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语境重构与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

2024-05-29武建国李育静

山东外语教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我和我的祖国多模态

武建国 李育静

[摘要]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影视文化已逐步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传播方式。鉴于此,本研究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在量化分析软件ELAN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整合语境重构理论与三维语境分析模式,分析并总结了字幕翻译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与原则。研究表明:多模态语境重构涉及各个模态之间的交互融合与意义构建,具体表现为要素添加、要素删减、要素替代和要素转换;此外,在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中,译者须遵循灵活筛选、准确输出、动态对等、有效传递和即时反馈的原则,以进一步提高字幕翻译质量并促进影视文化的传播。本文旨在探索多模态语境重构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以期为推动影视文化传播的应用研究领域提供可借鉴路径。

[关键词] 多模态;语境重构;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我和我的祖国》

[中图分类号] H0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 1002-2643(2024)02-0011-11

Multimodal Recontextualizat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A Case Study on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My People, My Country

WU Jianguo LI Yu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has gradually grown to th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great influence. In view of this, the present paper, throug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movie My People, My Country supported by software ELAN, examines the process of multimodal recontextual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contextualization and three dimensions of context,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of multimodal recontextualization in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It is found that multimodal recontextualization involves meaning production via interactions of different modalities, being specified as addition, deletion, substitution, and conversion. In addition, multimodal recontextualiz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flexible selection, accurate output, dynamic equivalence, efficient delivery, and instant reflection, through which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practice can be optimized and further contributes to the transmiss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This paper aims at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odal recontextualization in subtitle translation.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referential value for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promoting transmission of the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

Key words: multimodality;recontextualization;transmission of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culture;My People, My Country

1.引言

在文化強国战略的引领下,“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至关重要。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走出去”这一过程中必将涉及语境重构,但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单模态语篇,对多模态语篇的关注较少。因此,本文以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对多模态语境重构与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进行探究,力图总结出适合国产影视作品的多模态语境重构策略与原则,以便更好地推动中国影视文化走出去,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2.理论背景

2.1 多模态话语分析

20世纪90年代,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OToole,1994)和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Kress & van Leeuwen,1996)的出版标志着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MDA)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Jewitt et al.,2016:12),进一步强调了多模态话语的社会性并全面建立了社会符号学的多模态分析方法。

然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教育与教学设计方面(Kress & Selander,2012; Roohani & Hosseini,2021),仅有少数学者谈及文化传播,如Dash et al. (2016)运用MDA探究了印度电视广告如何在全球与本地受众之间重新构建起新的话语和文化身份,以实现品牌在不同文化空间中的定位与宣传;Hosoda & Aline(2021)则更多关注多模态话语资源在导游与游客间的互动作用,引发后者对当地文化的关注,从而实现文化传播。可见,模态之间的融合交互加强了文化的多样性,构建了受众的文化认同,并最终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国内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后期发展迅猛。众多学者先后围绕多模态的定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等(李战子、陆丹云,2012;黄立鹤,2015;张德禄、赵静,2021)展开理论探索,并明确了多模态话语来源于人类在交际过程中对不同模态的感知,由社会实践中的多个符号系统构成,其理论基础与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符号学息息相关。同时,MDA对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兰杰等(2017)重点探究了新疆对外宣传形式与内容的多模态建构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武建国等(2021)通过分析纪录片外宣中的多模态关系,探讨译者如何运用多模态翻译策略建构国家形象;董梅、袁小陆(2021)则借助MDA和美学语言学,构建了多模态审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并以涉陕外宣英语旅游新闻为例验证其实用性,从而提升我国媒体国际影响力与对外传播能力。不难发现,MDA在国内享有较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尤其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2 多模态语境重构

