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呼唤教学机智
2024-05-29徐晨杰
徐晨杰
[摘 要] 课堂是师生演绎生命精彩的舞台,课堂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每堂课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没有预演,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教学智慧,能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情况,转化每次危机。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机智;精彩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场所,是师生尽情演绎生命精彩的舞台。日常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点,是灵动多变的,即使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在实际教学中也会滋生变故,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行事。课堂中会随时发生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会打乱教学节奏,扰乱教学秩序,甚至让教师不知所措。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机智,能够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情况,从而转化每次危机。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教学经验,让教学更高效,使课堂更精彩。
一、秘而不宣,呵护自尊
自尊心是学生自我维护尊严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尊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既可以使其自强不息,也能够让其自暴自弃。有的学生自尊心强,有的学生自尊心弱。但不管怎样,教师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让自尊心成为其学习道路上的“拦路石”。
呵护学生自尊,需要教师有包容心,要宽容大度,能包容学生过失。许多教师都希望学生在上课时能遵守课堂纪律,做到不开小差,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能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但常常事与愿违,总有些学生上课时调皮捣蛋,违反课堂纪律,不仅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干扰其他学生,影响教师的教学。遇到这些情况,大部分教师会批评教育或适当惩戒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或让其站立片刻,以示惩罚。教师如此处理,既中断了教学进程,打乱了教学节奏,影响了课堂教学,也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让其变得消极,失去了学习兴趣。
笔者在数学课堂中若遇到上述现象,一般应采用秘而不宣的策略,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秘而不宣是指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不当场揭穿,不公开批评。秘而不宣不是对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是对学生不置可否;秘而不宣只是“看破不说破”,不张扬、不公开。教师可以采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予以暗示提醒:或与学生对视,用眼神去提醒学生不要开小差;或做个“嘘”的手势,用动作去制止学生不随便讲话。“秘而不宣式”处理是一种教学智慧,既悄然无声地解决了问题,避免让学生难堪,保护了学生自尊,又不干扰其他学生,不打乱教学节奏,让教学顺利推进。比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两组实践活动:用手掂一掂,用秤称一称,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体验,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在称量书包质量过程中,有个别小组的学生不按要求做,还相互争抢台秤。笔者发现后,没有大声批评责备,而是悄悄走到他们的身边,用眼神予以暗示,用手指一指活动单,提醒他们按照要求操作。调皮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脸瞬间变红了。笔者没有小题大做,而是在悄无声息中处理了问题,既完成了活动任务,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二、“借鸡下蛋”,合作互助
课堂教学倡导师生民主平等,让学生“立在课堂中央”。在开放自由的课堂中,学生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主人翁意识会逐渐得以体现。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情境,许多教师在处理此类情况时,常常是积极热情地为学生答疑解难。教师这样做好不好呢?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不值得表扬,因为如果所有问题都由教师来解答,那么无疑减少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一种依赖性,会慢慢形成惰性,不愿意独立思考。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鼓励支持,但也要巧妙应对,不能有问必答:一方面,可以适当点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借助其他学生之口来回答,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探寻答案。
民间俗语“借鸡下蛋”是指借用别人的鸡来下蛋,比喻利用别人的现有条件来发展同类的事物。这里的“借鸡下蛋”实际上是一种“巧借救兵”,是一种“合作互助”,让学生向同伴求助,把同伴当作救兵,借助同伴的智慧来帮忙回答问题,而不是依靠教师,从教师那里获取答案。
传统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可是许多时候学生未必愿意听,未必听得懂,导致下不出知识这颗“蛋”。聪明的教师要善于“借鸡下蛋”,即向学生借智借力,通过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合作互助,帮助学生产下知识的“金蛋”。比如,在教学“间隔排列”时,笔者边出示情境图,边提出问题:“小兔与蘑菇、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这三组物体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点?”笔者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先观察填表,然后分析归纳。在汇报交流时,笔者请小勇同学回答上述问题。小勇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笔者对他说:“你实在说不出来,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回答。”他连忙请组内的小浩帮忙,由于小浩是小勇的救星,因此他听得特别认真。“借鸡下蛋”可谓一举两得,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体性,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笔者在数学课上经常对学生说:“小明遇到困难,谁能帮帮他?”“小亮同学刚才听得非常认真,你能给小虎同学讲解一下方法吗?”“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懂,哪位同学有什么好办法?”当学生遇到问题向教师求助时,教师此时不妨佯装不懂,故意向学生求助,请学生来回答。这样,教师把问题转嫁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借鸡下蛋”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实现了互惠互利。
