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视域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
2024-05-29董佳伟
董佳伟
[摘要] 地理来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以“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与功能区”为例,探索生活情境视域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教师带领学生沉浸在“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生活情境中,通过对该情境的观察与分析,学习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与功能区,结合跨学科教学进一步认识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功能分区的依据与意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宣传尽一份力。生活情境视域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提升了学生对地理概念认识的全面性、深刻性,培养了学生运用不同學科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高中地理和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培育。
[关键词] 生活情境;地理跨学科教学;高中地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课程内容应遵循“关联性”原则,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指出,“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做好地理课程的顶层设计”,“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2]高中地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创设和学生生活相近的生活情境开展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一方面将相关主题的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加强学科间相互配合,发挥各学科综合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锻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 教学设计理念
跨学科教学是指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某一主题,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3]生活情境是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某一典型场景或案例,在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情境。生活情境视域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是指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某一主题,以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与功能区”是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5单元“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的第一个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级别;②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③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④ 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区。
对于学生而言,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熟悉是因为“自然保护区”这个名词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学生耳濡目染对于“自然保护区”是有一定基础认识的,陌生是因为“自然保护区”一般都远离喧嚣的都市,绝大部分学生从来没去过自然保护区,对于自然保护区究竟是什么样的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说清楚。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发共鸣,教师选择“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本主题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围绕主题,在“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和“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区”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分别结合生物学和美术进行地理跨学科教学。
二、 教学实施过程
(一) 主题导入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初识上海九段沙湿地
师:你知道上海九段沙湿地吗?你去过上海九段沙湿地吗?
生:不知道,没有去过。
师: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上海九段沙湿地》,说明目前九段沙湿地已被建设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观看视频,初步认识上海九段沙湿地。
导入环节通过两个生活化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上海九段沙湿地上,接着观看一个短视频让学生走进上海九段沙湿地,对九段沙湿地形成初步的认识,再说明目前上海九段沙湿地已经被建设成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此引出主题并创设生活情境“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续的教学内容都围绕这一生活情境展开。
(二) 探索新知环节:探究生活情境,与生物学跨学科教学
探索环节让学生置身于“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生活情境中,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探究,学习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级别;自然保护区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在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教学中与生物学跨学科教学。
1. 探究生活情境,认识基础概念
师:出示九段沙湿地的资料(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位置范围和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根据资料说出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生1:阅读资料,概述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师: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是不是自然保护区?
生:有回答是,有回答不是。
师:有同学说是,也有同学说不是,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所说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下面请各位同学绘图解释广义和狭义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和联系。
生2:绘制两者的关系图并进行解释。
师:各位同学再次阅读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什么?
生3:经历了从上海市的自然保护区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升级。
师:出示《上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图,上海另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什么?两个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一致吗?
生4:上海另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者的主要保护对象不同,崇明东滩的主要保护对象是鸟类,而九段沙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
师:我国就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来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类的。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哪些类型?上海的两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生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三大类别,九种类型。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动物类型;“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级别和类型都是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概念,通过对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一生活情境的探究以及将其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的对比,增强了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他们对这些陌生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对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继续深入探究生活情境,结合跨学科教学进一步理解概念打下了基础。
2. 结合生物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概念
师:出示上海简图,要求学生在图中圈画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生:圈画。
师:出示电子地图搜索上海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结果截图,为什么两者的位置不同?
生1:可能是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所以并没有将相关展馆建在保护区内。
师:是的,出于保护,目前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没有对公众开放,但在自然保护区内部出于不同的目的,我们通常也会将一个自然保护区划分成若干不同的功能区。出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图》,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哪些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生2: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的西部核心区位居中心,缓冲区在中间,实验区在外围,构成圈层结构。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圈层结构?请各位同学在课本上找到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具体功能并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生3:核心区是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物和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主要功能是防止或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干扰,区内可以开展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但不能从事旅游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实验区内可以驯化和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旅游等活动,还可以按规定从事一些生产活动,保留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因此由内而外依次呈现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师:我们之前了解到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对公众开放,但课本上又说实验区可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旅游等活动,你们觉得这两者矛盾吗?
