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利县文物工作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畅想

2024-05-28胡维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平利县创新举措文旅融合

胡维芬

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助推下,文化与旅游业加快了融合发展。如何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的基础上活化利用文物,让文物资源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体现文物资源优势,促进文旅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长远发展,是基层文博工作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平利文物概况及文物保护利用价值,其次分析了文旅融合的必要性,最后从如何活化文物利用促进文旅创新发展举措一一阐述。

关键词:平利县;文物概况;文旅融合;活化利用;创新举措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6.021

平利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陕南名县,地处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交融地带,人文历史极具地域特色。县内文物遗迹丰富,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大、种类多。近年来,平利深入挖掘女娲文化、廖乾五精神、茶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塑造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名片,着力推进平利经济发展。

1 平利县文物概况及文物保护利用价值

1.1 平利县文物概况

平利县地处陕西的东南部、大巴山北麓,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东接湖北竹溪,南接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图1)。经过三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境内共发现新石器及其后各种类型的文化遗存1088处,以坝河流域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群、黄洋河流域的古墓葬群、岚河流域的古道遗址群以及分布全境的古建筑物,清晰、完整地记载着平利七千多年的发展脉络。平利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87处。馆藏文物3000余件(套),主要是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以金属器、陶器、石器、瓷器、古字画、古籍善本、玉器、竹木漆器、复合器、缂丝品为主的传世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向世人展示着平利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厚重。

1.2 平利县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平利县历史底蕴深厚,早在七千多年前,先民就在平利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长期的劳作中演绎着辉煌的古老神话。平利境内发现了兴隆寨村吊蓬沟遗址、西河魏家坝遗址和田家湾等多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以及新石器时代的石凿、石斧、石棒、彩陶片等劳动工具和生活工具,这些遗址和文物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平利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的奋斗历程,是研究平利悠久历史的实物资料。

女娲作为传说时代的圣王,在全国各地都有纪念性遗存,平利女娲山的存在,也很好地印证了女娲文化传说是从平利起源的。经过上级文物部门组织的三次文物普查,普查队伍已经在女娲山下发现了多处古文化遗址。其中,在女娲山北面坝河边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型的铜盆沟遗址、魏家坝遗址、白土营遗址,兴隆镇汝河边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型的吊蓬沟聚落遗址,女娲山南面黄洋河边的后湾遗址、稻草街遗址等。这些文化遗存说明了在从母系氏族时代到父系氏族时代这一漫长的过渡历程中,平利女娲山周围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平利文物管理所中的清乾隆三年《中皇山女娲庙碑》是平利县唯一一块女娲木质碑刻,其余5块均为石质碑刻。

文物部门(图2)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文化自信,深化学习研究,守住文物安全底线,严把文物工程关,结合平利文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文物资源的价值挖掘、恰当保护和长久利用,为文物的研究和活性利用夯实基础,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加强平利县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前期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对于县域文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适度开发利用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文旅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平利县大部分文物资源已经开始发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文物点已是备受人们欢迎、参观学习的旅游目的地。例如,平利县廖乾五故居、关垭界墙(图3)、平利老县政府门楼等作为平利红色名片发挥着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女娲山遗址(图4)作为平利的文化名片,向世人展示着平利女娲文化的悠久历史等。因此,保护好文物资源,才能更好地丰富旅游文化,做到以文兴旅、以文彰旅、以文促旅,带动平利县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2 文旅融合的必要性

文物是最能体现文化、诠释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除了科学保护好、管理好文物以外,还要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路径,在保护中前进、在前进中保护,努力让文物焕发新的活力、创造新的价值、赋能新的进步。近年来,在国家大遗址文物保护等政策推动下,文化和旅游业加快了融合发展的步伐,焕发着新的生机。文物不仅是文化的承载者,也可以作为新型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目前,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与以往不同,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成为吸引大众旅游出行的主要形式,文旅融合对于发展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提升文物古迹的资源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平利县文物遗存较为丰富,文物分布广泛,通过三次文物普查,在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都发现了不可移动文物。加强文旅融合,不仅可以通过女娲文化文创产品、女娲云海观看(图5)、女娲茶叶制作与采摘、廖乾五手办等激发游客们的游玩兴致,也可以让游客在生态旅游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素养,了解平利县独特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游客的业余生活,激发游客的民族荣誉感和自信心,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实现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多途径传播。同时,文旅融合能够解决文物事业后劲不足的问题。文旅融合在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向更深、更强的方向发展,拓宽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出路,为文物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更好地达到“以旅养文”的效果。

