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路径探析

2024-05-23宋江波

新闻潮 2024年4期
关键词:解决路径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作者简介   宋江波,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党委新闻报道科副科长,记者

【摘 要】随着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现场感强的视频愈加受欢迎,因而新闻现场报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通过利用现场声音和画面,播报现实情况,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点,以及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路径。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解决路径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通过利用现场声音和画面,播报现实情况,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从而体现了新闻报道的鲜活性。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贴近生活、可信度高,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之一。现场报道能够让观众感受新闻的真实性,获得一手信息。然而,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也存在着诸如播出事故风险、缺乏报道深度、易于摆拍等问题,对电视新闻行业仍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在进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时,记者要有足够的控场能力对新闻现场进行客观报道,及时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评价,提高现场报道质量。

一、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特点

(一)时效性强

新闻的时效性受到社会生活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制约,而随着5G通信技术的普及,一个新闻事件的传播媒介已然可以拓展到全媒体平台,受众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以其独有的即时感和现场感,具备了天然的时效性。同时,新媒体时代,时效性也是影响流量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电视媒介通过对重大会议、新闻发布会、重要节庆活动、灾害事故等题材进行及时的现场报道,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加持下,联动全媒体平台第一时间推出,就能吸引四面八方的流量提高热度,引发社会关注。如2024年初广西“小砂糖橘”的哈尔滨游学活动,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爆火之后,众多媒体争相进行追踪式报道,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根据游学活动的行程,在漠河对“小砂糖橘”进行了一场题为《北境童话——11只广西“砂糖橘”勇闯“北极”》的全媒体平台直播报道,迅速吸引了全国的关注,相关报道均成为吸引流量的爆款产品。

(二)可信度高

新闻现场报道呈现的画面,能够为观众提供可靠的视频信息,由记者对事件情况进行概括式地讲解,反映现场报道的真实性。在新闻现场,记者也会对相关人员展开现场采访,根据他们发表的言论来验证新闻内容的可靠度,从而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

(三)参与度高

电视媒介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较为完整地播报事物的走向和细节。所以,观众对于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参与感也较强。加上电视媒介本身就有很强的代入感,现场记者对新闻现场味道、触感及事件的描述,让观众能对新闻事件进行当下的思考判断和验证, 特别是在网络播放平台设置开放评论区的情况下,还能参与评论互动,极大地增加了新闻的参与度。例如,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的《二十“1+1” 淘“宝”东博会》的全媒体平台直播报道,通过记者与东南亚国家留学生一同直播逛展的形式,将各个国家展馆中好看、好玩、好吃的商品呈现给观众,同时也在网络播放平台开放了实时评论,让观众一起参与到游览展会的乐趣中。

(四)现场感强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集文字、声音、画面于一体,以精简概括性的文字提炼标题,并用字幕将关键信息呈现,以现场记者的出镜、采访同期声和现场环境声传递现场相关信息,以现场实时的画面带来所见即所得的环境氛围。观众仿佛亲自到了现场,增加了实际获取的信息量。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不仅有现场记者,还有现场采访对象以及现场环境的声音与画面。某种程度上,现场记者就像观众在现场的耳朵和眼睛,记者现场报道的见闻实质上就是觀众的见闻。因此,观众在接收现场直播的信息时,他们仿佛身临其境,现场共鸣也会随之被激发。例如,每年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派多路直播团队奔赴广西各地进行现场报道,通过记者亲身体验现场欢度节日的各项美食、对歌、体育竞技等文旅活动,给观众实时传递了各地庆祝节日的活动盛况及风土人情。

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新形式

(一)以手机为主的融媒体平台小屏直播

当下,小屏直播已成为十分火爆的传播载体,它的准入门槛不高,可为新闻现场报道注入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相较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5G网络的普及加快了小屏直播的传播速度,只需要简单的“抬手+录制”两个步骤就能完成一次直播,方式更为便捷,直播平台交互性强,既有弹幕又有评论,观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更强。基于观众的使用习惯,竖屏直播更能激发群众的互动性,对小屏直播这种形式更为适合。其缺点是竖屏无法提供广阔充足的视野,所以观众难以获得完美、舒适的观感,同时对于同一时间现场信息量的获取也略显不足。横屏直播适合硬新闻选题直播,而竖屏直播更适合泛资讯类直播[1]。

(二)无人机拍摄新闻现场更全面真实

无人机的出现及运用大大提升了新闻记者对新闻现场的把握度,拓展了新闻现场的广度和深度。当下无人机航行的高度可达到120米,飞行半径近500米,能进入一些条件恶劣的环境,对突发新闻、调查性报道、灾害性报道、军事演习现场尤其适用[2]。同时,无人机因其体积小、易于携带、操作简便,且还可以适应山区水域等危险的地况,能大大满足新闻现场特定的拍摄需求,克服采访在时空上的限制,为观众提供丰富、新颖的视角感受。

(三)强化同期声应用的代入感

现场新闻报道涵盖了两项关键元素:同期声和现场声。同期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片子的观看质量,同期声包括记者的出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有些现场报道只将重点放在现场画面的拍摄上,不考虑同期声的质量,缺乏对事件的精准描述,很容易让观众缺乏代入感。现场声决定了片子的环境氛围渲染,记者的出镜和采访能在现场声的作用下将观众代入当下的环境之中。例如,2023年8月南宁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城市多处道路形成大量积水,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对易涝点的现场报道中,记者冒雨采访,就当时出现的内涝状况和交警、市政部门紧急处置的情况进行介绍,雨点的滴答声、下水道不断反涌污水的流水声、道路上的汽车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将新闻现场真实地表现出来,给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记忆。

