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流浪地球》看“和”文化

2024-05-26杨茂轩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流浪文化

杨茂轩

《流浪地球》是一部带着“刘慈欣”“吴京”标签的电影作品,其是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故事:家园无法生存,人类带着地球去流浪,寻找新的归属。电影从科幻的性质来说,拥有漫无边际的想象力;从剧本的表达来看,构造了具有严格内部逻辑的故事情节;从软硬件技术来讲,后期电脑制作构筑了身临其境的特殊效果;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着眼于人类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电影时刻都在表现中国文化元素,给观众熟悉而新奇的感觉。电影以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讲述了一个世界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中国文化表现未来科幻世界,中国的“和”文化引领世界人民同心协力,共创未来。

本文以《流浪地球》电影文本为例,探究电影中展示的中国“和”文化形象,并通过“和”文化分析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先发掘电影中的“和”文化,引出对“和”文化现实意义的探讨,再提出“和”文化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启示,探讨新时代“和”文化对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的意义。

一、《流浪地球》与中国“和”文化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也,“和”文化也就是和谐文化。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指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和因素和谐共存的统一体。“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和和美美”等家喻户晓的词语也在中华大地广为传颂,这是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与此同时,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的提出,这也成了被世界所接受的国际文化。

我国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的“和”文化包含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理想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文化观,民贵君轻的政治观,德主刑辅的治理观,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道德观,修身正己、以德化人的教育观,恒产与均平的经济公平观,以义统利、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这些传统“和”文化是构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理念。与此同时,当今中国也发展出了新的“和”文化,如“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文化理念。构建和谐有序、稳定安宁、生活幸福的美好社会,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

(一)“和”文化的本土化呈现

电影《流浪地球》的情景立足于中国社会,电影里的环境就是中国土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人的模式,故事的发展脉络也很符合中国观众的胃口,整部电影的精气神都体现出这就是中国电影,展现中国特有的本土元素。

1.普通人的集体主义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历来都推崇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做人要有大局意识,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决心。吴越争霸,范蠡为了国家大义献出美女西施,选择让自己和西施承受痛苦而争得自己的国家复兴,一举灭吴。在《流浪地球》中,集体主义是主流,每一个普通人被电影放大,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清他们应该有的力量,普普通通的一群人像蚂蚁一样勤勤恳恳,为地球贡献力量。故事的主人公刘启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他逃避父亲,甚至在笔者看来他的逃学偷车行为就是一个坏孩子才会做的事。但是,人是复杂的,小人物也有心里的责任和骄傲,当救援队的火石报废以后,这个孩子找到新的运输车,原本的他害怕只想回家,可是听到救援队无助的通信,他的心也跟着燃烧了起来,全世界人民的生死、希望在这一刻被他把握,在这一刻他可以为死去的人和惶恐活着的人献出力量,他把车开了回去,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运输火石的道路,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力量。

2.眷恋故土的家国情怀

为什么要起名为《流浪地球》,在电影中我们得到了答案—太阳系无法生存,人类不想放弃地球,所以带着地球前往新的星系。在这看似简单的背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类对家园的珍视,面对不可抗拒的天灾,人们不愿意“抛家弃子”,这无疑是一种东方式的解决方式。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是具有乡土性和地方性。传统中国社会是农耕文明主导,相较于由海洋文明主导的西方世界,人们对土地的依恋可谓深入骨髓,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升斗小民,土地都是最大的财富,我国在商周时期就有井田制来管理土地,人民对土地的热爱无疑由来已久。刘启在偷车启动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北京市第三区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导演的幽默适时而有趣,但是当我们融入电影中,看着一望无际的冰原和恢宏死寂的城市时,看着早已不再是美丽繁华的北京时,我在想,这句笑话一样的提醒,难道不是人们对曾经记忆的眷恋吗?它提醒着我们故乡还在,我们总有一天会再回来,我们不该放弃希望。家,永远都在。

(二)“和”文化的新时代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每一个成员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18年的第十三届全國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正式出现在国家的根本大法中,这是我国在21世纪提出的新的“和”文化命题。

中国有句古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面对行星发动机集体瘫痪的状况,在这种危急时刻,《流浪地球》并不像西方电影一般,主角飞奔在漫天滚石炮火之中,靠着自己的幸运值力挽狂澜。在这部中国电影中,来自全世界的几千几万个救援队从不同路线对行星发动机发起了饱和式救援,漫山遍野的火石运输车和不时飞过的运输机奔向不同的地点,主角团在历经磨难快要到达时,电影却给了大家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原来目标点的火石发动机已经被其他队伍重新点燃。这不同于西方英雄电影的一幕,就是在给观影者展现中国人的独特态度—万众一心,大家都是一个整体,荣耀并不是只有特定的那一个人才能承载,虽然一行人历经困苦,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更多同你一样甚至付出更多的人。

