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信息技术在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29李晓静
李晓静
摘要:迅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高效性等优势,颠覆了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可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吸引力;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算理和算法,使学生掌握起来更轻松;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较容易地理解知识本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计算教学信息技术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极易出现对计算算理不理解、不能掌握计算算法、计算练习寡淡无味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获得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我用信息技术尝试更多可能。以下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计算教学相融合的一些实践。
一、情境“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景创设对一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从小学生天生好奇,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兴趣、反应强烈这一心理特点出发,以教材为支撑,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如希沃白板软件、畅言智慧课堂、视频剪辑软件、flash动画等,创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讓教材中的情境“化静为动”。比方说可以将教材中的情境转变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趣味的视频等。通过信息技术将图像、音频、视频整合,为运算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有声有色、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认识平均分》一课教学中,我利用希沃白板软件创设一组情境动画配以音频,作为新课的导入,以《西游记》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趣味小故事:孙悟空找到了一大片桃林,成功摘回了一些桃子给大家充饥。但此时唐僧却向徒弟们提出要想吃到桃,先想出“6个桃子分两堆,可以怎样分”的问题。简单的一组动画,将图片和音频结合起来,用同学们感兴趣的人物及故事为背景,引出新课,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如何将6个桃子分两堆的问题,为后续学习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一概念奠定基础。
我用希沃白板制作了一个数学故事小动画,创设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营造了学习兴趣浓厚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对平均分的探究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充满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才更愿意参与课堂,为后面部分的学习做好愉快的心理准备。
二、算理算法“化虚为实”,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是理解计算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这也是计算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部分学生只关注计算“结果”,忽视“过程”,只掌握了计算方法会计算,而不明白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真正发展。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计算算理,就需要让其经历一定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也要让其有一定的体验。
研究表明,动画对学生的大脑刺激是最强烈的,其次是图片,最弱的是文字说明。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的算理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视觉、实际操作感受计算算理,这样学生对抽象的算理的理解会变得更具体、清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动画功能的应用
例如,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这一课教学中,首先出示的是三位同学分享收集的画片的场景。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给出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与本课主题一致的两个问题。明确题意后,学生尝试列出算式,算出30-8的得数。那么,怎样计算呢?教师出示课件,相机引导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发问:怎样从3捆小棒中拿走8根呢?借助小棒操作后,有学生回答说,可以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小棒拆开后从中去掉8根,还剩下2根,最后再和20根合起来就是22根了。
以上做法光听同学讲述,有些同学并不是很理解,于是教师让学生亲自操作,再动画展示(如图1),在大屏幕中“打开”1捆小棒变成10根小棒,从中“拿去”8根,剩下2根,接着就能用之前学过的“几十加几”来计算了。在动手操作和视觉刺激的双重作用下,学生更容易获得30-8的计算方法,即把30分成20和10,先算10-2=8,再算20+2=22。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也为下面学习计算34-8做了铺垫。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34-8”怎样计算的问题。有了上面的操作过程,学生借助小棒思考34-8的算法就容易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计算34-8,就是从34根小棒里“拿掉”8根,怎样拿呢?有学生想到,先将1捆小棒拆开,和4根小棒放一起就是14根小棒,从14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的6根和20根合起来就是26根。随后教师指名学生动手在大屏幕上操作展示摆小棒的过程。通过屏幕上的操作,学生可以感知34-8的计算方法,即把34分成20和14,先算14-8=6,再算20+6=26。最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对比展示30-8和34-8的分小棒的操作动画(图1、图2),学生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两题的共同点都是将1个十“拆成”10个一后,再减几个一,再次明确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
