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突破乡村学校育人困境

2024-05-29吴业思许胜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13期
关键词:志愿共同体育人

吴业思 许胜

摘要:对于一所处于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学校来说,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意识淡薄;社区教育资源不足,得不到充分发挥等。肥西县上派镇珍珠路小学就是这样一所随着城镇化发展而诞生的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乡村学校。为了摆脱现状、突破困境,笔者在班级管理和教育过程中采用构建育人共同体的方式,团结多方面的力量,协调家庭、学校、社区教育资源,转变家长观念,借助共同体的力量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校内外育人实践活动,从而突破了困局,实现了“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成了区域内育人实践的典范。

关键词:家校社共同体乡村学校育人困境

一、面临困境:乡村学校育人之困

肥西县上派镇珍珠路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所应城镇化发展而产生的学校。学校所处的地区,以及学校所面对的家长群体、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都给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

(一)家庭教育之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就是说,教育的起点在家庭。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能否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能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石,都将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成长。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学校教育的后盾,是学校教育的保障,而这一切对于一个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来说却变成了困境。首先,家长的教育观念亟待转变。他们还是抱着非常传统的思想,认为作为家长,让孩子吃好穿好,送他上学、接他放学就行了,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孩子的教育归学校负责,跟家长没什么关系。其次,家长的教育意识淡薄。对于身处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家长来说,他们是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要么是通过拆迁补偿改善了生活,要么是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过上了好日子,在他们看来教育似乎没有那么重要。

(二)社区教育之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乡接合部地区的社区教育虽然已经开始建设完善,但是社区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家长对社区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另外,城乡接合部地区的社会整体教育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文明程度不够,居民的一言一行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其次,整体育人氛围不浓,家长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不够,不能积极参与社区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似乎和孩子关系不大,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就应该在校园里。

(三)学生成长之困

家庭和社区教育的现状致使学校教育孤军奋战。另外,学校教育的重要对象——学生,也存在着种种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差,他们受成人的影响讲脏话、乱扔垃圾,学习不自觉、不自主,甚至老师时刻盯着还不能够端正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破境之举: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密切配合。“H—S—C”模式知行育人共同体就是针对班级育人面临的困境,为突破困境,全面育人而构建的共育组织。其中,“H”指的是Home(家庭),“S”指的是School(学校),“C”指的是Community(社区),是一个以“知行班级”为核心,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家庭、社区构建的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育人共同体。为了有效地组建班级育人共同体,发挥家校社携手共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立足实际,确定班級育人理念,明确育人目标

1.以生为本,确定理念

知行班级的教育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此时他们还处于启蒙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感受校园生活的幸福,使其喜欢学习生活,喜欢家庭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要构建的“H-S-C”模式知行育人共同体的核心是知行班级,班级以学校为主导,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育人理念,牢固树立“德先于智”的人才观,坚持把每一位孩子放在心上,为了每一位孩子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努力建设一个幸福的、学生向往的知行特色班集体。

2.理念为基,明确目标

孩子们刚步入校园一年,可塑性很强,可以说还是一张空白的纸。这张白纸未来是五彩缤纷、光芒万丈,还是破皱不堪,关键就看知行育人共同体的配合与引导。有理念,还要有目标,为此,笔者确定了班级的培养目标。

(1)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先于智”,坚持“以学校为主导,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凝聚家庭、社区力量构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知行育人共同体。

(2)具体目标

品德高尚:凝聚家庭、学校、社区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培养思想品德高尚、道德修养良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力优良:注重学思结合,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因材施教,建设“人人皆学,人人互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班集体。

体质健康:注重加强体育锻炼,构建为学生增强体魄的保障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

崇善向美:重视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崇尚劳动:树立“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意识,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二)构建组织,营造共同体育人氛围,转变育人观念

造成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育人难题的一大原因就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意识存在问题。观念不变、意识不强,教育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效转变家长的观念、意识,笔者主张依托学校资源,发挥家长组织的力量。

1.依托学校资源,转变家长观念

上派镇珍珠路小学结合自身教育现状,为了有效实现办学目标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学校成立了校级家委会组织,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学习讲座,开发了家庭教育系列微课等。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通过线下交流、线上推送等方式向家长渗透学校办学理念、班级育人理念与目标等。

构建家校社育人共同体,突破乡村学校育人困境

2024年5月上第13期(总第185期)

