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政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4-05-22周文广

华章 2024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和完善大学生思维及行为方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精神涵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将船政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历史责任感、爱国自强和创新创造精神。针对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引导、育人效能不足的现实困境,本文在船政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提出部分解决方法,促进船政文化融入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力求校园文化能更好地起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着力培养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

[关键词]船政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为营造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船政文化与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发挥积极

作用[1]。

船政文化是福建人民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的精神瑰宝。船政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最锐意的传承与最积极的延续。深入探究船政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一、福建船政文化的深厚意蕴

(一)浩气长存的民族内涵

18世纪中叶,随着帝国主义一步步从中国沿海深入内地侵略的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巩固海防,抵御外侵,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在福建福州马尾设厂造船组建第一支海军——福建海军,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能人将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短短四十年,船政文化的发展展现了近代中国先进科学技术、高等文化教育、引进西方先进文化等丰硕成果,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民族气节[2]。

(二)丰厚的精神财富

福建船政事业历时近百年,产生了大义凛然、浩气长存的爱国信仰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中旗舰“扬武”號在战斗中沉没的最后一刻,一名海军爬上主桅顶挂出龙旗,表示“舰虽亡、旗还在”,最终随“扬武”号一同殉国。1938年,日军占领安庆,为支援武汉地面防空,舰长萨师俊在指挥台中弹,在自身重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不肯离舰,最终被违反国际公约的日本军机扫射而阵亡。英烈们强军卫国、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换来了我们如今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是福建船政文化中永远的丰碑。毛主席在1949年接见海军将领时高度肯定福建船政,赞曰:“1866年,船政开办起来,中国算是有了近代海军、现代海军[3]。”

福建船政具有勇于改革的创新思想和独立自主的开放精神。福建船政创立处于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在当时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下,来自各方面的艰难险阻接踵而来。但福建船政坚持改革创新,引进近代教育模式,落实独立自主培养人才模式,促使我国海防的近代化。

二、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培育学生自强精神

在当前的国际新形势背景下,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速,大学生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意志力和审视自我的能力,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端正面对挫折的态度,明确自身成长方向,激发和巩固自身自立自强的能力[4]。

先进的校园精神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更加奋发有为。现阶段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底蕴略显不足,缺乏长远性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精神,如何借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校史文化、先进文化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怎样利用校园文化引导学生适应时代发展和特征等都不明确,削弱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出现育人成效不足的态势。此态势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对未来个人发展前景和生涯规划产生迷茫困惑的情绪,同时自身自立自强、求实向上精神趋于减弱,内在驱动力不足而迷失方向。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培育学生创新精神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人才,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度。高校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导向作用,将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潜移默化地将具有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传播到每一位学生中。同时,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生态,逐步内化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现阶段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从中职学校升格而来或由多个中职学校合并而成,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以培养和提升学生实操、技术、技能为中心,每个学校如出一辙,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既没有焦点又没有特色,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品牌的打造。其次,高职校园对待校园文化重传统而轻创新,只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延续,没有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差异化和多样化。再次,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组织和管理部门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基本只要求学生报名参与,简单而单一地布置活动,缺乏相应激励措施,缺乏培养学生创造性良性循环机制[5]。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能效有限

“以人为本”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核心,是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与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有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行为规律和掌握其成长特点、价值诉求和行为反馈,才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有更多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有积极的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初衷是“提高国家素质教育质量”,强化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但现阶段福建省部分高职院校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青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弱化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急功近利培养速成式的“能工巧匠”,背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6]。

三、船政文化融入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意义

福建船政历时百年,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文化育人新机制具有深远影响,意义重大。福建船政文化的核心内容不仅对于现代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可行性路径,同时也对福建省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现实价值意义和引导。

(一)船政文化有利于培育校园文化的爱国自强精神,提升学生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福建船政文化是船政历史人物在求真务实的爱国自强自救过程中创造的政治和精神成果。2020年,福建船政文化城在福州市马尾区顺利建成,作为福建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填补省内专业文化产业基地的空白,并且福建船政文化遗址群也已成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都为福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1866年,福建船政开始造船,船政人夏日足肤皲裂,冬日穷冬烈风,造船之路艰苦卓绝,船政人以一片丹心向阳开、图强兴国为己任的精神,构成了内涵深厚的船政文化,成为我国先进爱国自强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7]。

