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文学故乡书写的现象级转变分析

2024-05-26张玮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作品鲁迅

张玮

现代文学中,有关故乡书写的文学作品较多,在文学创作中影响力较大,促成文学故乡书写的现象级转变,分析该现象级转变,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乡土文学的研究。为此应深入研究现代文学中,不同现代作家的故乡书写特点,探析故乡书写方式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并将该研究成果作为理解乡土文学的基础,解读乡土文学蕴含的深刻意义。

一、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原因

(一)故乡书写作品量大

鲁迅发表《故乡》后,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迅速增多,庞大的作品数量,使故乡书写对现代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强化文学作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同时改变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这也是故乡书写被称为现象级的主要原因。20世纪20年代,故乡书写作品数量增加且质量良好,并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创作高峰,该时期文学界故乡书写作品数量快速增加且质量提升。数不胜数的故乡书写文学作品,可体现出故乡书写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促成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以往研究中,研究人员仅重视名家故乡书写作品研究,其他故乡书写作品的研究价值尚未被完全开发,而将该书写浪潮被称为现象级后,可吸引更多研究者注意,重视其他同类文学作品的研究,避免乡土文学研究中同一课题被反复研究,使其他故乡书写作品的研究价值被展现。

(二)对故乡认知发生转变

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中国人赋予故乡独特的情感,文学作品中出现故乡,也多用于作者抒发情感,已经成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符号。而在战争环境中,鲁迅发表《故乡》掀起的故乡书写潮,使人们对故乡的认知发生颠覆性转变。这一转变也使现代文学中故乡书写传递情感发生变化,文学作品内容与社会关系紧密,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思路也随之变化,人们为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考察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关注该时期作家创作理念的变化。由于该书写浪潮下,各作家作品中故乡书写方式发生变化,发表后被人们广泛传阅,使绝大多数人们的思想认知发生变化,基于此可确定故乡书写的转变,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也是该转变被称为现象级转变的主要原因。

(三)故乡书写方式丰富

故乡书写发生转变前,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关故乡的描写,一般采用拟物化、拟人化两种手法。拟物化的书写方式中,作家通过描写故乡优美的风景抒发情感;而在拟人化书写方法中,以人比喻故乡,借此抒发情感。由鲁迅掀起的故乡书写浪潮中,作家不再将故乡比作父亲或母亲,故乡书写所展现的情感也发生了颠覆性转变,文字中展现的并非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是逃离故乡的反叛情绪,通过文字展现故乡丑陋的一面,使故乡成为不值得怀念的意象。这種书写方式与传统书写方式有天壤之别,而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较强,此类文章发表后,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使故乡书写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且在书写转变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产生了“第二故乡”这一说法,故乡书写不再受到传统书写理念的限制。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后,作家可根据想要表达的情感采用不同的书写方式。相较于传统单一的书写方式,多样化的书写方式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为激烈,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快速感受作家表达的情感。

二、现代文学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特点

(一)否定故乡拟人化

现代文学故乡书写表露出的情感,不再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主,虽不乏对故乡的眷恋与希望,但更多是反叛与诀别,在作家的眼中,故乡不再是慈爱的父亲或母亲,自己不再是远行的游子,而是被抛弃的多余人。这种书写方式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可见,作者在描写故乡时,大多将视角集中于故乡存在的乱象,包括交通不便、盗匪猖獗等,通过书写此类乱象,展现故乡这一意象的欺骗性,通过乱象来得出故乡不值得怀念的论断。以往故乡书写研究中,以名家作品为主要对象,导致研究结果不全面,实际上现代文学故乡书写转变后,不同作者采用的书写方式更为丰富。这一时期的故乡书写,将故乡拟人化不再视为书写主流,即便作者将故乡拟人化,也会转变塑造该人物的方法,通过塑造的人物,表达作者与故乡的割裂状态,大多用于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憎恨之情。相比较之下,部分作者的表达方式比较委婉,依旧在故乡书写中将故乡拟人化,比作父亲或母亲,但所塑造的父母形象与传统文学作品存在明显差别,塑造出的形象并不完美,但这种书写方式不被现代文学作家所推崇。研究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时,如只研究名家作品,便无法发现该书写方式。研究现代文学故乡书写方式不难发现,故乡书写出现现象级转变后,现代文学作家虽否定故乡拟人化书写方式,但依旧有部分作家延续该书写方法,但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改变一贯的形象塑造方法,以较为委婉的方式展现出故乡丑陋的一面。

(二)与父权化故乡决裂

鲁迅发表《故乡》引发的故乡书写浪潮,使大多数现代作家的书写方式发生变化,绝大多数作家在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直接表明与故乡决裂的态度,强烈表现出对故乡的不满,并借创作的文章抒发故乡不值得留恋的情感。现代文学中,以该书写方式描写故乡作品较多,相关人员在研究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时,应关注该类型文章的收集,分析不同文学作品中采用该故乡书写方式的区别,寻找不同作家进行故乡书写时,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现象级转变,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作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在研究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的同时,也需了解文章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以便分析作者出现该书写方式的原因,通过现代文学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降低人们理解文学作品内涵的难度。