2.组建家长共同体组织,营造育人氛围,宣传理念

新的、有效的家校合作共同体,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新的生长点、班级发展新的支撑点。知行班级充分开发整合家长资源,不仅成立了“知行家委会”常规性组织,还成立了“知行志愿服务队”“知行宣传队”等特色组织。知行家委会的职责是统筹、协调班级各项育人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知行志愿服务队凝聚了一群有奉献精神、有热情的家长,他们将联系家委会带孩子们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知行宣传队收集整理班级活动图片、视频资料,将其编辑成美篇发布在班级群中,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园、班级及校外都在做什么,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区育人的氛围,潜移默化地转变家长的观念,带动更多家长加入班级育人的队伍。这些组织成员分工明确,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发挥着服务学生、助力班级、营造氛围、协同育人等功能,是知行班级非常重要的家长共同体组织。

3.组建学生共同体,发挥同伴的力量

知行班育人共同体旨在凝聚家庭、学校、社区的力量。在知行班级也有知行班级内部的知行学生共同体。师生通过对24字价值观的提炼,确定了文明队、诚信队、自律队、勤奋队、互助队、自强队、爱国队和友善队8个学生共同体。这8个学生共同体每组6人,各组均有园地和维护区,维护区有书本、绿植,而且小组内人人有分工,人人有职责。在班级制度和评价机制上不仅评价到每位同学而且时刻以小组共同体为单位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发挥同伴的互帮互助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小组主题精神,把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渗透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之中。

(三)教师主导,家校共建特色班级文化,文化育人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共同营造的班级软环境。知行班的班级文化从美化班级环境、健全班级规范、铸造班级精神三个方面入手,使班级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规范、每一次活动都渗透着“知行文化”气息。知行班级文化建设是在班主任的主导下,家长与学生全程参与,家校共同构建完成的。

1.共创知行物质文化

首先,营造整洁、美观的班级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知行班的家校、师生的第一次合作是从打扫班级卫生开始的。走进刚分到的一年级新班级,笔者号召热心家长开始了第一次班级大扫除,并建立了植物角、学生共同体、班级风采墙等特色功能区。其中植物角中的每一盆植物都是孩子从家中带来的,每一盆植物上都有一张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的植物介绍便利贴。虽然一年级孩子写的字不太规范,但是家长和孩子在用心、用行动做着。班级学生共同体小组区、风采墙的建设也是由家长和孩子共建的。这个共建的过程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家校、师生同心同行的知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过程。

2.同创知行精神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当成作秀工程,是为实现育人目标服务的。知行班级文化建设经过对儿童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分析,确定了“知行”主题——“知”是指学生要勤奋上进,静下心来学习知识,积极实践所学知识。“行”即希望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知行合一、止于至善。从“知行”主题出发,班徽、班风(点点滴滴取进步,时时刻刻学做人)、班训(知是行之成,行是知之始)、口号(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和班级寄语等都围绕知行主题确立,而且家长全程参与。

(四)家校社携手,“五育”并举,活动育人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劳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基础。知行班级奉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劳动育人观和“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通过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的活动组织,家长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班主任和知行家委会的指引下,孩子们在家庭、在学校、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1.社区活动,弘扬美德

知行班级倡导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节假日知行志愿服务队会积极联系社区,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期间,学校会同社区教育同步参与开展“防疫宣传、免费发放口罩”志愿服务;在重阳节,会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在劳动节,会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服务等,可以说知行志愿服务者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2.校园活动,全面育人

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全面发展,每周一都会推送有学区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思政微课堂》视频教育资源,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习惯养成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学校教导处,会针对教育教学开展多样的学科活动;学校科技处会有科技节活动;体育处有体育节活动;寒暑假学校还会发放《家校合育手册》。对于这些活动,知行班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委会的组织下积极参与,并做到精细化,在学校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班级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3.班级活动,自主育人

本着“让每一颗珍珠都璀璨”理念,知行班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发挥家委会和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协调分工,自主创新班级活动,为每一位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收获成果:共同体育人特色与成效

(一)特色文化,影响力强

知行班级文化、知行志愿服务队文化受到学校领导和校内外同事、家长的一致认可。社区、校园到处都有知行家长志愿者和知行学生志愿者的身影。由此可见,知行共同体育人在校园和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二)特色团体,成果显著

“H—S—C”模式的知行育人共同体,默契度高、协调性强,知行家校社合育成果显著,印有《知行班一年级美篇集》两本。知行学生共同体、家长共同体有知行精神风貌,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蔣彦玲.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策略的研究.新课程(中旬),2019(5):2425.

2.李春花.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24):82.

猜你喜欢

志愿共同体育人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爱的共同体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志愿……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