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设计思路

2024-05-26王凯黄晓东李小麟

中国标准化 2024年6期
关键词:逆变器光伏设计

王凯 黄晓东 李小麟

摘 要:逆变器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各种环境。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产品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不足,导致性能下降甚 至设备损坏。本文提出了一种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优化设计思路,阐述上述设计方案的工作原理及优势,目的是提高逆变器 对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通过对逆变器的绝缘检测、防雷、高海拔适应性、PID防护等项目进行优化提升了整机性能,为相 关产品优化提供思路。

关键词:逆变器,光伏,设计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29

0 引 言

光伏逆变器是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主体,其 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能否长期、可靠、高效运 行[1]。其工作原理是由内部控制系统来控制整个系 统的运作,光伏逆变电路完成直流电流转变为交 流电流的功能,振荡电路将直流电流转变为交流电 流;线圈升压将不规则的交流电流转为方波交流电 流;最后整流器促使交流电流经由方波转为正弦波 交流电流。所提方案便是对绝缘检测、防雷、高海 拔适应性、PID防护、散热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适 应不同环境,提高产品适应力。

1 绝缘检测设计

光伏系统的方阵绝缘电阻监测功能是为了降 低因直流侧接地故障引起的触电或火灾的风险;对 于非隔离型逆变器,直流侧接地故障会在故障点和电网之间形成回路,直接导致故障电流,这种情况 下禁止逆变器并网运行。

系统接地可分为两类:直接接地和间接接地。 直接接地(金属接地)是指直流系统电源正极或负 极对地的电阻等于或接近于零的情况。这种接地 情况在直流系统中如果同时出现两点时,就很可能 造成断路器误动或拒动,或熔断丝烧断等现象。间 接接地(非金属接地)是指直流系统电源正极或负 极对地绝缘电阻低至某一允许值之下。这时的接地 电阻是否会对系统造成危害,就要看各个单位的具 体情况,它与系统接地的位置和继电器的灵敏度有 关。比如当前发电厂和变电站中最灵敏的中间继电 器的内阻,220 V电压对应内阻为200 kΩ,110 V电 压对应内阻为6 kΩ,48 V电压对应内阻为1.5 kΩ。 绝缘降低是指直流系统所采用的电缆、设备的 绝缘电阻由于某种原因低于出厂数值。这些电缆, 设备构成的直流系统的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对地绝 缘电阻总体上低于充许值。

本次设计的组串式逆变器属于非隔离型逆 变器,绝缘监测功能需符合NB/T 32004—2018光 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中规定:与不接地的光伏 方阵连接的逆变器应在系统启动前测量光伏方 阵输入端与地之间的直流绝缘电阻,如果阻抗小 于Umaxpv/30mA(Umaxpv指光伏方阵最大输出电 压),对于非隔离逆变器,应指示故障,并限制其接 入电网[2]。此时允许其继续监测方阵的绝缘电阻, 并在绝缘电阻满足上述要求时,允许停止报警也允 许接入电网。

设计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1100 V,则方阵绝缘 阻抗应大于1100 V/30 mA,即36 kΩ。逆变器内置了 绝缘阻抗检测模块如图1所示。

正负母线对地等效电阻的实时监测,是进行任 何一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的前提。目前广泛使 用的直流绝缘监视装置是对称的电桥(即平衡电 桥),这种电路缺陷是正负母线对地电阻同步下降 时不能检测真实对地阻值。为了克服上述检测方法 的缺陷,可采用双不对称平衡桥检测法。

图1为双不对称电桥原理图,图中RZ,Rf分别 代表直流系统正负母线总的对地等效电阻,R1,R2 为桥电阻,置k=1或k=2,采样Rj电阻电压,通过计算两组代数方程式即可算出正负母线对地等效电 阻,该方法克服了正负母线对地电阻同步下降时不 能检测真实对地阻值的缺陷,能够对直流系统的直 接接地、间接接地、绝缘降低故障进行检测。双不 对称电桥中有两套电路切换方式,电路的切换由长 寿命的固态继电器实现,原理图如图2所示。

2 交直流防雷设计

本次设计的组串式逆变器的防雷设计满足IEC 62305的防护要求:对直接雷击进行防护,承受局部 雷击电流或感应电流,以及全部雷击磁场[3]。2级防 雷能够放电引起感应或传导过电压的间接雷击。交 流侧防雷需滿足2级防雷要求。逆变器直流侧配置2 级防雷,交流侧配置2级防雷。

