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策并举”持续推进学校阅读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05-25五常市实验小学薛亚丽
五常市实验小学 薛亚丽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1]。 实验小学一直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重点工作,自2010 年起,学校持续坚持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并于2018 年被评为哈尔滨市阅读特色学校。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彰显学校品牌特色,学校本着守正创新的原则,坚持“四策并举”,不断将阅读工作向纵深方向推进。
一、完善升级“四级书库”:全场景阅读氛围营造
(一)打造阅读空间
学校阅读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关乎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效,同样也关乎全民阅读的整体质量[2]。为了让学生与好书邂逅,让阅读随时随地发生,学校一直致力于优质阅读空间的打造,不断完善“四级书库”,即学校图书馆、楼廊图书架、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房。 不断为学生优化校园“大环境”,美化班级“小环境”,打造家庭“内环境”。2021 年,学校新建了近600 平方米的图书馆,充实图书7 万多册,专人管理,全天开放。学校楼廊及班级书架也全部开放,学生可随时将喜欢的书带走阅读,归还不限时。
(二)建设家庭书屋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家阅读。“家庭小书房”优质经典图书和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便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学校积极推动家庭书房建设,开展“晒晒我的小书架”活动,将家庭书屋、家庭书架的照片在楼廊宣传板上进行展示,并进行“家校携手共育书香赋能成长”家庭小书坊互访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 随着“四级书库”的不断升级,书香逐渐弥漫于各个场景,与书相伴成为新风尚。
(三)落实全面管理
除了注重“硬件”设施,学校还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将读书工作建章立制,纳入考核,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与办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阅读小组,校长负责全面管理,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认真落实,将读书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全场景阅读成为一种学习、工作方式。
二、打造阅读联盟团队:全人员专业阅读引领
(一)校长读书共同体领读
爱读书的校长是最好的阅读引导环境。学校组建了校长读书共同体,共读与自读相结合,校长们轮流做主持人,组织全校教师读书交流,并将自身学习的内容、体会与教师们交流和分享。《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我的教育理想》等诸多教育类人文类书籍的阅读,帮助校长们练就了一双识得教育管理真谛的慧眼,正确地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 校长们不仅向有字之书学习,还向无字之书学习,积极与教育专家、管理专家进行交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并积极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
(二)教师团队导读
教书与读书是一体两面,要教书必读书。 引导学生读书是一所学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 学校引导教师明确“读书是在借经典之力助力学生成长、助自身成长”的道理。独行快,众行远,学校以学年组、学科组为单位,组建了12 个教师阅读团队。 连续16 年为教师们订购《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音乐教育》等专业期刊杂志,充实教师专业知识。 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如《朗读手册》《完整的成长》《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等。坚持每月开展教师读书论坛活动,每学期初开展教师读书汇报。多年的坚持,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更加敬畏,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点灯人。
(三)家长同盟共读
家长的态度决定着孩子阅读的效果。 为此,学校大力宣传“最好的家风是读书”,倡导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成为阅读的参与者。通过家长会、家长大讲堂、家长开放日等途径,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成功的关键条件是“爱读书”。 通过教师专题讲座、家长经验分享、推荐家教类书目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开展与读书相关的展示、比赛时请家长到场, 让家长现场感受读书带给孩子的变化。每一届校园读书节,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对评选出的“最美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并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书香家庭事迹。2023 年4 月,学校被授予黑龙江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称号。
三、构建阅读课程体系:全学科多元阅读融合
(一)开设读书课,提升阅读质量
