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历史 明心育人

2024-05-24梅红

高考·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梅红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德育能力是最为关键的。自古有云“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必然需要重视德育,以德育为首。高中阶段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高中历史课程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平台,教师应当重视历史的德育价值,积极落实德育。本文论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德育教育的问题所在,随后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有“鉴往知来”的作用[1]。学习历史,能使人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历史彰显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道德理念和思想认知,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核心学科。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历史课程德育价值越来越凸显。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历史,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德育思想和能力,以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2]。新时代的教育中,各个学科都应当围绕德育目标。而历史能从不同角度揭示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这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尤为重要的。高中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个性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此时学生会有迷茫、困惑,更会对未来产生疑虑,而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历史学科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滋养他们的内心。学生的品德和思想的成长需要优良的环境以及资源的熏陶,而历史课程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宝库,凸显出很多优良的品质、情怀以及精神,在历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就能从德育角度思考历史,从历史轨迹中感悟重要思想和品质,久而久之就能不断熏陶学生内心,促使他们内心健康成长。

其次,德育教育能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品味历史,优化思想和精神。历史是一门值得品味的学科,它从客观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為学生呈现出真实且综合的历史进程,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学习历史的同时,鼓励他们从德育角度理解人物精神,感受民族情怀,这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历史的趣味性、人文性,也能引导学生追求优良思想,品味积极精神,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高中生能在良好的德育中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历史学科中有突出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些素材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使他们更加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理解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实施。如此就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感悟民族文化的力量,在历史精神和人文品质的影响下更加积极地学习,以树立远大目标,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重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德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已经成为根本任务。高中阶段是学生面临高考的关键阶段,对学生的学科能力及综合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此时受传统应试理念的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德育教育环节,高中历史课堂在推动德育渗透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过程流于形式。受高中升学压力的影响,历史学科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被重视,加之历史学科分配课时少,学生对历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在此背景下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就一直被忽视,教师更强调历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忽视其德育价值,或者即使开展德育教育,也只是简单地讲解或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样德育教育就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佳。

第二,德育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受填鸭式教育方式的影响,教师对于历史这种理论性强的学科,在教学时多以知识点罗列和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取知识、记背知识,学习主动性不强。而此时的德育教育也与历史学科教学一样,都以理论性讲解为主,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其本质,不能感悟德育的思想精髓,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德育教育评价不够全面,影响德育实践性。评价在德育教育中十分重要,德育评价是以学生发展性和全面性为核心的,但当前教育中评价更倾向于片面的、以教师为主的评价,评价也多以理论内容为主,并不能从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维度给予客观评价,如此,就使得德育过程缺乏实践性,学生无法知行合一,影响学生德育思想的整体发展。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高中是学生形成优良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时期,是学生形成优良人格的核心阶段,此时对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思想引导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当积极利用,以全面推动学生德育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积极氛围,渗透德育理念

德育教育是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的。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在校学习时间长,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教师是与学生很亲近的引导者,他们自身的德育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历史教师具备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了如指掌,但如果历史教师不注重自身的德育素质,就会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不良影响[3]。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历史专业上引导学生,更要从日常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影响学生,用积极、主动的态度营造欢快、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充分感受良好德行的熏陶,感悟德育理念。

以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为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石器时代到夏商周的演变,再到秦汉等,无不体现了文化的延续与统一。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不能只讲家国变迁或文化传承,而是要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华夏文明的真谛,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历史知识或历史事件提出的疑惑或困惑,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进程,帮助他们排除困难,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轨迹。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及时反馈,以阐明自己的态度或想法。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示范,给予学生尊重和礼遇,让学生充分体会良好道德品质如何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由此就能逐步渗透德育理念,促使他们认识德育,理解德育。

(二)挖掘德育素材,丰富德育认知

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容纳了古今中外诸多历史内容,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历史认知,提升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但仅仅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是不足的,每一件历史事件或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学生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去理解历史,感受人文思想和民族情怀,从德育角度去挖掘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真相。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有效分析和理解,更好地立足历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以高一必修上册《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为例,秦朝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秦实现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促进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统一后却实施暴政,对历史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于学生而言,秦朝兴起与衰落的过程中有很多重要的德育素材,如商鞅变法中“徙木立信”所宣扬的诚信等,都能对他们有所启发和影响。教师可以依据秦朝的发展和衰亡过程,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更好地形成德育认知。如为什么秦朝会统一度量衡、文字和钱币?为什么商鞅变法后秦会奖励耕战?等,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分析中,学生就能充分理解其中的道德思想,客观地看待秦朝的发展变化,有效地形成德育思想。

(三)积极应用史料,实现价值引领

历史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现鲜活的历史,让读者能了解历史的真相,正确地看待历史[4]。但是高中历史课堂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教师都只以教材为主,忽视史料的融入,学生在没有足够史料补充的前提下,学习过于理论化的历史知识,难免过于晦涩,更无法激发他们内心对历史思想和历史观念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忽视历史史料的应用,而应当积极主动地渗透历史史料,通过更加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历史本质,了解善恶美丑,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以高一必修上册《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为例,这一课引导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制度与社会发展状况,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思想,提升民族自豪感。在初中階段,学生就已经学过隋唐盛世之说,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名呢?这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文制度密不可分。但是教材中罗列的内容或说明的过程不够具体和直观,所以教师可以引入更丰富的史料,让学生深刻地感受隋唐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感受优秀的文化内涵。可以引入一些著名人士参与选官的经历或故事,还可以引入关于当时的赋税缴纳与前朝的具体差异等资料,让学生能具体地、直观地、详细地了解这些制度和政策。通过史料的应用,历史就不再陌生或晦涩,而是更加真实、丰满,学生也能从中感悟优秀的人文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开展历史探究,深化德育思想

