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视域下高中英语多模态教学实践

2024-05-29崔影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25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跨学科学习英语教学

崔影

[摘要] 在高中英语教学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中,多模态教学给课堂互动带来了新的转变,为学生的思想表达提供了多元渠道,也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优化路径。根据多模态理论的框架以及多模态教学的特点,在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寻求多模态良性搭配,将多模态合理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期优化跨学科主题学习。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多模态教学;英语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美术教育特色并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公办普通高中,近年来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鼓励各教研组结合学校“美育创新”特色,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探索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途径与方法。近年来英语课程改革中强调多模态教学,为课堂的授课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发挥主体性,提高跨学科学习的效益。

任何教学理念的推行需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化完善。在高中英语跨学科学习的设计与实践中,教师也面临以下挑战:① 为统整而统整。教师只关注学科知识的整合,在课堂中设置的话题情境真实性或关联性较低,没有充分地组织使用多模态语篇,未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互动,不能驱动学生聚焦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② 热闹有余,深度不足。教师在课堂中各个环节均叠加多种模态,活动形式和常识流于表面,没有学科概念和方法的迁入,从而造成浅表学习问题,没有实现教学效果的增量。③ 坐而论道。教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仅局限于观念构想及方案设置。高中英语阅读材料的主题本身具有很强的多学科互动性,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产生误解,认为授课主题与其他学科关联即是跨学科教学,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缺乏真实的、富有改变意义的跨学科实践

行为。

一、 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 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在学科类课程中设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教学关注的热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修订版课标》)也提出,确定课程内容应遵循“关联性”等原则,“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由来已久。英国科学家汉佛莱(Humphreys)

在1981年提出,“跨学科学习是指学生广泛地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涉及多个领域,从而使技能和知识在多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和应用”。2001年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性,也就是说,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互相补充。因此,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设计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必然

趋势。

(二) 学科独特的育人途径

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篇内容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大主题语境,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实现英语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角度来看,高中英语的阅读语料强调了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开展深度学习,探究主题意义;跨学科主题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 高中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多模态选择与使用

鉴于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2020修订版课标》中关于语言技能的描述方面,特别对“看”作了详细的解释。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理解多模态语篇除了需要使用传统的文本阅读技能之外,还需要观察图表中的信息、理解符号和动画的意义。

(一) 多模态语篇和多模态教学的含义

语篇的形式有单模态、多模态之分。人们日常的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仅以单一模态呈现,就是单模态语篇。如果在语言之外,语篇中还使用了图片、表情包、音效、动画等其他手段,就叫多模态语篇。

多模态教学是指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多元能力,使之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

(二) 模态的选择

在课堂建构时,教师可以基于以下角度挑选多模态语篇:① 有助于课堂真实情境的架设;② 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入;③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表达工具。教师还可以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与真实性两个特点,挑选多模态语篇。

开放性是指英语阅读主题多样赋予每个学生贴合自身兴趣与需求的切入点;还指学生在进行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可变通性强,学习的结果也呈现多样性,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充分机会。其次,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真实并不是真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创设符合逻辑、合情合理、教育性的问题和真实情境,以唤醒学生对情境的感受,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除了开放性与真实性,跨学科主题学习在本质上还具有综合性,体现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在知识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关联与整合,强调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跨学科素养,强化高阶思维技能,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能力。

三、 多模态教学应用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

多模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应遵循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原则,合理选用多模态语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不是产生“相互抵消、相互无关、互不衔接等

现象”。

(一) 多模态相互强化,塑造情境的真实性

真实的语言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进入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需合理组合多模态语篇,可以通过听觉模态、视觉模态或者体态模态,多种模态相互强化,塑造话题情境的真实性,以激活学生对话题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类视听资源,丰富信息输入的模态,再对教材本身蕴含的多模态语篇如插图、表格等进行调用整合,更有适切性地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以上外版必修二U4 Reading A Open Love Letter To Basketball (《写给篮球的告白信》)为例,这是乔丹在退役前写给篮球运动的一封告白信,追述了他与篮球从结缘到成为终身挚爱的心路历程。语篇中涉及众多与篮球运动相关的专业词汇、主题语境以及内容知识。乔丹的成名时代较早,学生对他的信息比较有距离感,因此在读前环节,教师选择从解析标题中的“Basketball”入手,对篮球运动的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语言铺垫,激活学生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教师先围绕“Basketball”展示与篮球运动中各种动作相关的卡通图片,再通过口述pass(传球),dripple(带球),shoot(投篮),hustle(推搡),sit-up(仰卧起坐),push-up(俯卧撑),pull-up(引体向上),lifting-weights(举重)等指令,组织学生进行听指令做动作。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看”图片与“读”文字信息,“听”教师的动作指令,与同伴共同“做”热身,同一情境多种模态互相强化,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了篮球运动的情境中,为后续了解乔丹的篮球成就做好了学习准备。

