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思考

2024-05-23王小金

互联网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建设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出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便捷。但是,网络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却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网络上不仅有正能量的内容,也有负面的信息,这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出现了较大的风险。基于此,本文从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分析及应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

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维护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任,要以党的思想理念为指导,在校园内传播网络正能量,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学生构建一个风清气正的校园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和价值取向,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1. 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国家安全稳定发展

意识形态安全与人民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长治久安有一定的联系。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也逐渐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有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也能进一步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促进学生更好成长[1]。

1.2 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需求

要坚持社會主义办学方向,让学生能够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使高职院校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形成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新格局。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技术,并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讲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从多个角度和方向激发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舒适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实现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品质、专业过硬人才的最终目标[2]。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要想发展,社会要想进步,就必须重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当代学生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思想觉悟,才能推动社会进步。面对网络空间原居民的新群体,高职院校更应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下形成良好的价值理念,优化媒体意识,提高责任担当,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分析

2.1 缺乏网络法律意识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文化多元性挑战。例如,网络上可能会存在不良思想,若是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对于随意跟风评论、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部分学生可能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只是起哄,无关大雅,但却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一些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法规。此时,如果教师、学校、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可能会被网络平台上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进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作出令自己、家人、教师追悔莫及的事情。

2.2 缺乏与网络法律法规课程的融合

高职院校对于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教育缺少与法律的融合。例如,部分政法类专业院校虽然很重视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认知,也开设了“民法”“法学概论”等课程,但是对于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来说,只有专业理论课程,如“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概论”等,这些内容的重点在于网络安全教育,没有涉及法律法规等,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而言存在较大风险[3]。对此,教师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教育时,应当将其与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因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属于法律、网络的延伸,也可以说是高度融合体,所以,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网络意识形态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提高网络信息素养。

2.3 网络信息复杂化和多样化

网络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现实社会的一种拓展。网络传播方式复杂多样,包含的海量内容,每分每秒都会涌现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不仅有正面,也会有负面,甚至还有许多具有危害性,如非法、暴力的信息,这些危害性信息的传播,必定会对人们的三观认知、价值取向造成较大的影响,还会阻碍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4]。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对于网络存在较大的好奇心和兴趣,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摸索,但又缺乏分辨信息好坏的能力,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入又是悄无声息的,学生可能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感染”,从而形成拜金主义、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

3.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应对思考

3.1 完善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理论建设,规避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高职院校要想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工作,应该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加强学习网络意识形态相关理论知识,要求教师自身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具有先进的思想,然后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教育工作,结合新媒体技术,让理论知识化难为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5]。

其次,强化意识形态理论的有效性,通过案例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意识形态理论,以及灵活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学生形成功利主义等不良品质。

最后,开发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特别是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形态理论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理论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其中,从而优化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规避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3.2 建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校园媒体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情感

传播载体单一化和缺乏对新媒体的应用,是当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建立网络意识形态校园媒体中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传播,同时科学运用新媒体技术,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和价值。

首先,借助抖音、微博、微信、QQ等平台建立校园媒体中心,以此来实现多渠道的有效传播,进而解决传播载体单一、推广不给力等问题[6]。另外,与传统宣传、推广方式相比,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立体化宣传,也能结合高职院校的热点、学生的日常生活,做到关注、关心、关照学生,从而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推广紧跟学生步伐的目的,牢牢占据舆论的核心位置。

其次,突出校园媒体中心传播优势,使其能够相互促进。通过各个媒体平台进行引流,使意识形態建设和思想文化推广能够从各个方面覆盖和渗透,打造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主阵地,并融合抖音、微博、微信、QQ等软件的引流资源,确保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互补宣传,再利用文字、音频、图片等形式加以融合,使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阅读,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最后,创新高职院校校园媒体中心。如今处于新媒体时代,应当体现互联网思维,在此背景下,发挥主流引导价值,促进互联网和校园的深层次融合,然后再通过校园直播、微电影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方式来渗透意识形态建设内容[7]。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也能借助情感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正确引导舆论方向,协助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3.3 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方式,体现“以文化人”的魅力

以往的应试教育,无法满足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真实需求。所以,高职院校还需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积极创新和优化意识形态建设方式。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多组织学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例,学校可以组织讲座、辩论赛、看电影、看纪录片等形式宣传红色文化,也可以在线上组织打卡学校活动,联合线上线下引导学校积极参与,在此基础上,大力宣传红色文化精神,鼓励学生树立求真务实、吃苦耐劳等良好精神,通过这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防线。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应该将意识形态建设与高职心理课程、思政教育联合起来,这些课程都非常有助于开展意识形态建设。通过这类课程加强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坚定不移地完成自身的责任和使命[8]。

3.4 打造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团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团队对于建设工作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首先,教师需要进行定时定期的培训,提高意识形态教育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并要求教师将其与意识形态内容相融合,这样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防线,也可以促进教师的进一步发展[9]。另外,教师自身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使自身成为学生的榜样。

其次,提升个人信息素养和信息水平。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大数据的优势开展教育工作,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扩大学生的教育覆盖面,让更多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最后,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来说,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坚定政治立场,不轻易被舆论控制,明确意识形态方向,将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和科学性。

3.5 宣传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明确责任制度体系

为保障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提高建设水平,高职院校应当优化、完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制度体系,同时,借助制度体系明确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到实处。

一方面,实施宣传动员工作,让校内教师、学生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如在建党节、青年节等富有意义的节日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意识形态建设内容,以此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师生主动参与[10]。另外,高职院校领导层也需要对其加以重视,给予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投入,确保建设效果。

另一方面,推行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责任机制,要具体落实到个人身上,避免职责不清而产生相互推卸的情况,而且责任机制也能激发领导层、教师等各个主体的参与意识,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建设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等平台已覆盖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网络意识形态也受到了多元化形态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此,高职院校领导层、教师都需要重视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并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积极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促使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军.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J].法制博览,2023(26):21-23.

[2]魏静.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及对策[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3(16):26-28.

[3]王玮.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3(8):130-132.

[4]刘其琛.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9):107-110.

[5]李千乔.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4):82-85.

[6]赵振宇.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下), 2021(3):67.

[7]魏孔鹏,谷洪彬,李啸龙.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研究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2): 225-228.

[8]陈蕾,苑晓雪.融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14):42-44.

[9]严剑冰.关于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思考[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1):48-50.

[10]鲁程程.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新媒体研究, 2020,6(1):69-71.

作者简介:王小金,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研究(编号:21G10);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双百人才”项目;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创新项目。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