战,进一步挖掘体验学习范式在提升外语教育教学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Fredricks, J. A., P. C. Blumenfeld & A. H. Paris. School 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 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 74(1): 59-109.

[3]Groccia, J. E. What is student engagement?[A]. In J. E. Groccia & W. Buskist(eds.). New Director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No.154 Special issue: Student Engagement: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C]. New York: Jossey-Bass, 2018. 11-20.

[4]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1984.

[5]Kolb, D. 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2nd ed.)[M]. Upper Saddle River: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5.

[6]Lei, H., Y. Cui & W. Zhou.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J].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18, 46(3): 517-528.

[7]Mandernach, B. J. Assessment of student eng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 synthesis of literature and assessment too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5, 12 (2): 1-14

[8]Merkle, A. C., L. K. Ferrell, O. C. Ferrell & J. F. Hair, Jr. Evaluating E-book effectiveness and the impact on student engage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2022, 44(1): 54-71.

[9]OConnor, E., J. Cianciotta & D. Crête. Explor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experiential learn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Ottawa[J/OL].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21, 23-32. https://doi.org/10.1002/tl.20456.[2023-12-22]

[10]Shulman, L. Making differences: A table of learning[J]. Change, 2002, 34(6): 36-44.

[11]Tomlinson, B.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J]. Language Teaching, 2012, 45(2): 143-179.

[12]杜娟, 李兆君, 郭丽文. 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10): 14-20.

[13]范玉梅, 徐锦芬. 同伴熟悉度对同伴互动中学习者投入的影响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 (2): 82-91+149.

[14]郭继东, 刘林. 外语学习投入的内涵、结构及研究视角[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 (6): 181-185.

[15]何莲珍. 从教材入手落实大学外语课程思政[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2, (2): 18-22.

[16]何莲珍. 服务高教强国建设,重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J]. 外语界, 2023, (5): 2-7.

[17]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8]金艳. 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 中国外语, 2010, (1): 68-76+111.

[19]刘媛. 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探索[J]. 中国外语, 2011, (5): 57-64.

[20]孙有中. 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 中国外语, 2016, (3): 16-22.

[21]孙有中.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校外语教材设计[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 (6): 46-51.

[22]孙有中,王卓. 与时俱进,开拓中国外语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孙有中教授访谈录[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 (4):3-12.

[23]王海啸. 体验式外语学习的教学原则——从理论到实践[J]. 中国外语, 2010, (1): 53-60.

[24]文秋芳. “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 2018, (3): 387-400.

[25]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023-07-31]

[26]徐锦芬,范玉梅.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外语学习者投入研究[J]. 外语教学, 2019, (5): 39-56.

[27]杨惠中. 有效测试、有效教学、有效使用[J]. 外国语, 2015, (1): 2-26.

[28]余渭深. 体验教学模式与《大学体验英语》的编写思想及特点[J]. 中国外语, 2005, (4): 43-49.

[29]张虹,李会钦,何晓燕. 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调查[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 (1): 65-75+147.

[30]张铁夫, 王凯伦, 袁睿. 大学英语教材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以《新未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J]. 山东外语教学,2023, (1) : 65-73.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EB/OL]. 20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301/t20230112_1039188.html. [2023-07-31]

[32]鄒为诚, 刘蕴秋, 熊淑慧.“语言体验”的教育学理论研究[J].中国外语, 2009, (6): 55-62.

(责任编辑:潘洁)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
如何在体验中促进德育养成教育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与体验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学习
浅议农村化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设计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
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实践分析
体验教学理念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