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量感培育策略

2024-05-24陆河县教师发展中心李碧兰

师道(教研) 2024年3期
关键词:量感实践经验培育

文/陆河县教师发展中心 李碧兰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学生对数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敏感度和准确感知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量感对于他们后续数学学习的成功乃至生活中的应用都至关重要。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些培育小学生量感的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量感知能力和计算准确性,帮助建立量感。

一、创设真实情境,提高直观感知能力

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我先跟孩子们玩了一个“击掌”游戏,当他们玩得兴致盎然时,我适时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刚才我们玩击掌游戏时,哪两个面相碰了呀?”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说:“手掌面。”以此引出我们的手有手掌面,数学书上也有封面,在我们的身边还藏着许许多多的面,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为认识面积做好铺垫,建立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创设这种真实的游戏情境,直观感知的方式,学生体悟到“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提供实践经验,加深认知理解能力

提供具体实践经验是培育小学生量感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教师可以组织实际操作、观察、测量等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感性经验,让枯燥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简单易懂。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减缓难度,在课的引入部分,我就让学生用手比划1 厘米、1 分米、1 米的长度,然后展开想象:10 米有多长?100 米有多长?1000米呢?“千米”这一概念自然而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我顺势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跑道上先估一估,再利用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亲自量一量,再走一走,谈一谈感受,亲身体验10 米、100 米、1000 米的长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眼目睹“千米”这个量的建构,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适当的迁移、拓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有话可以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处于自主参与的氛围中。最后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回归于日常生活,如:请你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这样积累实践经验,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加深对量感的认知理解。

三、加强估算训练,提升用眼测算能力

估算是对结果进行非精确的、大致、大概的猜测,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操作步骤,小学阶段出现较多的大概就是数量估计(估数)、计算估计(估算)和测量估计(估测)等几个方面的教学。学生在初次接触估数的时候,往往会认为随便叫一个数就可以了,容易出现毫无根据的瞎猜现象。此时需要教师的适时介入,解释估数的意义是进行合理的猜测,也就是与实际结果越接近,估得就越准确。通过估算训练,学生初步形成比较、估测等基本技能,在估一估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创造估算方法,推理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量感也在悄无声息中得到发展。

四、引导自我反思,加强自我评价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也是培育小学生量感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冰箱的体积大约是1.2();一个集装箱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4(),体积约是54();人一次大约能喝下500()水等。在解决这一个个实际问题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从而加强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价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并及时进行调整。通过这种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本质,形成表象,更有利于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量感水平。

猜你喜欢

量感实践经验培育
反复感知 培养量感
中国共产党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演进与实践经验
兼收并蓄
核电站一回路水压试验实践经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法国养老服务认证工作的实践经验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
国外个人数字存档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