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米造出“大号手机”

2024-05-23姜奇平

互联网周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造车雷军创造力

姜奇平

3月28日,小米集团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其首款电动汽车小米SU7。创始版最快4月3日交付。记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周子学在20年前说过,手机和汽车都属于移动电子设备,区别只在于,一个是小号手机,一个是大号手机。当时听了,觉得十分新鲜。如今,做小号手机的小米,开始做大号手机,证明两者确实可以是一回事。

第一个感慨是,造车真是太不容易了。贾跃亭、董明珠都没少往造车上投钱,但至今都没有成功。先不说在汽车这一行站不站得稳,单是把车造出来上市,已经难倒了一众英雄豪杰。难怪雷军表示,造车三年来,自己最大的感受是造车真的太难了,没想到连苹果这样的巨头都放弃了。这说明雷军的毅力、执行力要比许多著名企业家强。中国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在不利的竞争条件下,能做到克服困难,到达彼岸。中国经济当下最需要的能力,就是在最难处活下来。所以,应该为“小米精神”叫个好。

小米造车,是其高端化战略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在当前新能源车内卷白热化的情况下,搭上末班车对小米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恐怕比一时的成本得失重要得多。当然,从小米过往表現看,小米在成本竞争中也未必会是输家。只不过,小米真正的难还在后面,在于克服向智能化高端攀登的困难,以超过苹果的异质生产力,创造比竞争对手更高的附加值。如果“小米精神”具备这一内涵,就会像华为那样,引领中国企业的潮流。

第二个感慨是,雷军这个跨越太不容易了。他是国内外较少的能够连续成功跨越第二曲线的人物。如果说成功难,比成功更难的是连续成功。成功者往往为成功所累,当原有赛道堵车后,无法换个赛道重新出发。雷军在WPS上成功过一次,成为微软的替代者;在手机上又成功一次,成为苹果和华为的竞争者;这一次,连苹果都没有成功跨越的第二曲线,让小米跨越过去了。根据杰兰路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有约13%的新能源车主用户在使用小米手机。可以预料的是,小米也可以吸引大量的本品牌手机用户购买,从而让自己的第二曲线过渡得更为顺畅。

以SU7开启的小米第二曲线,表面是车,实际是生态。谷歌、苹果都赢在从硬到软再到体验的完整生态,小米的车只是构成生态的一个场。如果能将手机和车打造的物场,与体验营造的气场真正结合起来,就能超越单纯的车企。将来小米与比亚迪之争,成本层面比的是电池发电,而利润层面要比用户来电。

第三个感慨是,未来的发展看来需要想象力、创造力。具体到汽车这件事上,有人说过“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汽车工业是老牌工业,比亚迪靠重新定义汽车,把它想象为“电池上加四个轮子”,带领中国企业挤占了全球新能源车60%以上的市场。小米有智能、生态方面的优势,能取得多大成功,要取决于其能不能把车造得更有想象力、创造力。小米手机有希望真正变成大号手机,让人坐在小米手机里到处跑;也有希望把回家的车,变成回家的家。事实上,把汽车想象成“飞行的手机”也不是不可行。2月27日,会飞的汽车已实现全球首飞,可以使一家人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飞往珠海九洲港码头的行程,从2.5~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随着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代表的飞行汽车产业在北京、广东、安徽、山西、四川五个地区的爆炸性发展,2024年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元年。

有媒体记者在试驾小米汽车之后感慨,200万元以内的油车要亡了,未来机械四驱只能活在硬盘里和网络上了。将来200万以内的新能源车,包括小米,也未必就不会亡。真正能让人活下来的,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亡的不是产品、企业,而是产品、企业背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消失。创新主导的异质生产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猜你喜欢

造车雷军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
雷军的汽车探戈
雷军的小米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