(三)书写样态多样化

传统文学中的故乡书写以赞美故乡为主,所表现的情感大多是赞美,而西方文学进入中国后,改变了作家的故乡书写方式,促使故乡书写形态发生了变化,有关故乡的文学作品,大多用于展现作家对故乡的反叛,宣泄被压抑已久的情绪。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受到西方文学书写方式的影响,故乡书写发生了转变,奠定了乡土文学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转变后的故乡书写样态更为多样化,不再是一味地赞扬与吟诵,涌现大量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家,且各作家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第一类,哀乡型故乡书写样态,以鲁迅为代表。研究鲁迅相关文学作品可发现,鲁迅描写的故乡更为符号化,通过故乡书写展现故乡丑陋的一面,以此使人们通过文字感受真实的故乡,消除人们对故乡的依恋。鲁迅创作的《故乡》中,开篇即用“去”这一字,表现返回家乡这一行为,更能展现作者与家乡的疏离感。第二,恋乡型故乡书写样态,以沈从文为代表。沈从文短篇小说《月下小景》中即以湘西民俗文化为背景,其中人物对话也以民歌唱词形式展现,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歌。书写样态的多样化,使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期间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家,各作家采用不同的书写方式完成文学作品创作,各文学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也不同。在研究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时,研究人员应考虑不同作家文学作品的特点,重点关注普通作家的作品,分析其作品呈现的书写样态。书写样态的多样化,使研究人员可研究课题增加,避免重复性研究。

(四)故乡含义发生变化

故乡书写现象级转变后,文学作品中的故乡含义发生了变化。由于文学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较强,文章中的故乡含义发生变化后,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认知,更多人开始接受文学作品传递的理念,基于该理念创作的文学作品数量增多。鲁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故乡也被认为是安置灵魂的地方,而鲁迅赋予故乡的这一含义,使其他现代文学作家的思想受到影响,在其进行书写时,也会赋予故乡该含义,使故乡书写所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推动现代文学发展。因此在理解鲁迅的文学作品时,应从多角度理解文中的故乡含义,扩大故乡的范围,通过审视故乡感受世界,了解真实的世界,领会文学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故乡含义的不断丰富,拓展了现代文学作家的故乡书写方式,使故乡书写更符合现代人的认知,改变现代文学发展方向。而故乡书写的这一现象级转变,影响了几代作家的创作理念,成为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被集体认同的故乡书写转变,需投入大量時间进行研究。为深刻理解故乡书写中各文学作家赋予故乡的不同含义,需扩大研究范围,不仅要关注名家的作品,也要将其他普通作家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使研究结果更具参考价值,以便研究人员发现故乡书写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现代文学故乡书写中出现“第二故乡”

(一)故乡失去唯一性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发生变化,故乡在现代人的心中也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根据人们的意愿,随时可被替代。受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影响,现代文学中出现“第二故乡”这一概念,使故乡书写现象级改变后,再次发生变化。该词语的出现使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中的故乡失去不可替代性,故乡书写对象由作家的思想决定。这一转变使故乡书写所表达的情感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要考虑文中故乡的真实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长期居住的异乡、旅游经过的地方,都可称之为“第二故乡”,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意象,缩短了人们与故乡的距离,即便长期漂泊在外,也可从中获得抚慰,缓解情绪。故乡书写现象级改变后,也出现了“第二故乡”概念。由此可见,在研究故乡书写中的“第二故乡”时,不仅要关注文学作品,还要关注各类文字资料,了解“第二故乡”的变化,对故乡书写现象级改变有更清晰的认知,明确故乡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可替代性。在鲁迅的《在酒楼上》一文中,鲁迅表达了对第二故乡的看法,文中主人公处于极端境遇,第二故乡也无法使主人公的心灵得到慰藉,这种描写方式使鲁迅笔下的故乡人物经历更为悲惨,更能展现故乡书写在现代文学中的转变。

(二)人口流动剧烈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其中尤以出国留学学生和异乡求学工作的人口最多。该社会背景下,“第二故乡”的概念被社会认同,许多现代文学作家借“第二故乡”抒发情感,以此作为情感慰藉,并在故乡书写中广泛运用。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第二故乡”应用于两种不同情结:一是表达个人情感,二是展现故乡众生的悲苦。两种故乡书写方式,给人们的阅读感受不同。相比较之下,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遭遇更为极端,情感表达更为激烈。有关“第二故乡”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大多通过“第二故乡”来表达个人情感。为此在研究文学书写转变时,应基于出现人口流动的原因,分别研究不同文章中运用的故乡书写方式,感受“第二故乡”传递的情感。

(三)应用范围扩大

故乡书写发生现象级转变后,“第二故乡”在文学作品中提及次数增多,随着文学作品的传播,该概念逐渐被赋予其他含义,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第二故乡”除用于表达个人情感外,也成为外交措辞的常用语。“第二故乡”这一概念,在战争年代被赋予社会学内涵。由于故乡沦陷而被迫流亡的现代文学作家,通过文学创作书写故乡哀歌,以此引发其他人的共鸣,其中大多数人开始以“第二故乡”的名义为沦陷地区发声,通过故乡书写展现该地区的美好景色。现代文学发展中,自出现“第二故乡”后,该概念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文学作品中,含义也更为丰富,使故乡书写的表达方式与抒发的情感更为多样化。

综上所述,现代文学发展中,故乡书写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正确理解故乡书写在现代文学中的作用,才能深入理解乡土文学的内涵,掌握现代文学的特征。相关人员要基于“故乡”这一概念在现代社会的变化,以及根据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故乡书写,以便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感受乡土文学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文学作品鲁迅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鲁迅,好可爱一爹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鲁迅《自嘲》句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