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4-05-28崔晓东

电脑迷 2024年3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崔晓东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高校土木工程專业的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无法有效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包括实训条件设备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文章建议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着重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智慧化实训基地、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 高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给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以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旨在为推进高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首先,教学内容过时陈旧,传授过时的知识,无法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例如,一些新工艺和新设备,如BIM技术和智慧工地技术等,尚未被及时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实训条件简陋,无法真实还原实际工程项目的复杂情况,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际操作锻炼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仍然以传统技术为主,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跟上时代发展。最后,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理论和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和毕业生满意度评价,这使得毕业生在职场上需要接受重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二)实训条件和设备落后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训基地存在面积小、设备陈旧等突出问题。目前,实训基地的面积和场地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的教学实训需求,未能适应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同时,诸如镭射水平仪、全站仪等实训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精度下降,维护保养成本高,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实训设备陈旧单一,难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各主要分支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实训需求。再者,实训基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严重滞后,未能建立起虚实结合的智慧化实训平台。这些问题限制了高水平的实践教学的开展。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管理相对粗放,与内涵式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实训管理部门设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业务管理与后勤保障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配合。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严重短缺,教师承担的职责过多,管理工作负担过重。此外,日常运行经费不足,许多实训环节需要自筹资金,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最后,实训安全管理制度与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风险防控能力较弱。这些问题制约了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

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经济转型期,发展模式正在从过去的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装备和管理方式也在快速更新。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一系列新理念和新技术正在深刻重构行业生态。这对土木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于产业技术的发展,学生进入职场后仍需要大量培训才能上手,这不仅损害了高校教学的社会效益,还严重影响了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建设。因此,必须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比如,新增BIM技术应用等实验项目,配备数字化车间和工地等实训设施,推动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以更好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如果毕业生进入职场后仍需要大量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还削弱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学校必须主动采取行动。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深入调研区域内重点建筑企业对新人的要求,比如组织专家教师深入一线建筑项目开展实地调研,与项目经理、工地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了解业务知识、技能素质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核心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面向多个企业发放岗位需求调查问卷,采集一手数据,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在课程体系设置与内容开发中,学校应主动吸纳行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及时增加或调整与信息化施工、BIM技术应用、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新工艺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打通产教融合的堵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尽可能在校内重构真实的工作环境,设置类似产业项目的实训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情境化程度,使学生在校内获得较为真实的岗位操作经验。此外,还需让企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实训环节,与学校教师形成混合式指导机制,直接从行业需求出发,设计实训方案、指导学生操作,使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果导向”。这些举措的落实将全面提升毕业生的专业适应性,增强其面向建筑业岗位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如果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需要重新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说明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严重脱离实际,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必须将实践教学视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发挥“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作用。首先,深化校企合作,积极邀请业内资深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以及管理精英担任专业教师,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次,要打通课程内容建设的理论源头与实践出口,构建校企联合开发的实用性强的课程体系。然后,建立职业导师制度,由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参与实训项目设计、开题选题、过程指导和结果评价等教学环节。接着,建立健全质量动态监控机制,重视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评价体系,防止教学应付和执行不力,及时调整。最后,科学设计毕业论文、学年设计、技能大赛等结果性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工程师的参与度,加强结果质量市场检查。只有如此,才能全面评估和持续提升人才培养的输出质量,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办学的重要方向,更是土木工程等实践学科的根本导向。然而,如果实践教学脱离实际情况,只停留在空泛的层面,那么人才培养目标很难真正实现应用型转化。因此,学校必须持续深化与区域产业的合作,建立起校内、校外和产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基础操作技能培养到工程项目实践的全链条贯通。举例来说,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训练中心、工程认知实验室等虚拟仿真平台,设置情境模拟项目,培养学生的基础动手能力和问题解析能力。随后,通过与装配式建筑企业的合作,选择实际在建的工程项目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走进工地,参与施工实践。更进一步,可以促成部分学生进入重点企业进行定向产业实习,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装备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设计、计量和管理工作,全面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虚实结合、校企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不仅覆盖了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培养,还直接满足了产业需求,实现了高质量的用人导向。这正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选择。

三、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建筑业智能化发展的趋势,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亟需扩展人才培养内涵,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明确调整专业定位,侧重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其次,需要积极优化课程体系,大幅增加建筑信息化和建筑工业化相关课程的学时占比和内容比重,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然后,应广泛采用项目案例驱动、情境模拟等方式组织教学,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让企业技术骨干深度参与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中,将产业需求充分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高度契合。最后,应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体系建设,在项目开展、资源使用、效果产出等各个教学环节设置过程性考核点,完整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与成长轨迹,避免应付与抱残守缺,全面客觀反映实践教学对人才成长的核心贡献。

(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优化实训基地建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建筑产业技术路线,科学布局数字化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配置BIM沙盘、可视化体验系统、VR虚拟现实系统等前沿信息技术设备,实现虚实融合的智慧化实训教学。其次,对传统实训室如机电工程训练中心和土力实验室进行技术改造,引入可编程控制的新型仪器设备,实现数据化监测和信息化管理,使实训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然后,新增装配式建筑实训工地、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实训区等专业前沿的校内实地实训基地,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接着,选择产业代表性企业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实现校内虚拟实训与校外现场实训的无缝连接。最后,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产学研多方联动的实训基地共建机制,提高建设效率。

(三)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要优化实训管理部门设置,调整组建适应实训特点的二级管理体系,确保分工明确、协同高效,形成业务管理与后勤保障的双层管理体系。其次,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适度扩大教学管理团队编制,引入工勤人员和兼职管理员来分担教师的工作,以更好地满足实训特点下的管理服务需求。然后,要增加财政和空间资源投入,确保实训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的合理配备。接着,要建立健全规范实训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以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最后,要针对关键风险点,建立完备的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提高事件处置能力,防范各类实训安全风险。

(四)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评价体系。首先,应构建导师评价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跟踪式评价机制,综合考量日常表现评价、事件考核评价和专业素养评价等多角度信息,进行个性化评价。其次,应采用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包括实训报告、作品展示、项目答辩、技能操作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者,要注重评价全过程,设立实训项目开题、资源占用、中期检查、产出验收、结果展示等阶段的过程性考核点,强化过程性评价,防止应付和抱残守缺现象。此外,应与用人单位建立产学共建的联合评价体系,让企业专家直接参与结果质量评判,增加毕业设计、学年设计、技能大赛等结果性评价的市场约束力。最后,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实践教学评价数据平台,实现全流程数据采集、自动统计与分析处理,并组织开展通盘评价,形成标准化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以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科学、严谨、适用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娟,时国松. 基于CIPP模型的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J]. 学园,2024,17(04):64-67.

[2] 李娟,李凌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才智,2024(01):161-164.

[3] 薛刚,王宏,高鹏,等. 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及达成评价的再认识[J]. 高教学刊,2024,10(01):82-85.

[4] 曾永庆,刘晓红,胡卫东,等.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24):55-57.

[5] 曾刚,徐福卫,李峥,等.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专创融合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3,44(12):63-66.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