Bernstein(1990:180-185)最先将“语境重构”这一概念引入社会教育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究“知识生产——语境重构——知识再现”的教学过程,最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其中,语境重构处于中观层面,斡旋于二者之间,起筛选与协调作用(参见武建国,2023:195)。自此,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对语境重构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逐渐意识到其与多模态话语的密切联系。王正(2013)认为视频是重新语境化的社会语境,各种社会情景在视频中的重新组合体现了它们的语境重构过程。Ledin & Machin(2018)则以高校的宣传册为例,对不同符号资源在重构社会实践中的融合互动展开分析,以揭示高校宣传以推销盈利为目的的新兴转向。Maier & Ravazzani(2018)以谷歌公司为例,探究了企业在外部数字环境中构建多样性承诺话语时所采用的策略,即接受、排除、替代和添加。Tan et al. (2018)对ISIS官方宣传杂志中有关暴力极端分子图像在其他公共在线平台上的语境重构模式展开了历时分析,并发现当图像与新闻的文字表述被看作整体解释时,ISIS的价值观会在无意中被合法化。Altahmazi(2020)则在研究以ISIS为主题的新闻报道的翻译时确定了四种多模态语境重构策略,并明确了其各自不同的交际作用。另外,语境重构亦可与多模态隐喻视角相结合,如新闻媒体在语境重构过程中建构视觉隐喻引导大众形成特定态度(Zhang,2021)、反映性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Romano,2021),等等。由此可见,学界对语境重构的探索已拓展至多模态话语研究范畴,并呈现出跨领域、多层次的特点。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语境重构这一理论对多模态语篇的分析已具备研究价值与可行性。多模態语境重构运用不同符号资源重构社会实践,将传统的对单一语言的关注拓展至对多种符号资源的探究。然而,国内外对于多模态语境重构的研究与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方法尚显匮乏,研究成果较少,因此该领域有待进一步挖掘。

2.3 Hatim & Mason的三维语境分析模式

系统功能语法的诞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凸显了语境对语篇的重要作用。Hatim & Mason(2001:3)认为翻译是在某种特定社会情景下的交际活动,与所处的语境密不可分。因此,他们主张从交际、语用和符号三种维度对语篇展开分析,以考察语境对翻译的重要影响。

交际维度强调语篇产生的交际情境及其产生的不同语言变体。语言变体与使用者和其使用的语言紧密相关,前者指方言变体而后者则涉及语域变化。参考语域理论,Hatim & Mason区分了三个变量:语场、语式和语旨,即“事件”“传递手段”和“参与者”。三者相互依存制约,彼此不可割裂。

语境的交际维度在宏观上把握语篇环境,语用维度与符号维度则从微观角度凸显语境的动态性。语用维度与“借用语言行事”的能力相关,是语境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Hatim & Mason,2001:57)。完整传达源语境中的交际意图是译者运用语用维度考量语篇的目的。因此,Hatim & Mason(2001)引入了言语行为、合作原则、预设等语用概念,以联结源语篇的意图与接收者的认知与期望,从而指导译者构建高质量的目标语境(详见Hatim & Mason,2001)。

翻译涉及不同语言系统中符号的转换问题。译者应考虑如何在传达同一符号意义的前提下转换不同符号形式,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词、语篇、话语以及体裁皆属于符号,而后三者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符号的转换方式。因此,就重构符号维度而言,译者应充分考虑语篇、话语及体裁对符号转换的制约,根据新语境的要求,衡量符号的所指意义和内涵意义并有所取舍,进而实现原文与译文的意义对等。

不难看出,三维语境分析模式的提出为译者提供了全面详细的衡量维度,进而在译文中更好地重构原文的语境意义。因此,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本文聚焦多种符号资源,结合量化分析,探究影视作品中字幕翻译的多模态语境重构策略与原则,以期更好地传播中国影视文化。

3.基于ELAN软件的影片多模态统计分析

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在技术与艺术层面迎来了巨大飞跃,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传播方式(郭绅钰,2021)。研究表明,影视文化具象为一种伴随新兴科技手段而生成的声画并存的活动影像,具有舆论引导能力,并能够影响人的认知与行为。

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包含的模态类别丰富。为方便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本文将借助ELAN(EUDICO Linguistic Annotator),一款由荷兰马普心理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用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跨平台软件,从镜头语言、符号美学和背景音乐三个方面(聂朝昭、卢颖,2013;韩坤妮,2021)对动态语料进行标注与统计。为方便读者阅读,本文略去赋码方案。