2.1 直流侧防雷

用于光伏直流系统的SPD,配置2级防雷符合 最新标准IEC 61643和EN 50539—11。直流防雷规 格见表1。

2.2 交流侧防雷

用于逆变器交流侧的SPD,配置2级防雷符合 最新标准IEC 61643和EN 50539。交流防雷规格见 表2。

3 高海拔设计

NB/T 32004—2018《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 术规范》对于高海拔下逆变器的设计和使用规定如 下:逆变器安装场所的海拔高度大于2000 m时,需 考虑电气介电强度的下降。影响逆变器高海拔应用 的因素主要是逆变器的散热及逆变器内部元器件 的电气间隙。功能绝缘、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的最 小电气间隙应满足表3要求。海拔2000~6000 m的 逆变器,电气间隙应根据表3进行修正见表4。

海拔越高,空气密度越稀薄,大气压力下降, 空气分子间碰撞的概率降低,对流换热能力减弱, 散热方式为强迫风冷的逆变器散热效果会打折扣, 应重点考虑。本次设计逆变器配置了强制智能风冷 进行散热,出厂前已完成高海拔型式试验测试,最 大总风量大于理论设计所需并留有足够裕量,可满 足高海拔下换热能力的使用需求。

根据NB/T 32004—2018的安规测试报告,逆变器的电气间隙设计满足标准要求,海拔4000 m不降 额。逆变器在环境温度45 ℃时,海拔低于3000 m的 区域能1.1倍过载运行,海拔在3000~4000 m区域能 够满载即100%功率运行。

4 PID防护和修复

4.1 PID现象及防护/修复原理

P I D(英 文 全 称 是 P o t e n t i a l I n d u c e d Degradation),即电势诱导衰减。光伏组件在长期 使用过程中其输出功率会逐渐下降,主要是由光照 衰减和材料老化导致[4],有些组件功率衰减竟高达 50%以上。组件衰减诱因很多,如光致衰减、老化 衰减、隐裂、电池片破裂,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组件 PID效应。

组件PID对光伏电站发电量影响巨大,特别是 在温度高、湿度大的东部分布式屋顶、水面等应用 场景。实际电站运行数据显示,具有PID修复功能 的模块,可以对已发生PID问题的组件进行修复,使 组件各项参数指标恢复正常。

从PID形成机理看,通过改变系统或电路结 构,消除电池片与金属边框之间的负偏压。可以修 复产生PID现象的组件。控制U对地电压大于0,可 以防护和修复衰减组件。

4.2 PID防护和修复

逆变器的内部已经集成了使用直流侧负极电位 抬升解决方案的PID模块,可灵活处理白天PID防护 和夜间PID修复功能。

逆变器无需配置外置的PID防护盒,节省设备 及安装成本。逆变器内部集成PID直接抬升PV-对 地电压≥0,从而达到防护和修复的目的,PID设计 原理如图3所示。

4.2.1 PID工作模式

PID防护模式:当直流侧电压上升至100 V左右时,启动PID防护模块,通过采集直流侧PV对地电 压,调整电压输入,使PV对地大地电压为0 V。 PID修复模式:对于已经发生PID现象的组件, 当逆变器待机且直流侧PV电压低于50 V时,通过 APP设置进入PID修复模式,调整PV对地输出电压 为500 V(默认500 V,具体值通过APP可设),修复 光伏组件。

4.2.2 PID模块对箱变要求

若低压侧绕组为Y型,中性点禁止接地;低压 侧交流防雷器L对PE电压不低于1000 V,若选用3+1 方案,推荐防雷器UC750 V\In10 kA\Imax25 Ka;升 压变压器低压侧绕组、交流电缆及二次设备(包括 继电保护、检测计量及相关辅助设备)对地耐压要 求不低于1000 V。

5 结 语

光伏逆变发电是当前最清洁环保的发电途径。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加之能源紧缺,气候变 化,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在增多,因此太阳能光伏 发电设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5],光伏發电越来越 受到市场重视。由于光伏逆变器所处环境较为恶 劣,因此设计之初,应当考虑逆变器对不同环境的 适应性。本文提出的逆变器优化设计思路,可显著 提升逆变器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一种 逆变器产品更新升级的方案。

参考文献

张佳褀,秦岭,王亚芳,等.独立光伏逆变器研究进展[J].电 源技术,2016,40(7):1532-1535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 T 32004-2018[S].

雷电防护:IEC62305[S].

闵坚.光伏组件PID效应的机理研究与防护措施[J].神 州,2017(26):212-213.

王淼源.光伏并网发电逆变技术研究[J].科技传 播,2016(14):200-200,232.

作者简介

王凯,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气产品检测与设计。

(责任编辑:袁文静)

猜你喜欢

逆变器光伏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交流微电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探析
含光伏的辐射状直流配电网仿真分析
浅析提高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实训效率的教学方法
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并网技术要点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太阳能LED路灯的设计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