三、“煽风点火”,激勵比拼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是个贬义词。一般而言,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做这样的事,但是教师偶尔“煽风点火”,故意挑起事端,引发学生冲突,也是一种教学机智。这里的“煽风点火”不是鼓动学生闹事,而是促使学生去争论、比拼,为他们的学习推波助澜。
数学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学生学习消极的情况,比如不愿意阅读,不主动思考,对教师的提问不踊跃回答,不积极参与操作性活动,这样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推进缓慢、探究效果差等。此时,教师要设法激励学生,为学生注入助推剂。教师可以做一名“点火者”,在适当的时候“煽风点火”,鼓励学生比拼,激活其内在动能,激励其展示自我。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几乎每个学生都具有竞争心理,他们喜欢在同学面前,对每一件事“比一个高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唤醒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进行思维的交锋。数学课堂中的“煽风点火”,可以发生在学生情绪低落之时,可以发生在学生思维困惑之时,也可以发生在学生情感高涨之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好“煽风点火”的时机,还要设计好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主题,设计好有争议价值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笔者时常抛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辩论;或者给学生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类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比如算24点比赛、简便计算比赛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操作,教师则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并借机“煽风点火”,给学生“火上浇油”,催生学生情绪,激励学生比拼。比如,在教学“百分数实际问题”时,笔者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问题:“工程队计划修一条1800米的道路,前6天修了这条路的2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道路还需要多少天?”在学生独立解答后,笔者组织汇报交流,故意邀请一名男生代表和一名女生代表回答。男生这样解答:1800÷(1800×25%÷6)-6,女生這样解答:(1800-1800×25%)÷(1800×25%÷6)。显然,这道题不止这两种解答方法,而且没有出现最优的方法。“目前两种方法中,男生的解答稍微简便一点,看来男生略胜一筹。”笔者故意“挑起事端”,以激发女生的斗志。“老师,还可以这样算:6÷25%-6。”一名女生站起来应答。在女生说出具体理由后,笔者表扬道:“这个方法更简便,看来还是女生厉害!”笔者的评价又激起男生的情绪,他们不甘示弱,积极探寻新的解法。笔者的“煽风点火”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促使学生去探究学习。适度的“煽风点火”,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其能力。
四、巧用生成,提高深度
有人把课堂比作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这个舞台不同于演戏的舞台,不可以彩排和预演。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随时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即使教师课前精心剖析、充分预设,但在实际教学时,各种生成会不期而遇,或者不是预想的结果,或者没有计划来得顺利。课堂生成对教学有利有弊,有的具有正面价值,有的会产生负面影响。在面对教学生成时,教师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置之不理,有的善加利用,把它转化为教学契机和宝贵资源。
捕捉课堂生成是一种教学机智。课堂生成有的如闪电,一闪而过;有的如昙花,一开即谢;有的如海市蜃楼,稍纵即逝。教师要用敏锐的双眼及时将其抓住,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改变原定教学方案,结合生成开展教学。面对课堂生成,教师要善加利用,将其化为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添彩。教师可以巧用生成,让课堂更灵动,使教学富有深度,让教学更精彩。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三角形纸片和剪刀,准备让学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转化为平角。谁知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当学生汇报剪拼法时,一个男生大声说道:“老师,不需要用剪刀!”“请详细说说你的想法。”笔者没有放弃这一临时生成。“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叠到一起,直接拼组成一个平角。”男生边说边演示。“你的方法不错,既简便又直观,同样也能把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笔者边表扬边总结。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成,点亮学生思维和引导其思考;可以利用生成,拓展学生思维和开展深度学习。
五、尝试错误,刻骨铭心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课堂中犯错在所难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可是,几乎所有教师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学习中犯错,都希望他们个个十全十美。因此,许多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善意的提醒,提醒他们应该怎样正确解答,提醒他们不应该怎么做;或在学生思考时,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或在学生做作业时,教师主动干预,反复强调一些易错点,避免学生产生错误。
教师的一些刻意提醒虽然充满善意,但并非好事,有时会适得其反,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出错。教师的提醒未必让学生获得深刻感受,此时可以采取试误教学,让学生尝试错误,亲身经历犯错过程;让学生在犯错中经受挫折,在改错中增强理解体验,加深学习印象,吸取经验教训。在尝试错误之后,学生会变得更聪明;在经历挫折之后,学生会变得更成熟。让学生尝试错误,能让学生自省自悟,能有效培养其反思性思维。学生从错误中反思,反思活动过程、活动方法和疑难困惑,能在反思中发现错误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犯错经历会让学生刻骨铭心,使他们终生难忘,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从而避免再次犯错。
课堂教学机智是教师的素养体现,是师生智慧的交融。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开展智慧教学,提升教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