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教育层次科教融合式培养模式研究

2024-05-21袁媛朱星平赵子维

高教学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袁媛 朱星平 赵子维

摘  要:学生是本科教育层次的主体及核心,该文探讨针对性的科教融合式培养模式,研究相关概念、类型特点、方式与方法,充分把握时代进步、教学方式转变,以及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从浅层融合向深层融合渐进,以融合改革育人方式,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以及推进以学生为本位的教改事业,具有现实性研究意义。

关键词:本科教育层次;科教融合;教育转型;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156-04

Abstract: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and cor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argeted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studies related concepts, types,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and methods, fully graspes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gradually changes from shallow integration to deep integration, and reforms the education mode through integration. It has practical research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future talents and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al reform.

Keyword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level;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因此,做好院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是保证民族发展力的核心之一,也是我们的中心工作。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曾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这些指示为我们指明了高等教育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充分考虑科研与教学之间相互关系所应具有的思路与方针。

一  相关背景及概念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院校高等教育中催生了一场范围广阔和长期持续的教改浪潮,诸如慕课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翻转课堂等方面。随之应运而生的很多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展开,但却往往会很快被另一个更加颠覆性的教改理念所替代,而且其最终结果与改革者的期待却大相径庭。对此,改革者和教育者倍感挫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许多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开展之后都无疾而终?”

其实,这可以归结为“先进教学理念的落地问题”。本科教育作为大学阶段教育的主体部分,其教改应当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路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改。学生作为大学教改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他们的需求、思想、焦虑和困惑更应该受到重视。

高等教育本科期间教学改革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体系与当前社会学生培养发展的需求不匹配;二是人才培养体系不能符合新形势下教育目标的提升。教改就是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更新变革。目前高层教育本科阶段的教学改革,从应用层面来说,基本只注重用户本身“需求之上”模式和学习内容“由浅到深”模式,并不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个人利益,并没有把发挥才智、提高水平、增进技能等摆在第一层面上。

二  本科教育层次科教融合式培养模式的特点

(一)  科教融合式培养模式的特点

科教融合,顾名思义就是指把科学研究和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对应项目的研究成果,体现在教案中,体现在讲义中,为学生讲解最前沿、最具时事性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应该把科学研究作为新时代人才培養的一种模式,激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水平。

虽然科教融合主要指向高等教育本科培养模式,但是它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因此在本研究中重点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科教融合本科教学方法,关注学员的主张、焦虑、意见和争议,真正落实学生至上。

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教融合教育模式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牢固根基,是提升学生创新思路的基本理念。科教融合,从纸上谈兵到付诸实践,其核心在于如何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在他设立的魏玛包豪斯学校曾提出过“教学实践”相融合的理念,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室,对教学内容即时进行动手操作研究,并从中寻找到知识本身的乐趣。科研型学习是以教师发布问题为牵引,并通过网络等传媒提供给学生各种形式的资料素材,引导他们提前预习、提出问题、动脑思考及尝试解决等教学过程。

(二)  本科阶段科教融合式培养模式的特点

在我国的高中教育阶段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特点较为明显,从中学的“填鸭式”教育阶段到走进大学,往往新生会发现自己既缺乏思辨精神和创新意识,又缺乏独立思考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而仅仅会背诵记忆,单向接收知识信息,坐等灌输,考虑问题的角度单一、思路狭窄。这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令当前我国大学新生对于本科学习生涯新阶段的适应期更长、更困难。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理查德·莱文,201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做了报告,题为《亚洲大学的崛起》,其中专门针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展开了辨析,他突出谈到:“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但其前提是,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

著名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解读了“什么是一所大学”:“大学是一所万有知识的学府,包含着来自各方各地的教员和求学者……它是一个借助于全国各地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进行思想的传播和流通的场所。”他指出知识并不全部储存在书面和文字当中,研讨课是大学将自身的研究优势直接带入本科教育的方式之一。研讨课程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师生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以磨砺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因此,本科阶段科教融合式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特征,以研讨型教学为基本手段。

