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声音处理”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4-05-23张佳佳

新闻潮 2024年4期
关键词:课程实践新媒体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张佳佳,福建闽南理工学院助教

【摘 要】本文以“数字声音处理”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困境,探讨基于新媒体背景的教学改革重点,经过前期的一系列教学探索及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分析,将课程的教学设计分为四大模块并进行实践,最终总结出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声音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经验,以期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升级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声音处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音频设计

“数字声音处理”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面向实际应用的专业课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对声音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声音处理和制作技术,提升学生的新媒体运用意识,激发其艺术审美能力和创作敏感度。在新媒体与时俱进的今天,“数字声音处理”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目前国内不少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均开设了声音处理相关的课程,如何针对现阶段的教学困境进行突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数字声音处理”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困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声音处理和设计在视听作品中的气氛渲染、情节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使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视听艺术的独特魅力[1]。“数字声音处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视听艺术修养以及对声音的认知,训练学生“数字声音处理”和制作的技术,掌握“数字声音处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练进行影视录音、新媒体声音编辑与后期混音处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进而为新媒体及影视创作行业打造一批高精尖的优秀专业人才[2]。

(一)课程教学现状

“数字声音处理”是基于“视听语言”“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等前期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而设立的。传统的“数字声音处理”课程教学,一般是以教师课堂演示、学生练习操作的模式为主,注重软件Adobe Audition基本知识的讲解,训练其基础软件操作技能。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仅能够初步掌握Audition软件中基本工具和命令的使用,而对于实际应用则存在相对的不足。现阶段,各大高校非音乐类专业“数字声音处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运用网络上现有的音频资源及音效素材,为去掉音频(消音)的数字短片进行声音处理和设计[3],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及影视行业对声音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教材滞后、可供选择的资料较少等,实践内容脱离现阶段的行业需求,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效果层次分差过大[4]。个别同学平时大量阅片(包括短视频等作品),故实践创作得心应手;部分学生对数字声音在新媒体及影视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沉浸感认知不足,所以作品流于表面;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阅片量过少,作品從头至尾仅有一长段背景音乐,声音的融入过于机械化。

(二)课程困境所在

1.音乐理论基础的缺乏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多为美术类艺考生,其主要接触的是美术设计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一般很少接触声音处理与设计所需的音乐理论基础。个别同学尽管曾学过相关器乐与声乐,但对于音乐理论方面接触和了解仍然有限。在新媒体及影视声音创作过程中,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音效(如雷电声、脚步声、敲门声等),学生往往凭借过去有限的音乐认知选择视频画面的背景音乐,有的甚至是选择了与作品基调背道而驰的音乐,影响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2.声音分析能力的不足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科特点,更侧重于对视觉艺术的把握,忽视了对于跨学科分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很难理解新媒体作品及影视作品深层次的主题和内涵。尽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涉及不少新媒体及影视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任课教师往往更倾向于视觉效果、色彩表达和影视技术的讲授,较少涉及新媒体作品及影视作品的内涵深度分析及拉片解构等。因此,在进行作品的声音合成处理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音效叠加处理,缺乏声音和画面的统一,无法完整传达作品主题思想。

3.声音创意思维的限制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更倾向于参考模仿和拼贴组合,缺乏“数字声音处理”课程在实验环节的实践性和真实性,限制了学生对于声音设计的创意思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独立探究等职业素养的树立[5]。因此,在对作品进行声音处理的过程中,可选择性过小,容易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络音乐。尤其是在新媒体项目创作当中,这种声音创意思维的限制更加明显。

4.地域声音传播的忽视

一般的声音处理课程主要是针对现有视频作品进行声音的设计与制作,往往忽略了对于身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加之现阶段的“数字声音处理”相关的教科书,主要是以主流的影视作品为案例,对于地域文化传播的案例则鲜有涉及,导致学生对于以方言和地方戏曲、地方音乐为主的地域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缺乏了解,在声音处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声音处理”课程理念突破

(一)多元体系建构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推进,“数字声音处理”课程开始从教师单向讲授的示范教学转向了跨学科的多元知识体系建构,强化学生主体回归[6]。该课程在教学上将数字声音处理与影视制作、艺术设计相关课程进行相互交融,致力于将数字声音处理与制作同社交媒体、动画游戏、影视传媒、动态视觉设计、有声读物等新媒体形式进行结合,强调学生在新媒体平台及新媒体艺术形态的声音处理与应用的能力,创造丰富的新媒体视听体验。

(二)项目驱动导向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声音处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声音处理综合技能。强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标,从实际项目出发,遵循项目驱动导向,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总结实践技能和应用经验,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项目,进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实践。在项目驱动导向下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比如,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通过“数字声音处理”项目展示、创作阐述汇报、作品分享等,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三)突出地域特色