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播出事故风险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播出事故风险主要体现在播出的内容上。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新闻报道,现场报道是通过直播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观众的,没有后期的加工编辑,所播报的内容如果有失误也无法收回,这就对记者的业务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一些记者往往对新闻事件相关信息前期准备不足,缺乏沉稳的临场发挥能力,语言表达没有逻辑,导致在进行现场报道时漏洞百出,甚至造成播出事故,影响电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

(二)缺乏现场评论,影响报道深度

很多情况下,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往往只针对当前的新闻事件进行系统客观的阐述,尽量向观众呈现整个新闻现场的全貌,忽视了对新闻事件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论,导致新闻报道的深度不足。观众除了对新闻事件基本信息的了解和掌握,他们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思考和互动从而产生共鸣。如果报道缺乏对新闻现场理性客观的评论,那么观众对新闻事件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了解基本信息的层面,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今后所产生的影响则缺乏深层次理解。

(三)强调主观感受,影响报道客观性

一些电视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常常会将个人的感受过多地加入报道中,忽视了报道中最应优先呈现给观众的事件信息,易造成观众的反感。比如在大型事故发生现场,当现场报道呈现出来的仅仅是记者主观感受或情感宣泄,而不对事故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阐述和理性评价,容易造成内容片面,失之偏颇,从而影响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一)做好报道前的策划

一是报道题材是否适当。有些题材适合组织一般报道,但可能并非适合现场报道。如会议新闻、现场演出、先进事迹等,详细的背景在现场无法详解。二是新闻事件气氛是否浓厚。现场报道本身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应当优先考虑现场气氛十足的新闻事件,激发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三是把握报道的角度。很多情况下,新闻角度甚至会决定新闻的分量。可见,找准现场报道最佳的切入点是非常关键的。

找到观众关注的话题或是关注点进行报道。记者要熟练地掌握专业技巧,做好开场白。在现场,记者应当立即进入报道的状态,密切观察,分析现场特点,用准确、灵活和精练的语言,将现场见闻和自身的思考感受客观地反映出来,结合记者所处的现场环境和现场氛围,让受众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报道宾阳炮龙节的现场直播,记者既要提前了解本次活动的规模、路线及相关安全事项等情况,也要熟悉活动当中的习俗、观众最想要看到的画面以及哪一环节是必须捕捉到的等,这样才能在报道时有话可说,有“料”可看。

(二)记者应准确选择报道视角

选择恰当的报道视角也是关键。若选择得当,有助于提高节目效果。对新闻节目来说,有两项十分关键的要求,一是现场感,二是可视性。新闻内容是否真实、客观,同样也是从这两个方面予以体现。新闻记者应当扎根生活、体验生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创新方式方法,挖掘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新闻视角。因此,新闻现场报道反映的并非记者个人的周边环境,而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观众的感受。

(三)处理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在新闻现场,记者需要妥善处理与被采访对象的关系,应当做到平等、客观。而不是傲慢、轻视。如采访春节前骑摩托车返乡的农民工大军,记者应将目光聚焦到农民工们采用摩托车返乡的无奈原因,关注农民工为大城市所做的贡献和他们即将与亲人团聚的激动心情,留意一路返乡途中各个休息站点志愿者们的暖心之举。在采访过程中,一些记者因为业务能力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采访逻辑不够清晰,从而影響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现场记者要在尊重采访对象的基础上报道新闻事件,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表达,平等真诚地交流,让采访对象感受到应有的尊重。

(四)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现场报道要求记者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准确地描述主题相关的问题,做到言简意赅,与采访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报道时,记者应当妥善地组织语言描述事件现场的概况,围绕事件做出客观的评论。除了说清楚事件外,更要引导观众去发现更深层次的信息。为此,记者应当有较好的洞察力,可以迅速捕捉、分析新闻信息,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现场报道时,把握和灵活运用语言技巧,也是新闻记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抓住技巧,才能减少其他外因的干扰,保证采访和主题的匹配性。明确主题后,需要立即传递至观众知晓。采访时,围绕新闻主题进行大胆地提问,尤其是观众认同和关注的主题。

(五)提高现场报道定位的准确性

前往现场前,记者事先要了解整个事件的大概,要维护并引导好报道内容和对象的方向,使其不偏离既定的主题;清楚自己在这次报道中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采用合适的说话风格和语言,和事件人员直接对话、沟通,了解整个事件的脉络和去向。结合新闻事件的属性,选择现场报道时基于中间人的角色客观描述现场情况和新闻事件。同时,出镜记者应当保持敏锐的思维。报道时可能会遭遇会一些突发情况。此时,也是考验一名新闻记者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最好时机。在观众眼中,他们希望出镜记者可以遇事淡定,保持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抓住事件重心,将这些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广大观众。

五、结语

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人们获取讯息的途径更为多元和丰富,信息的真伪性也难以分辨。因此,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十分必要。基于此,研究通过分析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所呈现的新特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做好报道前的策划,准确选择报道视角,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提高现场报道定位的准确性。这就要求记者也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审时度势、敏锐洞察,具备较高的临场发挥、表达能力,适时地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客观的评论,创新报道模式。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整体的质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潮

参考文献

[1]代乐,蒲琨,周密.短视频和小屏直播:用流媒体拥抱移动互联[J].新闻战线.2018(9):32-34.

[2]马晓慧.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新形式[J].记者摇篮,2019(11):99-100.

猜你喜欢

解决路径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现场报道的用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