3 如何活化利用文物,促进文旅创新发展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要加强研究和活化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平利县作为陕南文物大县之一,文物资源丰富,但文物保存环境较差。多年来,平利县委政府及文物主管部门一直积极争取文物保护项目资金,努力做好本地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确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且做起来细致漫长、效果很不明显的工作。在今后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要全力做到以下几个点:第一,加强县级政府与文物管理部门的密切协调沟通,加大对平利县已有的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宣扬力度,加大文物保护专项管理资金投入,改善文物存放条件,调动社会其它方面力量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第二,按期组织以文物保护研究为主旨的宣扬学习活动,如在中小学校园开展“文物小小讲解员”活动,从孩子抓起,增强公众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聘请专业公司做好平利文物保护整体规划工作,促进文物事业发展。第三,政府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整合“乡村振兴”各个渠道的资金,做好平利县8间文物库房馆藏文物和各乡镇田野文物的日常管理维护,减少文物损坏情况。倡导社会企业团体及民间团体将资金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给文物部门配备专用下乡文物巡查車辆、巡查制服等必要设备,以便更精准地完善文物部门对本县田野文物的巡查,保证文物安全。第四,加快平利县博物馆建设进度及配套技防设施完善,加强文物保护管理,让尘封在平利文物管理所库房的3000多件文物与公众见面,进一步树立更好的文物文化形象,促进文物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2 创新文物宣传思路,让文物“活起来”

目前,平利县文物管理所所有馆藏可移动文物都保存在8间文物库房中,由于库房面积较小,各种文物保护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达不到开放让公众参观的条件,导致公众对平利文物知之甚少,甚至很多公众不知道平利有文物。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创新文物宣传思路,让文物“活起来”呢?

首先,应该在重大宣传日,如文化遗产日、119消防日、消费者知识产权日(图6)等加大文物知识的宣传,发放文物法律法规册页及文创产品,让群众了解文物知识法律法规,通过发放文创产品,激发公众对文物的兴趣,去了解文物,关注文物,提升民族荣誉感,提高文物保护的认识。

其次,充实公众文物观赏途径。目前平利馆藏文物还不具备让公众参观的条件,政府可以扶持当地文旅产品企业培养一批心灵手巧的技术人员,开发创新文旅产品,深入挖掘、研发、设计和制造一批独具平利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平利女娲毛绒玩具、女娲手办、廖乾五人物手办、茶叶制作过程体验与参观、女娲陶艺制作体验、古籍书画展览、皮影戏展演等。同时,文物部门可以聘请专业文物研发团队,挖掘出平利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微信小程序、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拍摄“每日一宝”,吸引公众了解平利历史,创拍一批以平利当地历史文化为题材的剧目,如《廖乾五》《女娲补天》《关垭界墙》等。

再次,以第四次文物普查为契机,进一步盘活文物旅游。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是“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文物部门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革命文物、石窟寺等专项资源调查中新发现文物,在进一步翔实文物资源的基础上,制定文物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盤活文物旅游资源,让文物旅游以更饱满的姿态融入公众生活。

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文物宣传路径。目前,受人民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下,人们出行频率较低,同时也由于平利场地有限影响了人民对平利文物的参观,我们可以聘请相关专业公司,利用数字技术把平利文物线上展示,将平利每件文物及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度挖掘出来,针对不同群体讲出人们乐于接受的文物知识,实现人人都能云游平利文物、了解平利文物,在云游的同时购买文创产品,带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

3.3 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培养专业型人才

科学处理文旅融合关系,一定要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培养更多文物专业人才。目前平利县文物管理所编制较少,文物专业人才缺乏,要科学合理地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和旅游发展工作达到和谐的合作,就要让更多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投入文物保护工作中,他们不仅拥有文物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精通管理工作,能够积极地协调好、组织好文物和旅游部门来完成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同时,旅游部门可以招聘一批年轻化专业讲解员队伍从事专门讲解工作,不定时组织他们学习文物知识、民俗知识、文创产品知识等。文物部门现有工作人员也要采取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开展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做好长远规划。

3.4 加强文物法治建设,拓宽文物旅游路径

保护和传承文物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和未来的希望。目前,随着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不少工程建设破坏文物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文物旅游资源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保护好文物资源,就能更好地拓宽文物旅游路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文件中详细描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让文物旅游有法可依。同时,多部门联合统筹协调、督促文物联合执法,联合各方共同破解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难题,力促建立文物与旅游的长效保护机制、营造文物旅游保护良好法治环境,从而拓宽文物旅游路径。

4 总结

文物是人类不可再生的社会公共资源,也是子孙后代的精神引领,它以静态的方式向人民展示历史,让人民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文物旅游是展现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只有明确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才能展现出文物旅游开发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在文物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对文物的保护,要活化利用文物,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平利文物,把文物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文物法治建设,挖掘旅游开发的文化价值,创新文物旅游开发利用手段,激活更多处于“沉睡”状态的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在旅游开发的活动中展示出平利县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让文物旅游以更好的姿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丛书·安康卷·平利文物[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12.

[2]周泽丹.浅谈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3):158-159.

[3]赖亭杉.让文物活起来:数字化助力博物馆的融合传播[J].媒体,2022(4):34-36.

[4]巩彩凤.浅析甘谷县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物保护和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38-40.

[5]张伟.基于文旅融合视野下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路径[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6):90-92.

猜你喜欢

平利县创新举措文旅融合
2020年安康市平利县文化馆“戏曲进乡村”文艺巡演正式启动
平利县镇村畜牧兽医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平利县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发展对策浅析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铁路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举措研究论述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