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训练营对缓解小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
2024-05-29汪永华
汪永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压力”一词变得非常普遍,从小孩阶段到老年阶段,或多或少都有些压力,甚至低年龄段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更大。为了孩子更好地茁壮成长,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本课题组成立减压训练营,筛选五年级压力较大的学生为案例,通过多维角度课程,让孩子察觉自己的压力源,以期用不同的方式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关键词:小学心理压力压力源
一、引言
一提到学生,往往将“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等标签贴在他们的身上。传统的思维方式一直认为压力只会在成年人身上产生,因为成年人面临着成家立业、事业发展等诸多压力,但是殊不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随之面临着作息时间、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他们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迅速适应。但是孩子的年龄较小,对于新环境的改变,他们没有太多的经验,不能快速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所以,孩子的压力逐渐增加,孩子在身体或心理上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教师应明确心理压力的来源,找出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我们的减压训练营,孩子们能够降低压力感知,缓解压力,与压力和解。
经调查发现,当面对同样的压力环境,同样的挫折和困难时,个体所显现出来的压力感受、压力反应以及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差异。有的人能够顺利地排解消极情绪,越挫越勇;有的人却被情绪所驾驭,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只能以消极方式应对。所以,心理压力是一把“双刃剑”。
二、研究意义
心理压力与情绪不同,情绪可以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来,而心理压力长期蕴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影响学生个性的转变与发展,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安排减压训练营相关课程,对学生的表现梳理总结出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来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从容地面对压力。
另外,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将心理学和教育学充分联系起来,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为当前教育者如何为学生正确减压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充分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体、智、德、美、劳五育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心理压力的含义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不安,是自身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下,自身客观的不以主观能动性为转移的观念与自身处理解决问题能力不相匹配而产生的一种对于环境无法适应的焦虑心境。很显然,如果只是单纯的外界环境的刺激并不会对个体自身产生影响而形成压力,而是因为个体自身认为新的状况自己无法应对,害怕遇到这样的情况,从而心理上产生变化,久而久之形成压力。不同的年龄段均有不同形式的压力,只是成年人的心理压力表现得较为明显,会通过一定的事物表现出来,而学生的心理压力需要外界的辅助才能表现出来,所以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往往面对着压力,但是不易被发现。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面向合肥市红星路小学五年级全体学生,招募筛选出压力较大的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减压训练营心理辅导课方案
本文以减压训练营为课程名称,设计每周一次,为期十周的减压心理辅导课。该课程包含认识压力、感受压力、释放压力、调节压力四个层面,分十个主题,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该课程干预方案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和体验压力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进而接纳并积极释放和缓解压力。
2.压力感知量表
本文采用由Cohen等人编制,杨廷忠和黄汉腾修订的压力感知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简称PSS14),该量表包括两个维度,即紧张感和失控感,共14题,其中第4、5、6、7、9、10、13题被设置为反向记分。采用五点计分,从1(从不)到5(总是)一共五个等级,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感知到的压力越大。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符合统计要求。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2(分组:实验组、对照组)×2(时间:前测、后测)的实验设计。在干预前同实验组学生签订干预协议与知情同意书,并对所有入选的学生使用压力感知量表进行前测。实验组学生接受每周1次的心理辅导课干预,共计10次,干预时间总长为3个月,对照组学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五、研究结果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对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实验组的压力感知得分前后测差异显著(p<0.05),压力感知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前测。
从研究结果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压力感知水平前后测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实验组压力感知水平前后测改变的差异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压力感知水平前后测改变的差异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减压训练营对小学生压力感知的减轻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六、结论
(一)沟通交流,表达自己
在每个年龄段产生心理压力都是正常的,但是如何面对压力并且正确处理才是关键。训练营的第一课是“认识你真好”,因为在减压训练营的初始阶段,学生之间还比较陌生,导致学生们不会主动相互交流。这样陌生的关系会在后期的课程中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第一节课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游戏,包括“滚雪球”“穿针引线”等,通过这些游戏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主动与人沟通是所有人必备的技能,学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正确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可以将负面的情绪尽快消化,从而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在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可以大笑,与每一个亲近的人分享,同样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可以大胆表达出来。小学阶段的高龄学生相对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肌肉发育相对健全,语言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他们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可以更及时地表达出来,当他们把心中的压力表达出来,看问题时会更加准确。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选择和教师同伴聊聊天,通过游戏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人的感受。学生能够通过此过程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变成一个积极乐观、遇事冷静的人。
(二)呼吸运动,释放自己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设置了呼吸训练有关的课程——心灵的净土,希望通过呼吸、正念冥想减压体验课,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增强心理能量。呼吸是缓解压力、放松自我的最佳方法,同时也是最易掌握的。其中深呼吸是最好的自我放松方法,它不仅可以促进人体内部与外界之间的氧气交换,还能减缓心跳,降低血压,并能将人的注意力从压抑的环境中转移出来,提高自我意识。总之,深呼吸可以让人时刻镇静,把控情感,并缓解压力。正念冥想,即有意识地把注意力维持在当前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项活动上(如此时此刻你的呼吸、你身體的某个部位,或你正在从事的某个活动),专注于当下的状态,且不做任何评价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
减压训练营还设置了运动你我他的课程,目的是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在游戏中彻底缓解压力,忘记压力。例如“夹纸竞跳”游戏,第一名同学下巴和双膝各夹紧一张A4纸,采用双脚跳的方式,跳到指定位置与下一名同学接力,最先接力完成的队伍获胜。学生体验到游戏快乐的同时,可以释放压力,全身心投入运动中,这会促进学生思考,让他们忘掉所面临的处境,从此更好地发展。
(三)转变角度,调整自己
在我们这次减压训练营中,设置了换个方式看压力和拥抱压力的课程,以期学生能够换个角度看压力,学会和压力和解。通过调查,小学中高段学生均会面临来自学业、人际交往、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压力,而在面对压力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压力有害,从而抗拒压力。而适度的压力是有利于人的成长的,在课程中适时引出“认为压力有害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行为”,即当你认为一件事物有害的时候,你的行为就会向它对你造成伤害的方向发展,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积极面对压力。
减压训练营开展的整体效果是好的,其实施也是有必要的,尤其在当下学前教育改革浪潮之下,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冯丹,许燕娟.由“杜丽”现象谈学生的心理减压.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08(10):2628.
2.苏颖平.谈缓解小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策略.学周刊,2019(17):148.
3.何风岗.从调查看农村小学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中小学管理,2008(4):49.
4.史习鸿.小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控.教学与管理,2003(17):14.
5.李新宇,魏新益,陈海德,等.大学生压力感知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一个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3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