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2024-05-25李晓云

关键词:问题导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

李晓云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问题作为数学的核心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桥梁。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學会主动探索,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带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颠覆以往被动、僵化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采用问题导学模式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概述问题导学模式的内涵特点,论述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问题导学教学的优势,分析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实践;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7-0044-03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时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教学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感受数学的魅力。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探究,部分教师设计问题脱离学生实际,缺乏逻辑性,导致学生欠缺构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问题导学是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获得知识,改变填鸭式教学及题海战术的旧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有效培养学生搜集、获取、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学教学现状

《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强调学生发展规律。问题导学模式呈现出以问题为起点,学生为主体的特点。问题导学模式摒弃传统单向灌输教育,激起学生探究热情,重视问题引导性,尊重学生提问权利,增强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探究性。小学数学课程应用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开展问题导学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教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导学教学现状,探索有效开展问题导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 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不足

1.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教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体现在设计问题模式化,提问问题形式化、肤浅化。数学课程中问题导学教学受到情境任务缺乏整合性与创新性、教师对教学活动与预设存在偏差、缺乏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忽视对教学难点的突破等多方面挑战。

2.数学课堂中开展问题导向教学存在应用细节把握不足、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过程逻辑性关联性不够重视等诸多问题。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教学存在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意识淡薄能力不足、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匮乏缺乏解题习惯、学生学习兴趣信心与创新意识有待加强等难点。

3.数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过时、教学模式落后、教学问题设计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行为重于形式,表现为新知导入提问导学行为牵强,新知学习时提问导答倾向严重。如在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新授课教学中,教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 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模式应用困境

1.课堂应用问题导学模式面临设计问题难度缺乏梯度、应用目标模糊、缺乏师生互动、重点知识讲解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不足主要为学校层面对数学教学育人目标认识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价值取向;教师教育理念与专业能力不足,限制学生学习路径;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错误,耽误学习空间。

2.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学模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包括: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不能有效体现学习难点;问题设计缺乏科学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3.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面临问题有:理解差距影响导学进行、获取数学关键信息不全阻碍问题解决、问题导学遇到相似问题学生容易出错等方面困境。数学课堂中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为:诱发点与知识点脱节,导致问题延伸方向偏离。教师诱发引导生成性问题时往往超出相邻知识过渡范围。如在角度教学中,教师设计诱发问题主要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组合方式创造更多的角,但引导学生思考时主观臆断,设计问题存在知识点脱节,未抓住知识连接点进行诱发提问,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学习。

二、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在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模式有助于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施问题导学教学存在不足。小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影响问题导学的开展,如何有效开展问题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师面临的难题。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学习统一的设计原则,从问题驱动引入探究与总结环节,优化教学设计,提升问题导向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模式教学设计

在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学模式是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从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情分析方面做好设计准备,通过整合零碎情境,积累教学资源,创设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情境任务,加强师生交流,制定课堂规则,控制教学时间。其次,从师生互动设计,课堂问题设置与学生自主探究方面优化问题导学教学过程。要注意做好自主预习,鼓励学生提问,培养质疑精神,开展课后总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再次,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数学教学要设计体现重难点的问题,设计启发性问题促进师生互动,注重提问技巧形成有效问题链。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如在数学与信息教学中,可以提问学生火警急救电话号码,通过举例生活常见数学现象来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基于问题导学模式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如在开展圆台教学中可以提问圆形与正方形相比的特点,利用数学工具在黑板上画出点旋转画出圆形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讲授圆台几何特征相关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

2.质疑是新问题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其探索思考,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时间单位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1年有365天。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制定提问教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整理疑问。如在开展加减方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经过自主预习提出案例相关问题,设计应用题如跳高比赛中第三名成绩1.39米的小刚比第一名的小军少0.06米,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设置方程未知数,提问如何用含有未知数的方程解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数学课程实施问题导向模式措施

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联系生活设计开放问题给学生提供提问讨论机会。第二,围绕数学学习目标设置有引申性的问题,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科学设计问题,发挥导学教育功能,转变课堂组织结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第三,将问题导学模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授课前优化问题,收集整理学生疑问,归纳整合新授课知识内容,授课中合理提问把握导入兴趣点,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关注课堂全过程,以知识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授课后灵活评价,及时反思,整理分析学生课后作业。

1.教师要围绕教材重点创设引起学生认知矛盾冲突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在教学被3整除的数时可以设计习题45÷3= __ 32÷3__111÷3=__。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被3整除数的特点,围绕教材重点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可以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圆锥体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体积的关系,使学生探究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课堂中采用问题导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分数教学中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应用问题导学模式需要考虑学生学习基础,设计问题要考虑不同学生知识理解应用能力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问题梯度性,如在圆形运动教学中,可以根据轴对称判断创设简单问题,引入圆形旋转相关知识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结合简单的问题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好的学习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效激發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契合《课标》倡导的理念。教师要加强对问题导学模式的理解,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问题导学设计,教学问题设置要具有趣味性、启发性与探究性,坚持以创新性与开放性为原则设计问题。问题导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问题提出,搭建解决问题框架,收集整理信息与问题解决总结评价等环节。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