在本环节使用动画功能,直接以动态的形式展示了算理,使学生清晰地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可直接减”的计算算理,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较差,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让更多的同学“看得见”,让抽象的算理变得更直观、形象、具体,让静态的算法变得动态化、具体化,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更加容易理解。
(二)幕布遮盖功能的应用
再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为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及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尝试用之前已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经验算出结果后,教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24×12,指名学生介绍笔算方法:先算2乘24,用个位上的2乘24的每一位,得48;再算10乘24,用十位上的1乘24的每一位,得240;最后将48和240相加得288。接下来教师出示点子图(如图3),让学生看着点子图,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追问:笔算的每一步都能在点子图上找到对应部分吗?最后利用幕布功能,用蓝色幕布覆盖点子,表示先算24×2的两行点子总数。再用蓝色幕布覆盖剩下10行点子,算24×10,表示10行点子总数。最后把2行和10行点子数相加,即可得出12行点子总数。教师再次追问:竖式中,十位上的“1”乘“4”得到的4表示多少?要和哪位对齐?这样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就比较容易了。
在验算教学时,有学生提出交换乘数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即12×24。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利用动画将点子图进行拆分(如图4),将抽象的算理化静为动,让学生在动态的展示中看得见算理,有效地建立了抽象和直观、算理和算法、竖式和横式之间的联系。
(三)微课的应用
再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教师采用微课的方式来讲解2个十分之一乘3得6个十分之一的原理。在微课中出示一个被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其中的一份涂色表示出十分之一,然后慢慢地涂色部分变成了2个,即2个十分之一。接着有3个同样的2个十分之一,组合起来就是6个十分之一,也就是0.6。
微课的加入帮助学生更好地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在微课中还插入了“蘑菇老师”的卡通形象,用蘑菇老师授课的形式,将音频、图像、视频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微课中用动画展示算理剖析的过程,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拓展了学生思维,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练习“形式多样”,提升学生练习有效性
数学学习中少不了练习环节。通过练习,学生掌握并理解基础知识,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教材中的练习题题型丰富,但传统作业模式循环往复,形式单一,练习无味低效,限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改变单一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富有活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一)改变课堂练习形式
例如,在《两位数乘整十数》一课的口算练习环节,传统模式下教师会让学生自主完成书上的口算练习,再点名汇报,集体订正。这种形式下的练习,学生会觉得课堂平淡无味,甚至有些学生在练习环节“开小差”,不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用希沃白板制作分组竞争的小游戏,学生自主选择“对手”,在大屏幕上限时答题,系统会自动判断对错,最终决出胜负。同时此功能也能展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题目,方便教师纠错讲解。
通过分组竞争小游戏改变练习方式后,学生踊跃参与练习,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也大大得到提高。
(二)改变练习反馈形式
例如,在《小数乘法》一课的练习环节中,教师使用了畅言智慧课堂互动板块,利用其中的翻版功能使原本枯燥的计算习题趣味化。学生可以在做题结束后及时检验出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错误可以及时订正,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率。课堂提问时使用畅言平板中的互动功能,可随机抽选一名或多名学生作答,答对了屏幕上会出现“表扬”动画手势。此功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做题和答题的积极性以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改变练习讲解形式
计算课教学中,学生常常要在作業本上书写和计算。课堂上教师经常需要展示学生作业并讲解。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很难领会教师讲解的意思;或者教师邀请学生将作业在黑板上抄写出来,但会降低课堂学习的效率;或者让学生传看作业,但课堂会变得吵吵闹闹。如果教师使用畅言平板教师机上的拍照讲解功能,可彻底改变上述情况。拍照讲解功能最大的优点是可将作业同屏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全班学生同时看得到,展示效果大大提升,更好地保证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独立性。
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一课中,教师将学生的练习拍照后同屏到大屏幕上,并让学生变成“小老师”批改屏幕上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很快找出运算顺序的错误并及时订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优秀的作业,对同学提出表扬,并供其他学生学习。
以上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计算课堂上的几点应用,那么信息技术在课外对我们的教学又有哪些帮助呢?课下教师可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班级小管家等平台,将典型错题的讲解或者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发放给家长。家长可直接播放,随时随地给学生学习。借助网络平台搭建学习交流空间,做到课上和课下有效衔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也显著提升。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在数学计算教学方面有很广泛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互动形式和练习方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计算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使得小学数学中抽象的算理和算法以一种更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学到不一样的数学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使之真正发挥作用,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