3.1 镜头语言

根据ELAN软件的分层标注,镜头语言层的数据统计如下(表1)。

该片综合运用了多种镜头语言,不同镜头语言搭配画面、声音会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中景镜头在影片中运用最多,占比高达73%,较为符合叙事影片的特点。中景镜

头有助于展现人物身份与各自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协调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特写镜头的使用占比也较为突出,它能够细微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从而描绘其心理活动,予以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受。中景镜头与其他镜头语言的搭配运用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视觉感官,同时又使得影片叙事流畅,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3.2 符号美学

根据ELAN软件的分层标注,符号美学层的数据统计如下(表2)。

国旗是贯穿整部影片的一大重要符号。数据统计显示,影片中大部分的图像符号表现形式为人像,其中穿插国旗的出现,二者相互结合,使得人物交融、主题鲜明。国旗本身作为符号意义上的能指,在剧情的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所指含义,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被无形引导而形成了对此符号所指含义的认知趋同。例如,在中国女排夺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冠军时,鲜艳的国旗搭配动态效果出现,直观地呈现了中国女排取得的非凡胜利和国人的自豪之情,而国旗此刻象征的女排精神也通过影像感染了国外观众。

3.3 背景音乐

根据ELAN软件的分层标注,背景音乐层的数据统计如下(表3)。

声音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模态之一,音乐即是声音模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叙事影片中的音乐可分为主观音乐与客观音乐。前者指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而创作的,在后期制作中加入影片中的音乐;而后者则指人物可以感知到的音乐,是真实客观世界的反映。在《我和我的祖国》中,主观音乐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影片中需要大量的主观音乐对画面进行补充、解释或评价,也展现了制作者的主观倾向性。同时,客观音乐的注入体现了本片具备一定的历史性与纪实性,具有真实事件基础。主观与客观音乐的结合深化了故事的内容,加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促使观众对真实历史事件产生共鸣。

4.多模态语境重构策略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作为影视文化的具象体现,影视作品走出国门离不开高质量的字幕翻译,在此过程中,视觉模态和声音模态会介入语言模态,三者交互,共同助力意义的阐发,因此该翻译过程势必涉及多模态语境重构。在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下,采用要素添加、要素删减、要素替代和要素转换这四种改适转换策略可有效推动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鉴于此,本节从以上策略切入,分析多模态语境重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4.1要素添加

要素添加是指在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中,根据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对个別模态进行适当成分的添加,使其与影片中的其他模态协同作用,从而更加生动准确地传达信息。例如:

从语用维度来看,画面中双方的交际意图由多种模态协同表达,即一方促使另一方接受命令。在目标语境中,“是”被翻译为 “Yes, sir!”,由于中英语言在发音和使用习惯上的差异,目标观众可能无法获取相同的声音效果,因此,“!”的添加可配合声音模态弥补这一缺失;另外,在译文中对称呼的增补,结合“军礼”这一视觉模态中的手势符号和中景镜头的运用,从交际维度而言,也使观众对人物之间的权力关系一目了然。同时,背景当中的客观音乐烘托了场景气氛,在一定程度上真实还原了历史,进一步深化了观众对该历史时期的认识与了解。

4.2 要素删减

要素删减的目的是淡化或删除源语境中某些对目标语受众不重要或冗余的信息成分,以形成一个新语境。在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中,删去的成分可在其他模态中得到补充,以保证完整意义的传达。例如:

在目标语境中,“我们”这一人称符号虽被删去,但其内涵意义已在视觉模态中得以展现。“我们”在源语境中并非单指以说话人为代表的团队,而是囊括了中方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中的全部表现。就语用维度而言,说话人旨在以类似命令的口吻,强调此次仪式的重要程度,考虑到说话人为军人,结合其短促有力的语调,译出语也应简洁易懂。因此,在目标语境中对人称的删减可避免理解的歧义并符合人物身份,从而实现言通义顺。另外,全景镜头的运用在视觉模态中展现了人像与国旗的全貌,国旗在情节的推动下被赋予了对香港所属权的象征含义,搭配磅礴恢宏的主观音乐,释放了丰富的情感浓度,促进了观众对该场景的多维信息汲取。