生4:不矛盾。
师:那么为什么实验区可以开展参观考察和旅游等活动?请同学结合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稳定的相关知识和地理学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分析。
生5: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实验区内虽然可以从事旅游等活动但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和旅游项目。另外自然保护区中往往也有居民,不能只关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概念,不仅包括三种功能区的名称和分布,还涉及功能区的具体功能,人类在其中可以从事的活动等内容。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探究,学生对相关概念有了基础认识,但是具体到生活实际中,有些事项的情况可能和课本上的概念并不相同,比如这个环节中出现的保护区的实验区,课本上说能够开展旅游等活动,但“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却并不对外开放,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矛盾,学生虽然都知道这两者其实肯定是不矛盾的,但是如何解释却是没有思路,因此教师给出提示,结合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稳定和地理学可持续发展观念来进行分析,通过结合地理和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学生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实践运用环节:回归生活情境,与美术跨学科教学
师:出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资料,如果将来开放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要求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1:要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不能过度开发。
小组2:要符合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对人类活动的具体规定,不能在缓冲区和核心区开展旅游活动。
小组3:要注意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保持湿地生态平衡。
小组4:要控制游客数量。
师:我们可以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做些什么?
生: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作宣传。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设计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标志,展示并说明设计理念。出示其他自然保护区的区徽作为参考。
小组1:展示作品。我们以绿色为主色调,因为这是大自然的颜色,其上加上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文名和英文名,用简洁的设计告诉大家这是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标志。
小组2:展示作品。我们也以绿色为主色调,但是我们在其上加上了上海九段沙湿地各个沙洲的轮廓,凸显九段沙的特征。
小组3:展示作品。我们选择用海三棱藨草作为标志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因为视频中说这是九段沙湿地的代表性植被。
小组4:展示作品。我们在标志中加入了上海和长江的元素,因为它是我们上海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它和长江有着密切的联系。
紧接上个环节提到的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没有对公众开放旅游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将来开放旅游需要注意什么。其中小组3的回答是超出预期的,因为给出的资料和课本中都没有提到外来物种入侵,事实上九段沙湿地确实面临外来物种的威胁。这说明之前结合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给了学生思路上的启发,部分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也很灵活地运用了生物学知识。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美创”为特色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设计创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最后回归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生活情境,谈談我们自身可以为它做些什么?继而引出小组合作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计宣传标志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结合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美术技法,本节课学习的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以及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作和说明设计理念,既提升了学生将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运用在生活实际中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保护家乡自然保护区的社会责任心。
三、 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建议
(一) 由生活情境展开并回归生活情境
由生活情境展开并回归生活情境是指由某一生活情境展开教学内容,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最终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主题由“你知道上海九段沙湿地吗?”这一问题展开,将学生引入到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生活情境中去。通过对情境的不断探究认识到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级别和类型等知识,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知识分析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实验区为什么能够开展生态旅游等活动,结合美术学科知识小组合作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计宣传标志。学生通过将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能够增强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对跨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照搬课本的理论知识,出现回答问题的公式化、套路化。
(二) 做到多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培育
生活情境视域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起到对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培育作用。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4]在“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这一教学内容中,学生结合地理学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稳定的相关知识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为什么能够开发生态旅游?通过这个结合地理和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然保护区的各个功能区中人类活动规定的依据,认识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继而提升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和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
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和美术核心素养中创意实践都强调和生活的联系与实践。本主题中为上海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计宣传标志这个活动就需要学生运用美术技法,创新意识以及本节课所学习的自然保护区的相关知识,结合九段沙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创作,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创意实践都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视域下高中地理跨学科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代入感,继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将跨学科教学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分析实际问题能够打破传统知识局限于书本的情况,将跨学科知识整合运用于生活,做到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同时提升多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3] 姜永清,张文革.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初中地理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创新实践[J].地理教育,2023(03):58—61.
[4]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