要创建学生能够产生共鸣的真实情境,教师在选择多模态语篇时模态不是越多越好,而需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组合,实现最有效学习。

(二) 多模态相互补充,拓展课程的开放性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放性是指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皆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可借助丰富的多模态語篇拓展学习内容,为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搭建脚手架,提供多样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以上外版选择性必修二Reading A Surviving the earthquake(《地震逃生》)为例,这篇文章语篇类型为记叙文,主要从小男孩Leo的角度讲述旧金山大地震的破坏性、灾民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最后展现灾后人们重建家园的决心,显示出人类在灾难面前的人性光辉和人性尊严。语篇的主题以及文中所述地震发生的过程与地理学科产生关联。

在读中环节,学生首先梳理了文本内容叙事结构以及时间线:震前,震中,震后以及震后几天,然后教师提出了问题“What caused the earthquake?”课文中对于地震的成因只有一句话的简单描述:“在这座城市的地底深处,陆地两大板块正在相互挤压”。学生虽已在地理学科以及安全教育中积累了关于地震的基本常识,但是要求他们有细节、有逻辑地来描述地震的成因仍有一定阻碍。于是,为了补充相对单薄的文字模态,教师选择了视觉模态一张Pacific Ring of Fire(环太平洋火山带/地震带)示意图。依据地理常识,学生在图中识别出旧金山的地理位置,判断出该城正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分析该区域处于陆海边缘,海洋地壳与大陆地壳挤压频繁,因此地震频发。除此之外,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课文中呈现的不同时间段的地表情况,对跨学科知识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使用了3D演示视频来展示地震发生前后地壳运动的动态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受,同时配入音频讲解。学生随后能够顺畅地串联课文信息,从地壳运动引起地表变化这一角度来解释地震的起因。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视听模态与文字模态之间互补互利,使英语的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展,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合理途径,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放并不是漫无边际没有要求的,反而特别强调教师的设计与引导,基于课程标准设定学习目标,综合考虑学科、学生以及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筛选、组合多模态语篇。

(三) 多模态相互关联,凸显课程的综合性

高中英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并非只局限于课堂内的40分钟学习,而是依托于英语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针对某一问题的解决开展持续而有深度的学习。《2020修订版课标》中指出,教师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的语境,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无论是设计课前的预习任务或是课后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教师提供与主题语境密切衔接的多模态语篇,创设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到真实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成果可以制作成思维导图、宣传海报、PPT、调研报告等书面语篇或者音频、视频,甚至是戏剧表演、舞蹈表演等多模态语篇。

在上外版选必一第一单元Reading B Excerpts from Encouraging learning(《劝学》)的课后任务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文中“Blue comes from the indigo plant but is bluer than the plant itself.(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解释青色的演变历程。学生可以联系美术学科的色彩学知识,借用图册以及青绿山水等古画,来阐述青蓝两色的演变。在古代,“青”是五正色之一,五正色包括青、黄、赤、白、黑五色。而“蓝”则是一种用于提取青色的植物名称。随着时代的发展,青与蓝的概念在色彩应用中发生极大的变化,青色在现代美术中是一种饱和度和纯度高于蓝色的颜色。其他同学则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去探究,可以比对中文字词,讨论“青”代表的是蓝色还是绿色:青草,青山,青青子衿,青是绿色;青空,青衫,碧海青天,青是蓝色。学生也可以联系历史学科,从抽象层面阐述此句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人格追求,探究《劝学》的作者荀子所代表的时代印记与思想学说,理解先秦儒家对人格的追求层次:常人—君子—圣人,进一步深入探究主题,树立起锲而不舍的学习观与人生观。

在这个探究任务中,教师提供的多模态语篇以及学生的成果展示与文本主题内容密切关联。新的结构化知识得以构建,为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提供了路径。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积极参与,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得以落实。

四、 结语

随着英语课程教育目标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目标的全面转型升级,英语课程实施在发生了重大调整和转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当地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以实现英语教学效果的优化,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跨学科学习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英美文学赏析中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改革应试策略分析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促进跨学科学习与创新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