4.3 要素替代

要素替代是指对目标受众难以理解的源语境的信息成分进行具体化或抽象化的处理,使其能够实现内涵意义在新语境中的再现。如下页例(3)。

视觉模态使用的中景镜头为人像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清晰呈现了人物正在争执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搭配语言符号,刻画了主人公筹备升旗的艰辛与不易。“买白菜”这一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符号在目标语境中得到了抽象化的处理。白菜因物美价廉,买卖方经常讨价还价。为再现源语境含义,准确传达说话者的拒绝意图,考虑到交际双方同等的权力关系和其他模态发挥的共建意义,译文使用否定祈使句Dont bargain替代源语境信息核心,表达其内涵意义。如此处理既符合日常交流,又达到了切意效果,营造了本地化的叙事氛围。

4.4 要素轉换

在重构多模态语境过程中,为准确自然地传达源语境意义与人物情感,语言要素有时要在语言和非语言环境中进行转换。汉语语气词“啊”“吧”“啦”等在源语境中承载着人物情感,然而在目标语境中并没有对应的表达,因此,此类语气词应转换为带有感情色彩的标点符号或副词,配合声音模态中的语调与视觉模态中的面部表情,使人物情绪得到增强。例如:

例4依旧采用了中景的镜头语言,突出人像并将其置于画面中心;飘扬的红旗与人物交融,渲染了强烈气氛。此情节中语用行为为问答,人物高昂的语调、周围欢呼的场景和无比激动的表情等声音与图像符号生动地呈现了此时他们的内心活动,语气词“啦”的使用也印证并增强了人物情绪。为保证目标观众获取同等的感知,“啦”在目标语境中转换为“!”,以贴近目标观众的表达习惯。同时,配合视觉与声音模态,译文中的用词与句式也准确还原了源语境中的交际背景。

5.影视文化传播中的多模态语境重构机制

基于Bernstein提出的语境重构框架和Hatim & Mason的三维语境分析模式,本文探究了国产影片在影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多模态语境重构现象,并结合影视作品的自身特点,总结出其中的运行机制,明确了影视文化传播中字幕翻译的多模态语境重构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如前文所述,多模态语境重构需要历经三个层面,方能实现影视文化的有效传播。首先,在宏观层面,译者需要在源语境中解读源语文化;其次,将源语文化内核置于微观层面,并从交际、语用与符号维度展开剖析,力图实现其在目标语境中的维度动态对等;在此基础上,译者还应综合考量镜头语言、符号美学和背景音乐与字幕之间的模态协同互动关系,灵活运用要素添加、删减、替代和转换的改适转换策略,平衡多种模态符号在语境重构过程中的意义构建;最后,在意识层面,使得动态影像与译文中蕴涵的文化价值引起目标观众的认知和关注,回应其了解中国影视文化的需求并通过受众的反馈与评价使这一过程不断完善,进而更好地促进影视文化的传播。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总结出了影视文化传播中须遵循的多模态语境重构原则,即灵活筛选、准确输出、动态对等、有效传递和即时反馈。如下页图2所示。

译者在构建目标语境时,首先要秉承灵活筛选的原则,在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认知水平与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将源语境中蕴含文化特色的要素择选出来作为多模态语境重构的基础,以便推进后续过程;其次,还需遵循准确输出的原则,灵活运用要素添加、删减、替代和转换的多模态语境重构策略,使源语文化含义尽可能准确地在目标语境中得以再现;再者,源语境与目标语境之间要以动态对等为原则,提高源语与目的语在功能上的契合程度,避免僵化对应,使得新旧语境包含相似的文化内核。除此之外,译者在构建目标语境时应坚持有效传递的原则,将在多种模态作用下呈现出的源语文化带入目标观众的认知范围,构建融通中西方文化价值的对话模式,使受众更易理解,满足其对所接受文化的期待,从而实现我国影视文化传播的最终目的。另外,目标观众同样也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时地给出观影反馈,以检验影视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