三  本科教育层次培养模式特征与科教融合式培养模式的相关性

(一)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需求与培养

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是直观定位的,就是培养同时具有领导者素质和工程师能力的人才,在这其中批判性思维是必备的素质之一。批判性思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八种能力,如下所述。

首先是思维方面的四种能力:一是寻找问题、采集信息、思辨分析和评估证据的能力;二是鉴别事物本质与个人思想和逻辑思维之间同异的能力;三是能够发现事物中存在的通用规律,并鉴定其逻辑是否严密的能力;四是正确、清晰地进行分析推理,并得出准确结论的能力。

其次是心智方面的四种能力:一是不鲁莽,对问题深入思考,考虑全面,;二是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思辨能力;三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的存在,注意克服这些不足对问题判断的影响;四是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见解和观点,理解他人,思考自己。

(二)  有效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学教师的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具备特定的技能,满足教学发生的具体情境的要求,包括四个不同的纬度:爱好、授课思路、课堂组织和学习氛围。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本学科的知识有着深厚的理解和认识,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表达观点、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其中,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一切技能的核心和基础,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对学科知识和传授方法的掌握。

最优秀的教师首先是自己学科的资深专家,对所讲授的学科有独到的见解,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力;其次是在授课之前,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备课,同时他们对学生有更多的要求和期待;再次,在教学方法上,创造一种称为“自由的批判鉴赏的氛围”;最后,优秀的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不断检查自己的不足。

(三)  科教融合与教育序列

人才培养是教育、创新和研究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图1所示,院校要切实通过制度创新推进科教融合,把研究和创新的资源、平台和成果有效地转化为教育的构成要素。

四  本科教育层次科教融合式培养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  教学活动实施对象

围绕教学活动,大学内部有三大类群体: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学习人员。围绕三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属性,构成了三种大学的教学治理模式。①教师模式,作为教学院所,教师始终处于教学核心地位,师生地位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完全平等。②管理模式,作为资源依赖性组织,学生作为大学生产链的一种产品,教学的过程与社会工厂的流水线并无本质区别,应强化标准化统一管理为核心的行政控制。③多元模式,学生是大学的重要知识载体,作为大学三位一体组合最核心的一份子,它们彼此之间互相牵制循环运转。

大学在教改过程中难免忽视学生,在某个时期中,对教师的考核过度重视科研和论文,形成进退维谷的问题,造成了教师的生涯目标变成了“撰写一篇文章,而不是造就一个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了科教融合的理念,希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二)  调查问卷

研究者根据本项研究的目的和逻辑体系,针对本科教育层次科教融合式培养的希望和效果制定了调查问卷,并选取了两个研究者任课的教学班次展开问卷调查。两个班分属土木工程专业三年级和建筑学专业四年级,两个班次的学员均距离毕业还有近1年的在校时间,已经进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并且通过前期3至4年的学习实践,对于学习的方法、目的、过程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个体认知,因此,相比于低年级学员,其调查结果更为可信。

调查问卷的制定遵循非诱导性提问和要素性提问,采取客观选择的方式回答以便于统计结果。主要从学员参与科教融合式教学改革的意愿及其原因分析、学员对科教融合改革的认同感和希望的参与形式分析、科教融合在本科教育中的實施状况调查与分析三方面展开,如图2—图4所示。

统计结果及分析综合反映出当前排名前80%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研究性学习,参与科教融合式教学改革的时间、能力和意愿,但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的教学内容过于偏重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探索,亟待融合“专业实用性问题”教学内容,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展开科教融合式教学改革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

如图3所示,这部分提问主要以学生参与科教融合式改革的意愿与形式的期待为主。在问题:“你希望参与教师的科研或工程项目工作吗?”的回答中共有89%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与教师的科研或工程项目工作。在问题:“你希望参与教师科研或工程项目的形式?”的回答中共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另有24%的被调查者“希望将项目内容纳入课程练习”,两者合计高达87%。同时学生希望课程教学与实际学科进展相结合,同时不增加课程学习负担,主要采取在教师的参与下完成任务,课题为大量性的工程实际问题而非前沿课题。