比起视觉文化,那些充满地域色彩的方言俚语、歌舞音乐、戏曲曲艺等声音更能够直观地唤起人们的地方文化记忆,也传达着该地区独特的生活和审美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声音媒体更是以崭新的生命活力为数字产业创造提供了新的资源。“数字声音处理”课程通过对富有地域特色的声音进行数字化采集和编辑处理,有助于将地域声音文化在时间上传播得更久、在空间上传播得更远,进而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到地域声音文化魅力。

(四)聚焦行业需求

在整合新兴的声音处理技术与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大纲的制定与规划。课程实施紧跟行业前沿发展步伐,关注市场发展动态,积极与业内人士进行课程建设的探讨,以获取行业实际需求与最新案例,来确保课程教学内容同行业需求相一致。基于此,“数字声音处理”课程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当致力于提高学生创意、创新、创造的声音处理综合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创作和应用新技术的技能,以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变化的新需求。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声音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该课程的课程理念创新及教学内容安排,经过前期的一系列教学探索及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将课程的教学设计分为理论学习模块、作品分析模块、实验练习模块、项目实操模块四大模块。

(一)理论学习: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的教学

理论学习模块属于“数字声音处理”课程的导入环节,该模块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应当以提问式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获得新知[7]。通过数字声音的理论基础学习,打破学生原有的美术设计的静态思维,强化声音与画面结合的视听艺术创造思维。此模块明确了新媒体及影视声音的现状、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声音的物理属性、音频声道制式及常见格式、Audition的應用领域、Audition的下载安装及操作界面等。

(二)作品分析:拓展学生声音分析的能力

作品分析模块是软件的学习阶段,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于新媒体及影视作品的声音分析来了解Audition的声音处理规律。通过相关作品的分析拓展学生的声音设计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于音乐内涵的把握,提升声音与画面结合的表现力。

在对新媒体及影视作品的音乐、语音、音效分析阶段,学生通过声音处理软件的学习可以模拟出频谱、节奏、声音效果等元素,了解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在作品分析模块中,学生通过拟音来创建如风声、雨声、雷电声、爆炸声及枪声等声音效果,强化新媒体、影视作品、动画游戏等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三)实验练习:启发学生新媒体创意思维

实验练习模块鼓励学生动手探索Audition的效果处理器,通过相关案例实验熟练掌握振幅和压限、降噪与恢复、淡入淡出、时间与变调等效果的应用技巧,以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声音效果。通过Audition的后期混音处理,强化自动混音技术、循环、平衡、缩混的基本操作、滤波与均衡、延迟与回声效果等声音后期混音处理技法,学生在此模块可提升声音处理和设计的质量和创意。

(四)项目实操:把握地域声音的传播作用

此模块采用项目制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项目为驱动的学习模式,其最大特色是以岗位工作流程为线索开展一系列的技能知识学习活动[8]。这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数字声音处理的能力,深入理解独特的地域声音在新媒体环境的传播作用和价值,通过实际项目促进地域文化传播。由于各个地域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每个地方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域声音。学生在项目实操模块,将课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项目操作中,在充分了解学校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后,立足该地区捕捉方言、戏曲和音乐等,这些声音可以对其未来的作品创作提供灵感,也可以推动该地区文化的传播。

此模块包括了社交媒体上Vlog短视频的声音设计、动画游戏及影视作品的声音处理、动态视觉设计的声效设计、有声语言作品及广播剧等项目。在项目实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了解各大新媒体平台,进一步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学生们合作将采集和处理后的地域声音与故事画面完美融合,可以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交媒体平台、视频门户网站等进行推广,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该地区的声音文化[9]。

四、结语

通过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声音处理”课程的教学探索,不仅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数字声音处理”课程的应用范围,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实践,逐一突破课程的重难点部分,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艺术创意思维更加开阔,更擅于从身边的地域声音文化入手,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论与技能的提高。潮

参考文献

[1]张佳佳.建构与体验:城市形象短视频的视听呈现与传播范式:以桂林市为例[J].新闻潮,2022(11):16-19.

[2]汤阔.《数字音频制作与创作》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12):25-27.

[3]何其欢.提高动画声音设计教学质量的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4):136-138.

[4]徐方.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艺术课程发展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数字音频课程教学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94-97.

[5]辛蔚峰. 项目探究与5E模式融合的《数字声音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21(1):190-191.

[6]刘臻.高校影视声音设计课程改革的跨学科审视[J].传媒,2023(7):78-80.

[7]王之纲,罗伟,陈焱松.突破画框:虚拟现实动画设计课程的实践探索[J].装饰,2022(1):109-113.

[8]区穗玲,杨净静,谢梓红.项目教学法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181-183.

[9]王玉琴.“动画声音制作”课程对比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6(3):149-153.

猜你喜欢

课程实践新媒体教学改革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