6.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我国影视作品已逐步走出国门,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主旋律影视佳作,在全球化语境下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以及文化传播功能。为此,如何通过多模态语境重构策略与原则提升字幕翻译质量,促使与其他模态的交互融合,从而传递准确通达的源语境含义、增强影片的文化影响力与感染力,已日渐成为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重心。在此趋势下,本文希望能为多模态语境重构与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Altahmazi,T. H. Creating realities across languages and modalities: Multimodal recontextual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online news reports[J]. Discourse, Context & Media,2020, 35(3): 1-12.

[2]Bernstein,B. The Structure of Pedagogic Discourse: Class, Codes and Control[M]. London: Routledge,1990.

[3]Dash, A. K., P. Patnaik & D. Suar. A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three Indian TV commercials[J].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 2016, 10(3): 209-234.

[4]Hatim,B. & I.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5]Hosoda,Y. & D. Aline. Establishing joint attention with multimodal resources in lingua franca guided tours[J]. Learning, Cult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2021, 31(6): 1-20.

[6]Jewitt, C., J. Bezemer & K. OHalloran. Introducing Multimodality[M]. Milton Park: Routledge, 2016.

[7]Kress,G. & S. Selander. Multimodal design, learning and cultures of recogni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12, 15(4): 265-268.

[8]Kress, G. &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1996.

[9]Ledin,P. & D. Machin. Multi-modal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 In J. Flowerdew & J. E. Richardson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C]. London: Routledge,2018. 60-76.

[10]Maier, C. D. & S. Ravazzani. Framing diversity in corporate digital contexts: A multimodal approach to discursive recontextualizations of social pract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2018, 58(4): 463-489.

[11]OToole,M. The Language of Displayed Art[M]. 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4.

[12]Romano, M. Creating new discourses for new feminisms: A critical socio-cognitive approach[J].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2021, 78(3): 88-99.

[13]Roohani,A. & M. Hosseini. Analysis of culture and multimodality in a local English textbook series[J].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terature: Dynamics and Advances, 2021, 9(2): 171-193.

[14]Tan, S., K. L. OHalloran., P. Wignell., K. Chai & R. Lange. A multimodal mixed methods approach for examining recontextualisation patterns of violent extremist images in online media[J]. Discourse, Context & Media, 2018, 21(1): 18-35.

[15]Zhang,X.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in texts and images: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A]. In M. Zhang & D. Feng (eds.). Multimodal Approaches 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C]. Milton Park: Routledge, 2021. 148-167.

[16]董梅,袁小陸. 多模态审美批评话语分析框架建构研究[J]. 外语教学,2021,(1): 77-82.

[17]郭绅钰. 是技术,也是艺术;是技巧,也是手段——评《影视文化》[J]. 传媒,2021,(22): 98-100.

[18]韩坤妮. 我国地理纪录片的镜头美学与文化形象建构[J]. 当代电视,2021,(2): 91-94.

[19]黄立鹤. 语料库4.0: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其应用[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 1-7+48+161.

[20]兰杰,谢红海,王晨乐. 区域形象视域下新疆多模态外宣体系构建[J]. 新疆社会科学,2017,(4): 136-141.

[21]李战子,陆丹云. 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J]. 外语研究,2012,(2): 1-8.

[22]聂朝昭,卢颖. 纪录片的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J]. 青年记者,2013,(14): 80-81.

[23]王正. 多模态视频语篇的分析模式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105-108.

[24]武建国. 互文性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

[25]武建国,李玓桥,张宏珊. 《美丽中国》解说词的多模态翻译及国家形象建构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5):31-41.

[26]张德禄,赵静.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否需要分析多模态语法?[J]. 当代修辞学,2021,(2): 26-36.

(责任编辑:葛云锋)

猜你喜欢

我和我的祖国多模态
听徐峥谈《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启事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我和我的祖国》让自豪感爆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诞生记
多模态话语中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