二、《流浪地球》中“和”文化的现实意义

电影《流浪地球》以其宏伟的故事背景、绚丽的特效镜头收获大量好评,而作为电影深层次内涵的“和”文化也向观众传达了新时代“和”文化的现实意义,其中有对于20世纪产生的西方中心论的辩驳,也有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回应,一部电影背后发出的是苏醒的东方巨龙对新世界的声音。

(一)对西方中心论的辩驳

在殖民地时代结束以后,欧美大国失去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的政治、经济的有效控制,为了继续对其他地区实行压迫并保持本地区的优越,他们在空间上把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与其他地区为代表的东方世界进行划分、对立,产生所谓“科学、理性、文明”的“西方世界”,“迷信、不理性、混乱”的“东方世界”,通过这种带有歧视的方式继续对世界横加干预。以美国漫威电影为例,外星生命、反人类罪犯在世界各地破坏,当地政府束手无策,超級英雄整装待发,一举击破反派,坐拥人类救世主的宝座。在这些电影中,白人扮演英雄,其他人都是配角,不仅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还对其他国家人民在世界发展中的贡献视而不见,这无疑是失之偏颇的。《流浪地球》从原著到剧本都没有重复好莱坞流俗。在叙事结构上,其另辟蹊径,一反地球即将毁灭就抛弃地球,移居外星球的好莱坞式框架。在这部中国人拍的科幻灾难片中,面对世界性的大危机,我们终于看见了中国人自己的发声,提出将地球带着离开的提议,以中国的思考、中国式的方法拯救世界。

(二)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回应

在和平与发展为基调的新时代,虽然没有了许多战争、疾病的威胁,但有一些传统大国依然存有争霸天下的“主人翁”思想,面对国际社会的多方压力,没办法直接兴兵起火,就采用迂回的方法,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文化思想,在精神上同化其他人,通过文化的“正常化”,以文化霸权主义的方法操控世界。好莱坞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球各地,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一套完整商业流程,展现的是美国文化的先进、美国力量的强大,向其他国家传输美国中心思想,白人优越的论调,通过这些方式动摇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地位。《流浪地球》展现了中国社会小老百姓的生活文化环境,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电影的主基调是中国社会推崇的众人齐心、顽强拼搏。这些种种,都是在反映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在这个充满西方式文化的电影市场中开辟新的天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纽约时报》用“中国电影工业终于加入太空竞赛”来评价《流浪地球》,其潜台词正是《流浪地球》打破了此前被好莱坞垄断的现代科幻片,打破了此前一直被西方世界垄断的对人类地球命运的艺术思考。

三、“和”文化下《流浪地球》对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启示

(一)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电影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流浪地球》更是生动地表现了新时代我国“和”文化的面貌。从这部电影的传播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我们要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成果养育了中国人,我们自己就是亲历者,是实践者,我们自己明白中国文化对我们发展的强大支撑力,但是国际上的大部分人并没有亲历,他们依然对中国文化保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电影等文化交流传播手段,把中国文化、中国面貌、中国故事传播出去,让别人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的活力与魅力,先进性与科学性。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要会中国故事中国表达,也要会中国故事国际表达,还要会国际故事中国表达,以期跨越文化的藩篱,达到情感的共鸣,提升中国文化价值观传播力与影响力。

(二)加强文化交流,尊重文化多样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势不可挡。历史证明,故步自封、闭关锁国是愚蠢而危险的行为,我们经历过受人压迫的时期,更是感触颇深,所以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大门一步步敞开。到了如今,我国减少了进口产品关税,扩大了进口产品量,这充分展现了我国对国际文化与产品的接受力度与日俱增。经济的发展伴随文化的传播,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交换生的合作,相互派出留学生交流合作,学习对方先进的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加强文化间的交流,有来有回,相互成长。在文化的交流中,我们珍惜热爱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我们也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我们更好交流文化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国“和”文化新时代的要求之一。

鲁迅先生曾在《月界旅行·辨言》中盛赞科幻文学作品:“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流浪地球》恰恰表现了这一点,其好口碑显示了我国文化的强大魅力,而其背后中国“和”文化的表现与影响也传达出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可行性与决心。通过电影文化探究中国“和”文化,我们可更加清晰地看到“和”文化的面貌,找到“和”文化的现实意义,提出中国文化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的建议。

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流浪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流浪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谁远谁近?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流浪猫鲍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