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反思
2024-05-29田娟段向琼
田娟 段向琼
■摘 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于课程教学和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课程育人目标,结合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实际,阐述学前心理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学前心理学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目标”“组内容”和“讲方法”三个方面反思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从而为进一步推进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詞: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课程育人
■课 题:本文系银川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项目[项目编号:银人才发(2020)7号]、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NXYZ2022SZ02)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新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在教育界被广泛重视和推广应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是鼓励高校教师做到课程育人与课程教学同向同行,它要求学校育人的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思政教育。正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也应是“传道育人”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专业课程,作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专业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与必然要求,具有导向、引领和助推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是专业理论课教师一直在关注的问题。
一、学前心理学课程定位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心理学研究对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等,旨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专业技能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学前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开展学前心理学教学必须兼顾专业知识学习和价值引领的双向任务的协同发展,做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同向同行。
二、课程思政融入学前心理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学前心理学与思政课程具有共同的育人目标、相通的教学方法和相辅相成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开展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促进学前心理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一)共同的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发展需要
学前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根本目标与思政课程的人才培养宗旨相一致,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前心理学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义务,无论是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还是在价值观的塑造上都要发挥其基础作用。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之中。
(二)相同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责任和职业情感
学前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重视体验式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学前心理学以解决存在于学前儿童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根本目的,尤其是随着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记住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案例,并时刻提醒学生以幼儿园教师的身份思考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责任和职业情感。
(三)相辅相成的教育资源:授业兼顾传道,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前心理学从知识体系上看包含较多的思政元素,如对于心理学理论与背景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师的教育情怀,还能了解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者的刻苦探究;在了解中国心理学发展渊源时还可以感受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智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学习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时,可以将实事求是,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更要在工作中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规律,明确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价值。
三、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意识不强,缺乏实质性变革
许多教师能够通过教育教学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则是较为被动的。授课教师在实施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其他教师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学前心理学任课教师需要集中精力转变授课方式,认真落实课程思政的要义,积极领会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文件精神,着力进行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是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在实习或就业后仍不能有效组织保教活动,难以很好地解决幼儿园保教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因此,仅靠讲授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更无法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三)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明显
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到位和教学方法的单一性,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现象相联系,不能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更不能站在幼儿园教师的角度上感受职业内涵。因此,学生在一堂课中只能学习理论知识,在价值观形成方面没有明显的效果。
四、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反思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笔者对今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如下思考。
(一)“明目标”:精准定位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设计,选定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前心理学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该课程的本质是要实现立德树人。学前心理学作为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必须以培养“眼中有幼儿,心中爱幼儿”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作为育人目标,立足学情和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思路,积极开展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二)“组内容”:重构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知识内容
教学内容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要符合学前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考试需要,更好地为未来的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学前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程认知地图,加深对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便于为后续五大领域教法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学前心理学课程因教材版本的不同在内容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致可以重组为四大模块:“初识儿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面面观”(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缤纷童年”(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遇见儿童”(学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重组后的四大模块可以帮助学生对学前儿童形成一个认知画面,并以“爱心”“耐心”“责任心”为主线,融入教师观、幼儿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职业认同和教育情怀等思政元素,从而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三)“讲方法”: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堂之外、线上、线下都可以开展育人活动。通过提升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行为的内驱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实施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参照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拓宽课程思政教学途径,丰富教学形式,推进“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主体的转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思政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和广泛性的工作。专业课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与同行交流活动,提升思政育人能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专业课教师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同时,更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潜移默化中做好思政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姜艳敏.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2] 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 2017-03-21.
[3]顏晓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创新探索[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2(12).
(作者:田娟、段向琼,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