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4-05-26张爱莲
张 烨 张爱莲
(上海市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 上海 200235)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学校变革的背景下,深化园本研究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党中央政策文件中对于“强化校本研究”战略部署以及学校的校本研究实践中存在的“与核心研究分散”“与教学工作割裂”两个共性问题,我们尝试重新构建园本研究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模式,助推研究项目与学校发展的有机融合、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进而推动园所、学前教育朝向高质量发展持续前行。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园所探索形成了新型园本研究模式。
一、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模式的提出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20 世纪80 年代,欧美国家兴起校本运动与校本研究,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运动和校本研究迅速在各地学校广泛推进。虽然校本研究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推动课程改革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校本研究实践中存在两个共性问题。一是“与核心研究分散”问题。有些学校校本研究的项目很多、投入很大,却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并聚焦核心研究主题。二是“与教学工作割裂”问题。有些学校和教师仅以完成项目为目标,任务导向式的校本研究未能发挥驱动学校发展变革的功能。有调查发现,研究仅限于不影响教学的范围,教学工作仍保持原状,从而使教育与科研分离,科研没有起到引领学校发展的作用。[1]《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 号)中提出要“强化校本教研”。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学校变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发展的更高定位,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园本研究模式转型问题。
今天的学校身处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学校发展变革已经成为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教育改革的落地点和突破口。缺乏研究支撑的变革,容易走向浅层化、形式化。[2]组织自我更新理论认为,自我更新的出发点不是强迫每个学校进行变革,而是应该设法提高其内部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洞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确定目标和重点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可供选择的方案的能力、贯彻执行所选方案的能力。[3]学校发展的全过程都需要研究,尤其是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特征的园本研究作为支撑。范国睿等基于2014—2015 年度美国教育学者公共影响力排名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发现,当代美国教育研究范式重大转型的表现之一是由学理追求与理论建构转向以研究引领教育实践变革。[4]
(二)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的研究实践发现,不少学校、学前教育机构所开展的园本研究存在分裂化、浅层性和形式化等现实问题。
首先,园本研究之间缺乏关联性,使得园本研究模式处于分裂的状态。研究项目与教研内容无实际关联,形成“研而不教”的状态,无法达成科研推动教研深入、教研反哺科研实效的期望。
其次,园本研究仅停留在表层,或是已有研究的重复,这也是园本研究模式中浅层性的体现,无法有效实现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每一阶段的园本研究缺乏连续性,影响研究的深度与价值。
再次,园本研究实践中存在“一言堂”“单人行”的情况,这也是其形式化的问题。仅仅为了活动开展而进行教研,活动中参与者收效甚微,更无法为教育实践服务。缘于现实的变革需求,我们探索构建了一种以学校发展变革为价值导向的园本研究新模式,为实现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三)模式的理论探索
学校是复杂的系统,学校变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具体表现在:主体上,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政府、学区、家庭等构成的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变革认知、变革行为都呈现多元性;内容上,学校课程、教学、师资和制度、文化、理念等变革结构上具有多维性;过程上,任何学校变革都是启动、实施、反思、再变革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并存的动态过程。因此,缺乏研究驱动是不可能实现自主变革和科学发展的,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单一问题研究,同样不可能实现成功的变革。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的概念,认为它是一种以幼儿园发展变革为导向的、以幼儿园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园本研究模式。从性质上看,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属于应用发展研究,兼具实践应用性、发展干预性的双重特点,是知识研发和知识应用的循环前进过程,是将校本研究和学校发展相融合的研究思路。它固然需要求知探理,但主要是求用寻策,正如朱旭东教授所指出的,校本研究选题也可以有理论的成分,存在研究者创造理论的可能性,但创造理论不是目的,校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改造学校,提升教育质量。[5]从这个意义说,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是学校变革的方法论。
(四)模式的三重内涵
