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2024-05-22张新朝王凯欣
张新朝 王凯欣
[摘 要]为解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针对传统高校学生成长评价功能的匮乏,应构建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大学生成长评价研究现状;其次,利用文献资料与专家研讨,分析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从而构建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最后,选择高校某学院的大一到大四年级学生,对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进行实践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可以对学生成长进行良好的动态评价和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促进高校学生高质量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课程思政;成长数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做出对当代大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决定,更加深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相关学生评价理论研究的同时,对高校学生评价理论的理解也将有所帮助。通过对高校学生成长评价模型的研究,可以弥补现有研究成果中的遗漏和缺陷。开展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校大学生成长评价研究,以新时代大学生评价观点为导向,以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评价为主要研究方向,替代不适合大学生发展的传统大学生评价观点。
调研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学生成长评价实施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寻实施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评价策略模型,为实施高校学生成长评价提供借鉴和建议,应在高校持续推进大学生成长评价常态化实施。通过评价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育人效果和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通过合理的大学生成长评价策略模型反馈机制,利用评价模型、评价标准来衡量个体的表现,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找到方向。对高校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式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有利于在社会范围内更多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接受大学生对其评价理念的认同,也有利于相关评价主体不断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评价能力,进而对已在国内出台的相关大学生评价体系政策的实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大学生成长评价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成长评价内容的研究,以大学生学习成果测量等相关研究为主。以美国为例,学生评估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综合测试”和主导理论阶段的“泰勒评估”,其目标是学生的兴趣、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0世纪50~70年代,美国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这一阶段出现了“核心技能评价理论”,主要考查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价值增值评价理论”主要考查学生的成长变化;“布鲁姆分类学”评价理论主要考查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量方法日益增多,出现了档案袋评价法、课堂评价法、价值增值法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法等多种计量方法。然后运用“项目反应理论”,构建相应的影响模型,此模型通过对澳大利亚数千名大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估,分析得出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显著的100项具体指标、数十项指标,并对学生素质评估的八大要素进行总结和建立。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国内主要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大学生评价进行相关研究,课程思政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思政教学层面育人的实际效果,而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生成长评价较少。
从教育学视角出发,学者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评价体系中,完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内容考核指标,调整结果性考核和流程性考核比例,研究改革路径以满足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1]。另外,有学者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文化技能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劳动能力素养、实践创新素养五个维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路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2]。基于科学成才观的视角,学者们分别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实践发展、身心健康为中心,以重点为支撑,以基础为依据,运用层级分析法设置权重,确定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素,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3]。
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有学者采用心理学者修订的各种量表,从心理学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的成长思维,通过影响正面情绪进而影响学业投入[4]。也有学者主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社会适应能力、情感成熟度水平等[5]。同时,有人认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管理中的棘手问题,主要针对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建立及保障进行研究。
以课程思维为背景的大學生成长评价,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综合素质拓展中的学分管理,利用数据库和用户界面,对综合素质拓展进行系统化管理,为督促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保障;第二,针对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智能化综合评价过程;第三,针对课程思政学业评估系统,利用一致性测试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计算,获得各层次指标的权重。研究认为评价体系的优化应该是持续关注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应用多维度的多模态手段,形成多维度的多模态手段;第四,客观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与发展,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构建
(一)专家意见征询法
专家意见征询法又称专家小组法,是专家采取匿名方式,对相关问题逐轮征求意见,并通过综合结果分析,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有三大特点,分别是:匿名性、反馈性和综合性。匿名性主要指小组内所有专家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进行交流,此种方式可以消除专家之间意见的相互影响。反馈性主要指在每一轮专家意见收集之后,主持人会整理专家意见,并反馈整合到下一轮的问题和讨论之中,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专家思考与研讨,最终使得彼此意见趋于一致。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专家们虽然可以全部不在现场研讨问题,但他们的问题都会被集中起来并准确地反馈到下一轮的问题咨询过程中,使得该方法始终保持高效。