福建省大学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生代主力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福建省大学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运用好船政文化这一宝贵资源,把船政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爱国自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福建船政文化在近代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更充分认识船政文化精神,从中法马江海战中船政英烈们强军卫国、视死如归的爱国信仰中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提高自身强军卫国的爱国信仰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

福建省高职院校应加大校园文化与船政文化的融合力度,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向学生深入介绍船政文化,激发青年学生对船政文化的热情和对国家的热爱,加深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增加对船政文化的亲近感和自豪感,引导福建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动广大青年学生将爱国自强精神融入心房,努力成为一名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

(二)船政文化有利于培育校园文化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四面楚歌,福建船政的开创者们在遭受政治阻挠、人力资源匮乏、国情制度面临崩坏的关键时刻坚持改革创新,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建设新式海军。“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曾书写一楹联“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来坚定船政莘莘学子的信心,催人努力奋进。在钢材十分匮乏的19世纪70年代,福建船政以钢丝网水泥造船的创新技术方式,创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造船技术的里程碑。“古田”号水泥船代表的是一个历史阶段的造船技术,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荣耀与自豪,是近代中国福建造船史上具有创新标志性、纪念意义的文化遗产。福建船政改革创新的思想与技术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创新的文化神韵,承载着我国船政文化的历史

记忆。

福建省高职院校应将船政文化在面临种种困境的情况下不断革故鼎新,将创新发展的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夯实创新理念的内容延伸,让当代大学生领悟船政创新精神的深厚内涵,增强自身创新意识,深刻认识创新魅力。福建省高职院校应主动将船政文化创新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校园文化创新培育模式,继续主动研究和借鉴船政文化资源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使创新理念和内容更好地入脑入心,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校园活动,加强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船政文化有利于培育校园文化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升学生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重视科教,人才为本。福建船政“师夷长技以制夷”,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引进西方管理模式、引进教育人才,派专业团队出国考察、派优秀学子留学,紧追世界科技前沿。同时引进近代教育模式,把培养人才作为教育第一要务。在兴建福建船政前,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人——左宗棠就适应时代需要,建议设立“艺局”培育人才。福建船政学堂分为前后两学堂,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能力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培养,成绩优异者均被派往国外学习深造。李鸿章曾赞誉福建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船政学堂以人为本的培养模式,为塑造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精神文化塑造工程。一是推行个性化教学,积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船政精神,增强学生文化传承使命。同时,将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与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结合起来,将思政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在协同育人中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二是在新媒体时代,要提供多方面渠道让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以提高思想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三是因材施教,借鉴船政前后学堂的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探索、实践检验,将学生的成长特点、价值诉求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研判,让学生能够有各种途径和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四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供培养学生透明化、公开化、民主化的良性机制,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综合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結束语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人们应从对船政文化的回望与思考中,发掘船政文化具有浩气长存的民族内涵、爱国自强精神、创新与变革精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独特内涵,这极大地丰富、发展高职教育文化。一方面,船政文化的丰富内涵已得到广泛认同,对于高职院校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使命,培育德技并修的时代工匠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船政文化对高职教育的校园风气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学生进一步学习高尚风范,赓续红色血脉,淬炼学生红色信仰,提升学生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坚定理想信念有着深刻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

由此可见,船政文化对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健康积极的能效,推动高职院校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面临人才培育的竞争压力,切实加强福建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船政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拓展和充实校园文化的特色性和先进性,持续提高校园文化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为促进区域社会高速发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林庆元.福建船政局史稿[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2]卢美松.沈葆桢研究[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0.

[3]沈岩.船政学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万辉君.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81-83,85.

[5]白新元,孙海姣,石霖.高校文化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J].珠江论丛,2018(2):163-172.

[6]戴舒宁.浅谈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8(4):246-248.

[7]李小波,陈婷.论高职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职业与教育,2019(12):51-53.

作者简介:周文广(1993— ),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助教,本科。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论高职院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