如图4所示,这部分提问主要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开展科教融合式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在问题:“你以前是否参与过教师科研或工程项目研究?”的回答中,反映出仅有16%的学员参与过教师的科研或工程项目工作。在问题:“如果参与教师科研或工程项目研究,你知道如何获取或查阅相关资料?”的回答中,反映出当前学员参与科研工作查阅资料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只有37%的同学掌握了较好的从数据库查阅科研资料的能力。在问题:“你对参与教师科研或工程项目研究的顾虑是什么?”的回答中,反映出42%的学生担心“挤占过多时间,影响其他课程学习”,34%的学生担心“担心学校或学院或教师‘走过场”。这反映出当前对于科教融合式教学方式存在担心,这与问题“你希望参与教师科研或工程项目的形式?”的回答中共有6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当“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形成鲜明的对应,需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开展科教融合式教学改革。同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员对于改革真改实改的期盼。

综合看当前学校开展科教融合式教学的程度式比较低的,尤其是本課程教学阶段仅有16%的学生能够参与,但学生参与的愿望却超过80%,虽然有时信心不足,但都愿意协作参与;同时当前的课程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程度较低,学生大多认为当前课程虽然能反映行业大体现状,但已经有所落后,需要改革;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不要额外增加课业负担,挤占本已拥挤的学习时间。总体来说,通过三个方面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开展科教融合式教学改革是能够获得广大学生的广泛认同的,且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开展科教融合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五  结束语

培养符合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新型人才,首先需要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作为根基,其次要具备相当的创新思辨的思维能力以及最基础的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相关设备。如何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者合一完美契合,如何提高科教融合的前沿性及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把最新科研成果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将其融入到课堂,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实现。

科教融合,就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而言,主要指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由于科学分门别类各有特征,可以分类为:过程主导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结果主导的科学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的原初功能是知识授受,虽然知识获取的渠道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愈发多元化,但既然教师仍然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教学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是新的、前沿的。而科研能够让教师创造和发现新的知识,强化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就能促进教师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教师吸纳学生参与课题和项目,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科学研究环境,并在科研过程中保持与学员的互动和对话,让学生确切地了解科研过程的内在逻辑,学会如何创造知识和发现知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这种有关方法论的能力正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推陈出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信息时代所需的关键核心能力。学生也只有亲身参与科研实践,通过方法论的训练,才能获得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这种思维品质是学会学习的根本表现形式,也是维持终身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金龙.建构“五位一体”理念 助推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J].中国高校科技,2019(5):50-53.

[2] 白逸仙.建设一流本科重在四个融合[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2):23-26,80.

[3] 温辉,金继承,郭毓东.科教融合助推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9(3):55-56.

[4] 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产教科教双融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基于学校发展系统的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19(Z1):89-93.

[5] 翟明戈,孟庆森,薛彬.科教融合促进工科课程教学改革——以计算机控制技术类课程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51-53.

[6] 中国高校科技2019重点选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8(12):124.

[7] 李忠红,胡文龙.基于三链融合的理工科高校组织变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6):71-77.

[8] 龚利,杜德斌,史文天,等.我国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三重融合”的政策文本定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1):41-46.

[9] 苏志刚,尹辉.科教产教融合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J].中国高校科技,2018(11):8-11.

[10] 周湘林,杜梦琦.一致性建构的科教融合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8(10):47-51.

[11] 杨金龙.责任、使命、作为:新时代一流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9):1-5.

[12] 罗向阳,杨铭.加强融合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2018(9):4-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动态负荷的城市高密度地区防灾空间解析与规划应对”(51608527,项目负责人为赵子维)

第一作者简介:袁媛(1983-),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学、图学教学。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教育云”促进科教融合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