很多经典的童书的内容并不浅显, 其中的生动性、趣味性、深刻性像是沉睡在璞中的美玉,如果不点破,是难以被学生发现的。学校将学生读书活动纳入到校本课程计划之中,专门开设校本读书课,并逐步探索出课外阅读五种基本课型:读前推荐课——重在激发阅读兴趣,学习推荐方法; 读中推进课——重在引导学生把书读完、 读精、读细;读后汇报课——重在展示分享阅读成果;读书方法指导课——重在读书方法的专项学习训练;绘本阅读课——重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每种课型各有侧重,让学生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由基础性阅读逐步走向深度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二)探索语文课,践行“大阅读”
书香校园的建设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其核心内容是语文教育教学活动[3]。2021 年11 月,在五常市教育局的倡导下,学校开始探索海量阅读活动,课内课外相结合,采用“1+X”的方式,在语文课教学方法上做减法、教学内容上做加法。课内,语文教材尝试采用单元导读课、单篇精读课、群文阅读课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 课堂上减少琐碎繁杂的分析讲解,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内“海量”阅读。“海量”的阅读内容包括组内教师自编的类文阅读、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和整本书阅读。课外,读讲、读写、读背、读演等多种活动坚持长期开展。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明显增加,表达能力有所增强,不仅乐读爱写,更是善谈自信。 现在,学校以语文课本为主体,课内课外为“两翼”的语文“大阅读”特色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
(三)融合其他课,实现知行合一
学校鼓励学生“读书”,更倡导学生“实践”。 学校将阅读课与劳动课、体育课相融合,与社会实践、科创、稻乡等其他校本课程相融合,在社会实践、劳动体验、科技制作、研学旅行、体育社团等活动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来做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汇报者,在实践中提升素养,培养能力。 例如,践行“读书与体育相融合”理念,组建运动队,努力构建运动队文化,带动全校学生开展不同层面的体育和阅读活动, 形成了有实验小学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阅读+”的形式,开展“阅读+学科”活动,打通“学科阅读”与“教与学”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科全覆盖,更好地促进学科融合。
四、开展阅读特色活动:多维度阅读展示推进
(一)读——好书相伴,养成习惯
古今中外书籍浩繁,那些历经历史的淘洗依然常读常新的经典是学生阅读的主体。 学校分年级、分学期向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避免学生读书的随意性,又给他们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阅读习惯需要培养,更需要坚持。学校坚持开展“百日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鼓励学生“晨读”“午读”“晚读”“节假日大阅读”;要求教师坚持每天布置一定数量的读书内容;要求学生坚持每天“作业式”晚读,且读书时间至少半小时。 为学生搭建阅读展示平台,连续14 年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实现了80%的毕业生读书在100 本以上的目标。
(二)诵——读诵结合,丰厚底蕴
经典诵读,启智润心,难在扎实,贵在坚持。 自2013 年起,学校将每天早晨课前10 分钟定为晨诵时间,低年级读经典童谣、童诗,中年级读经典诗词,高年级则适当加入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和现代诗等。 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会对各班的诵读情况进行验收,大部分学生每学期背诵积累诗文数量能达到3000 字以上,多则上万字。 小学毕业,大部分学生积累量基本上都达到了5 万字左右。为分享学生背诵积累的成果,学校每年5 月份组织毕业学年进行诵读积累汇报展示,并邀请家长参加。 对于学生积累的古诗文数量和诵读水平,与会的家长和教师说得最多的就是“震撼”。
(三)演——读演结合,体验阅读
课本剧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展示书中的神奇世界,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校将“编演课本剧”作为“读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常规活动来开展。班班成立小剧团,每学期以不同形式进行展演。展演剧目超过400 部,参演人数累计超过4000 人,全校大部分学生都有过参演课本剧的经历。很多剧目在学校网站上都有较高的浏览量,一些优秀剧目还在五常电视台“百姓舞台”栏目中播出。
(四)写——读写结合,写好文章
古人读书讲究“入书”与“出书”两种方法。为了实现从“入书”到“出书”的过程,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学校要求每班将学生的读书感悟与日常生活中的见闻记录下来,集结成册,装订成班级的作文集;要求学生“每周一记”,倡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目前,全校学生作文集已装订300 余本;《养正》校刊已发布40 余期;《小雪花》《新作文体系》《小学写作》《中国散文集》等杂志上均能看到学生的佳作。
(五)讲——读讲结合,练好口才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校将阅读作为口语表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坚持开展“读讲结合”系列活动,如天天故事会、好书推荐官、演讲比赛、辩论会、看图说话比赛等。
最是书香能致远。 14 年的坚持,实验小学师生在阅读之路上且歌且行,收获颇丰,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