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2024-05-25刘建欣

关键词:科学教学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刘建欣

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要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实验操作、课外实践等途径,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潜能,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7-0029-02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贯彻,小学教师已逐步意识到核心素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科学课堂不仅可以利用有趣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在重视科学知识建构的同时,学会学习,发展科学精神,发挥实际创造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进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标来进行科学教学,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而小学科学教师,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科学教育,并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与《课标》要求相适应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对其开展相应的教学,既符合《课标》的教育要求,又贴合时代所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不只是内容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方式的改革。从当前的教育形势来看,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认知规律,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探索新型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达成《课标》中所要求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标》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和科学态度,通过科学学习发展学生的人格,激发其创造潜能。而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为前提,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思维积极探究问题,不断提高动手能力,通过经历一次次科学实验的失败与成功,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以及本质,激发求知欲。

(三)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

科教兴国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战略,也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南。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通过学习科学可以获得较多的课外知识,这其中包含了大自然的秘密、生活中的小常识,以及科技的力量,例如风雨雷电的形成、浩瀚的宇宙、月球的秘密,新能源的开发、太阳能的利用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眼界引向更广阔的世界,而且可以拓宽学生与世界万物的接触面,丰富学习渠道,更能为以后物理、化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科学教育策略

(一)以情境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会学”,学而知之,则为其他素养的养成提供保障与推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会”,“主动”的学习意识和“自主”的知识建构。在小学教育中,探究性问题研究是小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学习模式,它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探究的欲望。情景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探究,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促进他们学会、会学,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磁铁有磁性”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纸蜻蜓会飞”的实验:把一根铁钉藏在纸蜻蜓体内,一手握着一根绳子,一手举着一块磁铁,让纸蜻蜓随着磁铁上下飞舞。生动有趣的魔术场面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以“磁铁能吸引什么”为主题进行合作研究。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磁石可以吸附金属”的特性。

(二)基于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方式,是一种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手段,多种感觉器官一起参与的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推动人类各种智能的发展。

例如,“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旨在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测水温度。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演示了如何确定水温。有些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总是会出错,或是温度计触碰到了杯壁,或是气泡接触到了底座,又或者是在测量的过程中,眼睛与温度计的示数不能相平,有些同学甚至将温度计拿出了水面测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不断地进行实践锻炼,允许他们犯错,更要利用他们的错误来指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以课外实践为载体,培育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不达到目标决不放弃,对科学探究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怀疑和实践的勇气。生活是科学的发源地,科学的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课堂上,大家要拓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把科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堂以外,在实际的生活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种植植物”课是一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其后的“根、叶、茎、花、果”等课程,均以学生课后的观察与笔记为依据。种子从发芽到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观察记录。培养学生管理花草、觀察记录的良好习惯。等种子长成树苗,还可以让各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组的植物长势最好,再进行交换和评比。通过奖励来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其科学精神。

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基础上,厘清教学的出发点,确定教学的目标,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在了解这些教学策略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有创意地加以运用,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