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模式具有三重内涵。第一,在研究目标上,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以引领、推动、实现学校自主变革为价值目标,而非仅以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完成某个项目任务为目标,即便在过程中开展的阶段性研究也是为了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二,在研究对象上,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以幼儿园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学校主体系统(教师及其发展、幼儿及其成长、家庭及其提升等)和结构系统(课程、教学、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对学校发展变革进行长期研究。第三,在研究过程上,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突出强调园本研究过程和学校变革过程的同向同构、深度融合,过程中形成园本研究的问题意识,通过园本研究产生知识理论并经过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发展变革提供知识服务、能力支撑、决策支持和对策工具。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一种模式,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与其他研究之间并非竞争性关系。无论是教学型、研究型、学习型等不同教研形式,[6]抑或是学校和教师申报立项的课题研究,都并非为变革导向型校本研究所取代,而恰恰是后者在具体研究中可以运用,也需要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
二、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模式的实践原则与机制
(一)变革模式实践基本原则
如何将园所发展、育人价值充分融合在园本研究中,在有形的工作中凸显教育成效?园本研修不只是课题组的“独唱”,也不只是校内教师的“独舞”,因此顶层设计性、核心持续性以及整体融合性是园本研究关键要素。
1.设计性原则
与主要围绕已经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传统研究不同,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是指向幼儿园发展愿景和目标的“前瞻性研究”,围绕发展目标设计整体性和阶段性的研究主题和课题。
2.持续性原则
园所发展处于不断迭代创新之中,不仅需要持续开展研究,更需要注重研究项目之间关联性与推进。这与传统教科研项目的“结题即结束”不同。
3.整体性原则
变革导向型国本研究的整体性原则体现在综合运用教科研多种研究、调动全员研究力量。园本研究,却并非“本园研究”,不但需要幼儿园内部的上下联动、同伴互动,而且需要专家、幼教集团成员、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内外合作。
(二)“三环连贯”实践联动机制
基于园本研究变革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在纵向研究推进过程中建立三个关键环节的连贯机制。
1.规划设计
以园所的共识发展目标为导向,对园本研究进行总体规划和阶段性设计,编制园所研究工作的整体规划。
2.成果转化
将园本研究成果转化为园本变革实践,实现园所发展价值。其中,课程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课程、校本课程)、项目化(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育人项目、发展项目)和制度化(将研究成果固化为管理举措、学校制度)是成果转化的主要路径。
3.持续创新
以园所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持续的研究研发推动园本研究的迭代创新。设计、转化、创新,前后相继,螺旋上升,确保园本研究和园所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三研联动”实践联通机制
根据研究开展的横向过程,我们建立相互促进、联通推进的三种研究形态的联动机制。
“科研”主要聚焦引领幼儿园发展变革的重大项目研究,项目可以是幼儿园申报立项的课题,也可以是幼儿园自主立项的核心课题。“教研”主要聚焦日常园本研究,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建立起常态化的教研机制,传统的各种园本研究方式都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导研”将园本研究向家庭延伸,指导家长参与园本研究,建立起家园共研共育机制和研究型家园关系。
(四)“上下联带”实施联带机制
从幼儿园内部主题上,建立学校上下各层的连带实施机制,保障研究得以有效开展。
在学校层面上,我们着力开展规划设计和重大项目研究,发挥引领、组织、协调和支持作用。在年级组层面上,着力在年级组中开展子项目研究和教研活动。在班级层面上,结合班级特点开展班本研究。幼儿园、年级组、班级,全员行动,各就其位,形成校本研究的组织层级和项目网络,推动园本研究的任务分解和有效执行。
(五)“五个统一”的实践研究理念
立足幼儿园发展实际又聚焦未来发展定位,我们提出“五个统一”实践研究理念,即园本研究过程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过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过程、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过程、建设特色校园过程、增强示范辐射能力过程的统一。在“五个统一”的研究理念中,多元落实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可视化的教育研究内容切实助推幼儿园可持续、生态化发展,保障研究成果的时代性与价值性。
三、变革导向型园本教研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一)围绕幼儿园发展的目标方向
建设0—6 岁婴幼儿生命教育特色幼儿园是我们确立的学校发展与变革目标,确立这一目标是基于三个向度的考量。
一是历史向度。自办园之初,我们即开始幼儿安全教育实践探索。2007 年起,依托上海市教育规划课题“在园幼儿伤害事故的成因与幼儿园干预体系的研究”,园所以安全教育为基点探索形成了安全教育系列课程内容,为落实在园幼儿安全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在反思十余年实践后发现,安全教育只是治标而非治本,生命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因此,三年的安全教育研究开启了生命教育研究的方向,也为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现实向度。我们观察到,无论是实践领域还是理论界,对幼儿生命教育均缺乏应有的关照,如教师和家长的认识不足,缺乏从目标、课程、模式、评价等方面整体思考的系统探索。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挖掘生命教育的各种资源,如将《基于儿童生活世界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从目标、内容、序列、实施等方面,组织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以立体化、生活化、生态化为特色的3—6 岁多彩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题单元,为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指导家长开展家庭生命教育等提供了保障。