高中是学生发展高阶能力的关键阶段,此时学生学习历史,并不会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他们渴望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去了解历史的真相。而历史轨迹与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密不可分,在历史长河中,道德思想的追求对社会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要想深入了解历史,就需要从历史探究着手,借助历史事件看清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人文追求,如此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深化德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挖掘,从多方面了解历史内涵,品味历史认知,最终形成合力的德育思想,促进对优秀思想的追求。

以高一必修上册《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引导学生了解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事迹,认识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晚清时期我国社会动荡,外来侵略不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不仅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还有八国联军侵华等,也有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等挽救危局的努力,那么为什么晚清时期会出现如此动乱的局面呢?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从中体会重要的德育思想。比如鸦片战争是如何打开中国大门的?外国社会当时如何发展?清政府又如何闭关锁国?国内社会矛盾如何激化等。依据这些内容的探索,学生就能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背后意味着的深刻涵义,还能看到诸多优秀志士,如林则徐等,是怎样挽救破败的社会。于是他们对民族的情感就会升华,逐步理解当时有着先进思想的人们是如何为国为民的,深化道德追求。

(五)运用辩证思维,优化德育能力

历史是客观发生的过去的事件,往往具有多面性,并不能一概而论[5]。在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过程中,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客观判断。而要想正确地看待历史,不盲从他人观念,学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要求学生能以变化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事物,能看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能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用辩证思维来看待历史,就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判断历史的对错,而是要综合起来,客观地看待。同样,历史渗透的德育观念也是如此,教师要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促使他们能更加公正、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及道德思想,不感情用事,能清醒地抓住道德本质,提升德育能力。

以高一必修下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为例,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和思想的内涵,理解其在美国、俄国、意大利等国的扩展。资本主义在历史长河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我国,它虽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但并不能一味地否定它的价值,而应当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古文明进程中的封建制度、奴隶制度,然后再去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总结其优势,分析其存在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发现不同社会制度所存在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每种制度的优点与缺点,这比盲目地批判资本主义更加能深化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分析、总结与推理中,学生能逐步客观地看待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学会问自己: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制度?这样的社会制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据此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历史本质,深入地感悟其中的道德思想和人文追求,深化德育能力。

(六)加强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历史源于生活,历史的长河由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轨迹组成[6]。要想感悟历史中的道德情操与价值思想,就必须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在实践中内化道德思想。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与行为发展统一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性教学,不仅会降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更会影响他们对道德思想的理解,如此无益于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结合历史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历史认知、品味历史观念、感受历史精神,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行合一。

以高一必修下册《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教学为例,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经济全球化有机遇也有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也逐渐出现了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性,这些在生活中有着鲜明的表现,而这样的成果也来之不易。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眼见证经济高速发展的样态,了解社会信息化的状况,并体验文化多样性。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探访机器人研发机构,了解信息化背景下,机器是如何助力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还可以组织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找出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寻访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体验不同的文化,如到不同的文化馆,看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还可以到历史博物馆,寻文化的变化与更迭。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轨迹,也能全面地感悟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形成深刻的文化认知,尊重世界各国文化,并在文化的引领下积极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能力推动社会向好发展。

(七)优化综合评价,推动身心发展

高中生正处于自主能力发展的黄金期,此时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渴望得到肯定与鼓励,而排斥说教与命令。虽然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但其引导的过程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同样也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德育,建立良好思想。而评价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在评价中纳入德育内容,充分地将德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好的德育教育。所以教师要优化评价内容和方式,纳入德育思想和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反思自我,客观看待他人,从综合的评价中更好地理解历史中的德育思想,全面推动身心发展。

以高一必修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为例,这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及问题。在学习该课时,教师往往会安排学生对比苏联、东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不能只从专业性角度去评价学生,也要从德育角度实施评价,以引导学生深入道德思想,提升个性品质。比如评价学生对不同国家社会主义的认知是否全面,在了解不同社会主义制度时,学生是否能从文化角度、人文角度去分析、探索,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是否明确,他们能不能从本质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和追求的目标,这对于他们这一代人有怎样的影响。纳入这些德育评价元素,学生就能深刻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奋斗的目标,理解家国情怀,感悟不懈奋斗的追求。此外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评、小组评价等,让他们在更全面、更多元的依据下审视自己,找到自己学习历史的问题所在,明晰自己对于历史的思想、价值观念理解的欠缺之处,有效地进行反思并促进身心积极成长。

结束语

优良的品德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本,人才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良好的品质与思想。因此,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历史学科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纳入德育教育的历史课堂才是充满教育灵魂的课堂,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感受独特的历史价值,更能从中汲取优秀思想,熏陶个性品质,实现自身素养的有效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落实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渗透到历史课堂的每个环节,营造积极的氛圍,用良好的行动渗透德育理念,有效利用课本,挖掘历史素材,不断丰富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同时要积极地应用不同的史料,帮助学生感悟思想价值,开展历史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深化德育思想,同时还可以运用辩证思维,开展辩证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分辨什么是真善美,然后要注重实践的落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如此才能促进知行合一,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最后,教师还不能忘记综合评价的落实,要通过全面、客观且科学的评价,让学生学会自省与自立,构筑健康的思想与精神支柱。只有将德育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历史课堂,历史才能熠熠生辉,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最终成长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祯银.浅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21):54-55.

[2]陆健.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J].吉林教育,2022(19):26-28.

[3]贾晓龙.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1):63,65.

[4]孙鲁迪.以史育人德育共进:刍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130-131.

[5]魏存霞.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路径分析[J].高考,2019(12):5.

[6]高智.德智并举:浅谈高中历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学周刊,2021(21):55-56.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