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的三重审视

2024-05-24刘书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历史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奋斗目标。基于历史向度出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国经历了以革命追求共同富裕、以制度变革探索共同富裕、以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以及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实质性进展的漫长历史时期,形成了完整清晰、严谨合理的共同富裕理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要在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人民群众为社会基础和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引擎的根本原则上,加快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乡村振兴为关键、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需要的实践进路,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4)02-0077-05

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19。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全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从历史维度、原则维度与实践维度出发,全面审视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对于有效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演进

消灭剥削贫困,建设一个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的社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理论,并且积极实践推动共同富裕,形成了鲜明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追求共同富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共同富裕理念与实践的早期探索。早在1915年,陈独秀就指出,“财产私有制虽不克因之遽废,然各国之执政及富豪,恍然于贫富之度过差,绝非社会之福”〔2〕,这体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思考。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意识到,要想彻底改变当时中国千疮百孔的社会面貌,就必须以革命途径推翻“三座大山”,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民族独立与共同富裕的道路。1921年7月,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首次明确指出,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共有”,“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多县做了长达32天的农民运动实地考查后,深刻认识到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作用,于是通过采取“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等措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了土地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又多次修改《井冈山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充分肯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根据抗日根据地的实际财政状况,提出“自己动手”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保障物资供给,为农民减轻负担。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发布在广大农村中掀起土地制度改革的热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总之,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在革命老区、解放区等局部地区领导人民实行土地革命,逐步有限地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制度变革探索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以制度变革推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探索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国家主权面临严峻挑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党的首要任务。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行土地制度改革,有效防止了农村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1953年党中央制定并执行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随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在印发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这一概念,指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4〕。1955年,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要实行“大家都有份”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八大又拓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目标,将工作重点延伸至工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国防的现代化发展,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从而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先富带后富推动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以先富带后富的一系列举措,使人民尽快富裕,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新的认识,赋予了共同富裕新的内涵。1978年,针对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他指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5〕149,“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5〕265。这从本质上论证了共同富裕目标与过程的差别,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1988年,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全国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抓住机遇发展起来、富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先富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带动和帮助后富起来的中西部地区,最终达到全国共同富裕。这两个大局遵循了先富带动后富的非均衡发展经济规律,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地区优势发挥受阻的弊端,以局部试验、渐次推广的策略使得经济发展起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373。总之,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丰富了共同富裕理论,为制定党的共同富裕政策奠定了社会基础。此后,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进一步发展了共同富裕思想,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更充足的物质基础。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实质性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6〕的决心,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视角全面、系统推动共同富裕,逐步明确了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实际,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新时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这是党对共同富裕理论的创新,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属性。共享发展理念回答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问题,要求促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九大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8〕28,到那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9〕;第二步为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彼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8〕29。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则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20作为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从而极大地彰显了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的决心与信心。

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一)党的领导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10〕党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根基和丰富执政经验的百余年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富裕是其重要历史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如何用中国方案实现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不仅能够更加针对性地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能够通过灵活的政策调整和长期规划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必须惠及全体人民,绝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果实。而中国共产党从过去到现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可以说,党的领导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坚实后盾。

(二)人民群众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其面临“富裕”和“共同”的双重挑战。因此,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体现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而广大人民群众既是共同富裕的受益者,也是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必须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聚广大人民群众智慧和勇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进共同富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促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科技创新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

当前,尽管我国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共同富裕的“火车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11〕。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核心战略,是推进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撑,无论是从共同富裕的内涵解析还是从实践路径来看,科技创新都必然嵌套于共同富裕的全景图谱之中,并且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动力引擎的角色。其一,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新科技的引入和应用深刻影响着各类生产力要素的创新性变革,社会生产力正实现着指数式的发展,为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提供了强劲动力。其二,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科技创新催生出的新动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支撑,一批新的产业形态蓬勃兴起,正发展成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而在新科技的冲击下,我国传统产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通过淘汰落后技术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提高我国产业整体水平,有力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其三,科技创新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12〕科技创新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广泛全面的,体现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其不仅能够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与服务的成本门槛,推动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平民化,从而使得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领域、更多方面的发展成果,还能够突破各领域各行业发展的上限、桎梏,开发源源不断的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让人民享受更加优质的发展成果。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推进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共同富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的,而高质量发展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推进共同富裕,首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要持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至合理区间,加大社会保障、税收、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方式的调节力度,规范居民收入分配秩序,优化财富和收入的分配格局,从而在制度层面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要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落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助力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最后,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为其提供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乡村振兴为关键推进共同富裕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共同富裕,乡村不能掉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整体框架中,强调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首次提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这意味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入了新阶段。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关键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要巩固和拓展我国脱贫攻坚的宝贵成果。首先,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衔接机制。要通过定期走访、排查及时发现返贫风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从而继续精准施策。要扎实做好帮扶衔接工作,统筹开展评估、考核、评价、调整,强化考核成果的运用,督促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从而持续推进脱贫地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其次,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聚焦脱贫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快脱贫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要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在健全农村公共服务的设施、质量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养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保障农民享受基本服务权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再次,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要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集体性收入。要有序规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村土地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提高经营效率效益,增加土地承包户转让土地经营权的租金收入。最后,要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不断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进程,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而形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三)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需要推进共同富裕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需要。为此,首先,要建设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体系。要建设包括科教融合、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前沿、使命导向的战略科技体系;市场导向、企业为主的产业创新体系;要素集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功能完备、覆盖广泛的创新服务体系;多元参与、高效协同的创新治理体系,并在子系统间建立密切联系,以切实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其次,要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强化高水平科技知识的普及。要积极推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高水平科技知识的接受和应用水平。企业作为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高水平科技知识普及的主体,以充分发挥企业在高水平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使其助推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之路上加速前进。再次,要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于民。要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打造出来的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如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提高资源配置的公正性,推动社会各阶层共享高水平科技发展带來的成果,不断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最后,要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科技支持。要通过高水平科技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保障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陈独秀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9.

〔3〕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62.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745.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5.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62.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3.

〔12〕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201.

责任编辑 徐 芳

〔收稿日期〕 2024-03-11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KYCX23_3197)。

〔作者简介〕 刘书文(1997-),女,四川成都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历史演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欧美国家媒体自律制度的发展和革新
论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