(二)构建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的步骤
利用专家意见征询法分别确定三个层次的指标项,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每层指标项权重进行赋值,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定义问题并撰写为问卷形式。通过文献分析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特点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大学生成长情况调查问卷,确定第一次问卷调查表。
2.问卷专家选择。确定参与德尔菲调查的专家,并确保专家具备相关领域知识和经验。
3.第一次意见征集。本次征集采取不记名方式,将问卷发放给专家,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专家会诊和评估,并采用10分制进行打分,在本次征集过程中对参考指标保留8分以上的,同时专家对三个档次指标进行适当增减。
4.汇总第一次意见,通过调查协调员整理该意见,并对指标表达进行优化,随后编制第二次问卷调查表,进行第二次專家意见收集,同时使用熵值法计算相关指标权重值。
5.对二次意见进行汇总,在对本次意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个别指标进行优化,在根据专家给出的意见结果计算各项指标权重的同时,制订第三次问卷调查表,同时对第三次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并给出指标权重。
(三)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及权重
经过专家调查及汇总分析最终得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同时将得到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取值范围都在0~1之间,利用公式分别计算出正负两个指标的标值,然后计算相应项指标的熵值和差异性指数,最终计算得到该指标项的权重值。为了方便表达,以下正文中将用指标(权重值)来进行表示。一级指标表现为德育成长(0.24)、学识成长(0.27)、身心成长(0.22)、个性成长(0.08)和综合性结果(0.19)。
德育成长包含的二级指标为:思想政治(0.34)、品德修养(0.28)和人文素养(0.38)。思想政治包含的三级指标为:政治观念(0.42)、思想态度(0.31)和国家荣辱(0.27);品德修养包含的三级指标为:社会公德(0.52)和文明程度(0.48);人文素养包含的三级指标为:团队协作(0.31)、竞争意识(0.22)、独立思考意识(0.34)和自我中心程度(0.13)。
学识成长包含的二级指标为:专业知识(0.32)、专业实践(0.28)、科学创新(0.26)和工具类技能(0.14)。专业知识包含的三级指标为:学习态度(0.21)、学习过程情况(0.42)和专业课成绩(0.37);专业实践包含的三级指标为:专业实践成绩(0.35)、专业比赛证书(0.28)和专业素养(0.37);科学创新包含的三级指标为:参与科学研究(0.45)、参与项目情况(0.18)和参加讲座(0.37);工具类技能包含的三级指标为:外语成绩(0.52)和职业资格证书(0.48)。
身心成长包含的二级指标为:身体素质(0.26)和心理素质(0.74)。身体素质包含的三级指标为:体育达标成绩(0.55)、体育活动参与(0.27)和体育比赛成绩(0.18);心理素质包含的三级指标为:心理健康教育(0.26)、心理承受度(0.24)、人际关系应对(0.23)、焦虑心理情况(0.18)和功利性程度(0.09)。
个性成长包含的二级指标为:兴趣特长(0.21)和社会实践(0.79)。兴趣特长包含的三级指标为:专业特长(0.72)和其他特长(0.28);社会实践包含的三级指标为:为人处世(0.23)、实习情况(0.56)、个性形象与魅力(0.21)。
综合性结果包含的二级指标为:形成性评定(0.76)和终结性评定(0.24)。形成性评定包含的三级指标为:综合身体素质(0.43)和综合能力素质(0.57)。
(四)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结果分析
大学生成长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还需要考虑新时代大学生存在的成长特点,所以将一级指标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形成过程性评价,包含德育成长、学识成长、身心成长和个性成长四个方面,第二类为综合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不同年级阶段的健康成长状况,按照五级制的方式进行评价,并在下一阶段以正向激励的方式,分别反馈给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结束后,继续完善评价结果,从而提高学生最终健康成长目标的达成程度。而综合性评价主要体现在大学毕业阶段对整个大学期间给出的整体性成长结果。
三、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实践分析
为验证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本文选择大学某学院大一到大四年级学生进行实践验证。各年级同一专业中选择若干个班级,在成长评价策略模型中,采集指标项数据,利用所构建的成长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一)大学生成长评价数据获取
成长评价模型中的德育数据、身心健康数据、个性成长数据主要从学生成长档案、平时班级活动记录、学生事迹记录以及调查问卷等渠道获取;学识成长数据主要从学生平时的专业课程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中获取。
(二)模型实践结果分析
在对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2020级的4个班120人左右,拿出前3个班级应用成长评价模型后,发现该年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对政治品德人文方面不重视。由于学生没有好好利用业余时间,使得学习不像高中那样努力,专业学识基础不牢固。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有效沟通,与异性朋友的相处感到不习惯。80%的学生觉得现状与心里期望落差较大。学校应对学生这种状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并采用实效评价策略模型进行权重分析,向针对人群提供反馈数据。通过采取干预措施,2020级前3个班级的学生,其各项成长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改进,其班级学生健康成长情况87%以上表现为良好。而未做任何预测和干预的2020级4班,其大学四年只有62%的学生表现为良好。由此可证明,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是真实有效的。
结束语
成长评价模型虽然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学生验证了其实效性,但由于收集的相关数据量有限,以及权重系数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因此学校应尝试其他方法计算权重系数对其进行改善,从而提高评价模型的使用范围。另外,这次实践模型重点针对的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学识成长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后续争取将模型广泛应用到其他更多专业学生,不断地提高成长评价模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白雪峰,刘美忱.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24(3):98-102.
[2]王大灵.基于“五维”融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路径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6):91-94.
[3]孙智妍,黎晓明.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科学成才观的视角[J].才智,2022(27):111-114.
[4]李依桐.大学生成长型思维对学业投入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压力感知的调节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22.
[5]沈红雷.大学生成长因素关联度分析研究[J].科技风,2022(25):166-168.
作者简介:张新朝(1989— ),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教学、数据挖掘。
王凯欣(1995— ),女,汉族,河南焦作人,郑州科技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智慧教学、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实践”(项目批准号:2024-ZDJH-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