三是价值向度。学校变革就是一个追求合理价值、最优价值、理想价值的过程,确立以人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当贯穿学校变革始终,应是其他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和旨归。[7]确立生命教育目标正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幼有善育理想的价值体现,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8]。因而在生命教育持续探寻与完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幼儿教育的依托。我们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路径研究”的系列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连接生命与生活、节庆文化和饮食文化的“薇府食坊”生命教育主题项目,为幼儿食育提供指引。我们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台历》,通过每个月的节气食谱推荐、民间游戏推荐、传统艺术活动推荐开拓家庭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生命教育固然是各级各类教育的永恒主题,但由于早期生命的奠基性和可塑性,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在生命历程和生涯发展中具有起始、基础和终身发展的特殊价值。
行动实践表明,从幼儿园历史、现实问题和教育价值三个向度确立的发展变革目标,既立足于幼儿园发展的现实方位,又能把握其未来发展定位,是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的实践起点、选题依据和核心指向。
(二)坚持“一体两翼”的顶层设计
为遵循设计性、持续性和整体性的实践原则,我们以幼儿园发展规划为节点和契机,整体设计了“一体两翼”生命教育校本研究的实践框架。“一体”是指幼儿生命教育整体性研究与实践,也即学校变革的目标方向;“两翼”是指在园所发展的每个阶段(一个阶段对应于一轮三年或五年的规划),从学校发展的主体系统、结构系统层面设计两个重大研究项目。
以2018—2021 年紫薇实验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为例,“两翼”分别设计为“幼儿生命启蒙德育研究与实践”和“生命教育家园社深度合作实践”,以核心项目研究引领幼儿园发展的规划思路,实现幼儿园办学品质提升。再以紫薇实验幼儿园“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年)为例,“两翼”分别设计为“生命教育视域下幼儿启蒙德育实践研究”和“幼儿园托幼衔接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实施过程中,“一体”不变,“两翼”持续创新,通过“两翼”校本研究不断推动“一体”目标的实现。
实践表明,园本研究模式变革中“一体两翼”的实施方略,既能坚定园所发展的目标初心,又契合发展规划的节奏,并通过园本研究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统一,以研究理念自加压力、持续创新,实现生命教育成果有效转化、研究迭代升级。
(三)创新“三联机制”的实施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在“三联机制”(即“三环连贯”实践联动机制、“三研联动”实践联通机制、“上下联带”实施联带机制)的实施方面探索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首先,“三环联贯”中除了“一体两翼”顶层设计外,一是注重园本研究成果的课程转化、项目转化和制度固化,如将“基于儿童生活世界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从目标、内容、序列、实施等方面,转化为以立体化、生活化、生态化为特色的3—6 岁多彩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如“发展生态学视域下家园生命教育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助推教师家园素养提升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专业标准以及助推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的生命教育指导课程,在携手共育的教育理念深化中助推生命教育在各个场域中的开展与渗透。二是在持续创新上,采取规划期内集中攻关“两翼”的策略,以研发的理念自加压力、持续创新,实现生命教育研究迭代升级。
其次,在“三研联动”基础上,园所提出园本研究的“四定”要求。“定规”,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任务,使得周周有教研、人人都参与、次次有任务。“定题”是指结合年级、班级和部门的实际,从“两翼”课题中确定具体主题。“定人”采取分布式文献学习共享、互动式研讨方式,由主持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参研教师分析见解。“定量”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专题论文和研究小结,每个规划期内从主课题中确定一个子课题。此外,园所还通过建立大小教研组、建立家园共育部、组建战略发展专家团队等途径,创新“上下联带”的具体方法。
(四)深化“三研一体”的实践路径
“三研联动”实践联通机制中,我们注重教研、科研、导研“三研一体”共同指向生命教育素养,从管理、规划到特色课程打造,不断以研发的理念持续创新,推动生命教育研究成果不断优化、内化,实现教育品质提升。
在“科研”方面,园所近年来先后完成“在园幼儿伤害事故的成因与幼儿园干预体系的研究”“基于儿童生活世界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发展生态学视域下家园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生命教育视域下幼儿启蒙德育的实践研究”等市、区级项目研究,生命教育探索的每一阶段,无不得益于重大项目研究的支持与成果的渗透。
在“教研”方面,我们建立“学校课程网络共享平台”,及时汇总更新“生命教育教师论坛”“生命教育教师课程资料平台”以及“生命教育课例分析平台”“生命教育课件汇总”等资源,将研究通过教育实践落地并有效共享,推动园所及教师队伍持续发展。
在“导研”方面,我们注重教研组教师和家长的合作研修活动,在幼儿园的引导、指导下,发挥家长专业和职业领域广泛的优势,与家庭和家长一起开展生命教育研究,建立起家校共研共育机制和研究型的家校关系。例如,近年来我们聚焦发展生态学视域下家园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构建了“家园合作教育教师指引专业标准”并通过“导研”全面渗透,作为教师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南。
科研、教研、导研联动推进,提升研究驱动的园所自主变革有效性。“三研一体”始终以幼儿生命教育为主题,实现了教育教学、教学研修、教师培训和成长的有机融合,通过“问题—课题—教研—实践—新问题”的循环推进,推动研究成果持续内化,为促进幼儿园的生命教育特色走向生命教育特色的学校发挥了重要的引航作用。
行动实践表明,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模式的“三联机制”不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而且通过转化应用、持续创新、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等机制所形成的园本知识,对于“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和成为研究型园所具有独特的价值。正是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推动我园不断积累并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应。“以变导研,以研促变”的变革导向型园本研究模式,以学校变革为价值导向,促进园本研究和幼儿园发展变革的深度融合,推动项目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落地与转化。结合幼儿园实情探索形成的具体操作方法也让更多管理者、教育者有向可循、有例可鉴,共同推动形成研究驱动园所发展变革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