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模式研究

2024-05-28李滟泽王迪田佳怡

电脑迷 2024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

李滟泽 王迪 田佳怡

【摘  要】 目前,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在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支持下,国民旅游需求持续增长,旅游消费呈现上升趋势。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研学旅游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同时,鉴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博物馆研学逐渐成为休闲旅游的主要选择。然而,尽管博物馆研学领域正在蓬勃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文章从博物馆研学的现状出发,强调了互联网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研学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背景;博物馆研学;研学模式

一、博物馆研学的发展概况

(一)博物馆研学的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博物馆研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形式,备受有关部门的重视。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支持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机构推动博物馆等场馆开展以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为主的活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生活,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推出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感知中华文化。2017年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博物馆教育,提升其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2022年4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依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考古研究基地和考古工作站开展考古工地开放日、考古研学游、考古夏令营等多种公众考古活动。”

(二)博物馆研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研学旅游已經成为新的旅游热潮。由于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博物馆研学逐渐成为休闲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随着博物馆研学的蓬勃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 博物馆资源挖掘有限

一方面,许多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和研学功能并未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作为各类社会团体进行研学旅游的首选场所,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展览和社会教育资源。然而,许多研学机构只是以“游”而非“学”的方式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举例而言,一些博物馆的藏品无论在艺术造型还是工艺制作方面都异常精美,为开展美育教育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然而,许多研学机构忽略了博物馆的美育教育功能,只注重游玩而非学习,过于强调娱乐而非教育。另一方面,对博物馆的优势、特色和创新开发的挖掘力度还不够。每个博物馆的馆藏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一些小众博物馆,它们在叙述某个年代、领域或主题的故事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色。此外,博物馆所在地的独特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开发这些特色项目,以更好地展示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2. 研学受众面狭窄

《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明确指出,博物馆所开展的研学旅行属于知识科普性的研学活动,应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年龄段特点和教育目标,设置相应的研学课程。然而,目前存在着博物馆研学项目受众面狭窄的问题。这些项目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对非学生群体的关注较少,而且研究目标相对狭窄。首先,缺乏对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状况的了解,导致活动内容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中学生参与和体验活动的比例过低,无法满足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缺乏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充分研究与整合,导致教育项目研究进展缓慢。换言之,博物馆研学应该面向社会大众,而不仅仅是学生群体,其价值目标也不应局限于学生的研学旅行,而应该成为国民提供终身教育的场所,以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

3. 研学课程质量欠佳

博物馆研学课程的重点在于通过探索研究,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文物,通过课程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然而,目前许多博物馆的研学课程和活动品质不高,导致许多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觉收获不大,甚至产生了“失望”和“排斥”的情绪。具体表现为:一是课程内容过于简单,或者仅限于对展品的简单描述,缺乏对展品背后历史、文化、技术等方面的深入挖掘,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展品的内涵和价值;二是课程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文物知识,导致研学效果不佳。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发展模式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不断深化,博物馆文化借助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研学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研学品牌,推动研发创新,展现出具有特色文化的研学新模式。

(一)研学+IP

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频繁跨界合作,凸显了文化IP的强大吸引力。这些博物馆不仅打造自己的IP产品,还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的IP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并扩大了文化影响力。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促进了博物馆的发展,还推动了创新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形成了良性循环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是建立博物馆研学旅游品牌,产生品牌效应,促进上下游产业和周边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经济效益;二是与专业的品牌推广机构合作,利用品牌优势进行传播,精准定位市场,提高传播效果,并避免同质化,确立差异化;三是将优秀的品牌教育项目独立展示,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行业间的积极交流,让更多的公众能够在线学习,有效传播优秀文化。

(二)研学+文创

目前,随着网络经济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在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国内旅游需求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也持续升温。为了满足大众对文化创意的不断增长需求,博物馆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平面复制发展到更深层次的文物内涵挖掘,积极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首先,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将文物相关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其次,通过AR技术、短视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化创意产品中,使传统与未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后,对具有收藏特点的文化图册、研究专著、文化创意产品、系列研学课程进行深入梳理和开发,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视听系统,强化语音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更广泛的向公众展示和宣传,提供平台化、一键式的研学服务。

(三)研学+科技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研学旅行已经远远超越传统的运营模式。随着互联网进入新发展时代,科技创新不断为其注入活力。遵循互联网科技进步带来的普惠价值,博物馆研学采用了“研学+科技”的发展新模式,以新颖先进的方式开拓了博物馆研学的新方向。各类博物馆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4D等先进科技手段呈现博物馆内的展品,为研学参与者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实现在参观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的效果。此外,博物馆利用科技提供交互式体验,为研学活动增加教育体验类活动。通过“研学+科技”的模式,深入挖掘各博物馆的科学内涵与人文精神,将科普价值与参与者的趣味性相融合,通过丰富有体感的活动形式激发社会大众對博物馆研学的兴趣。

(四)研学+五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高品质研学的需求日益增长。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不同类型的研学项目,包括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励志拓展型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将博物馆视为“第二课堂”。因此,博物馆针对其馆藏及相关文化资源开展与主题相关的研学课程。根据受众的语言、认知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博物馆形成了“研学+五感”的发展模式,将研学内容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式呈现。通过立体化、全方位的研学课程设计,提供更具活动性的实践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并培养创新思维。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研学发展策略

(一)落实“互联网+”研学项目运行机制

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传统的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拍照打卡式的观光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和艺术思想深度的需求。对历史文化和艺术思想进行深入学习和系统掌握,将成为塑造思想观念和情感审美的重要力量,广泛影响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博物馆研学亟须转型。对各大博物馆而言,首要任务是落实项目的运行机制。他们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针对研学群体的需求调整以往的设计方式和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上和线下研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个性化定制研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通过云端研学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博物馆内容的理解,充分挖掘博物馆的育人价值,以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借助互联网辅助开展研学课程

目前,许多博物馆的研学项目存在着深度不足的问题,缺乏内涵和实质创新,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实际的深度学习。因此,博物馆应该更加注重专业性的指导作用,加大课程化设计的力度。研学旅游课程不仅仅是特定内容和设计的集合,还包括一系列理念设计、课程设计、行前指导、实地实施和行后评价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在此基础上,各大博物馆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出线上云端体验式课程,实现跨区域、跨学科的参与。例如,可以推出网络视频公开课,并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场景化教学,灵活有效地利用博物馆的静态资源,提供更丰富深入的研学体验。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研学资源的作用,打造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第二课堂,在旅行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为学生拓宽知识学习的另一渠道。

(三)创新优化博物馆研学产业链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对外经济价值。为了创新和优化博物馆研学的产业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拓宽博物馆研学文化衍生品的市场。在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发博物馆研学文创衍生品,借助数字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等方式拓展市场。其次,发展与博物馆研学相配套的资源,例如主题餐厅和民宿,吸引更多人前往,扩大研学规模。再者,通过政策优势引导,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博物馆研学市场,为研学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投资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最后,加强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与各类文博单位开展联名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各类博物馆的文化软实力。通过优化博物馆的产业链条,让博物馆研学更好地服务受众群体,创新传统的方式,以跨界合作的理念形成文化商旅完整产业链,激发市场活力,打造出更多高品质的博物馆研学品牌。

(四)多方联动,打造博物馆研学新业态

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的研学服务不断提升,展示出了镇馆之宝、特色文创和新型展览等丰富资源,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吸引力。充分开展博物馆研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引导家长了解研学内容,全程陪伴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并及时提供针对性指导,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融入其中,获取额外的知识。其次,学校的作用至关重要,各大博物馆应积极与相关学校合作,编制与博物馆相关的宣传手册,将这些内容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参观博物馆的兴趣。此外,除了博物馆自身的系列活动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与当地社区合作,拓展研学的空间和领域。通过多方协同合作,为博物馆研学提供指导和支持,形成可持续的研学循环链,促进博物馆发展新业态,与社会进步同步。

四、结语

在互联网和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稳步提升,使得博物馆研学在当下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依托其丰富、趣味的资源,形成了多种“研学+”新发展模式,更好地激发了博物馆资源的潜力。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科技手段,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魅力,将使博物馆研学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美好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彭敏,史习刚. 博物馆研学品牌的建设与发展:以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为例[J]. 广西博物馆文集,2023(00):321-328.

[2] 梁爽. 博物馆研学旅行探析[J]. 文化产业,2018,11(05):24-26.

[3] 李琪,蔡静野. 研学旅行:博物馆教育的新课题[J]. 文博学刊,2020(04):50-56.

*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研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202310445255)。

猜你喜欢

互联网背景
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
互联网背景下产业生态圈建立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问题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创新型大学生闲暇文化生活
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营销策略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酒店销售渠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业的转型
互联网背景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