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2024-05-21卢军羽汪国萍

高教学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选修课必修课课程设置

卢军羽 汪国萍

摘  要:为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特定行业为主兼顾其他专业领域,与此培养目标相适应,行业特色课程应以选修课为主,必修课控制在1~2门、2学分、学分占比10%以内,行业特色课程需涵盖行业知识课和行业翻译技能课,不同类型课程应衔接有序,分布于不同学期,充分利用补修课程以及文献阅读、学术讲座、翻译实践等必修环节,以弥补课程教学学时学分的不足。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定位;必修课;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4-0103-04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industry-feature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oriented to the specific industry subsidiary together with other areas in order to take account of the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he need of local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ccordingly, the industry-featured courses are mainly optional rather than compulsory and only one or two compulsory industry-featured courses are needed, which are abouttwo credits and account for 10% of all the compulsory courses. The industry-featured courses should be both of the industry knowledge and of industry translation, all of which are taken in the right order in different semesters. Lastly,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the remedial courses, literature reading, academic lectures and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to offset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urse education.

Keywords: industry-feature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design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goal; compulsory courses; optional courses

課程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体现[1],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自从我国2007开始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来,课程设置就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在仲伟合[2]这篇最早探索我国翻译硕士(MTI)教育的论文中,探讨了翻译硕士的课程设置问题,随后专门讨论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的文章逐渐增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的综合研究,如文军和穆雷[3]、李继民[4]等;②聚焦于某一理论或视角的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研究,如王晋瑞[5]专门探讨特色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问题,何瑞清[6]聚焦于笔译课程设置问题,赵倩[7]探讨课程设置的优化问题等;③探讨某一类高校翻译硕士的课程设置问题,如财经类院校[8]、理工类院校[9]、涉海类院校[10]等。可以看出,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研究在不断深入,但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综观和微观视角,中观视角研究略显不足。例如,文献中不乏关注特定领域(如财经、理工、涉海等)的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研究,但对于诸如这些领域的翻译硕士课程设置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中观问题缺乏关注。本文将特定领域的高校统称为行业特色高校,通过对11所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探索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课程设置规律,促进行业高校翻译硕士培养的交流互鉴,从而实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下称“《指导性培养方案》”)所提出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翻译人才的目的。

一  行业高校课程设置调查统计

我们选取了11所行业特色高校作为调查对象,涵盖医药、能源、海洋、农业、电力、林业和建筑等行业,观察其办学定位、行业特色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包括行业特色课程的课程类别、门数、学期分布、学分占比等),为了使讨论更具有针对性,我们集中统计英语笔译专业方向的数据,对这11所学校进行编号,表述为S1至S11。

从培养目标定位来看,11所高校可分为三种情况,具体见表1。

由表1可知,11所高校中有特定行业定位的高校(称为B类)有9所,占81.8%,其中定位为单一特定行业的高校(称为B2类)有2所,占18.2%,以特定行业为特色,兼顾其他领域(即“特定行业+其他”,称为B1类)的高校有7所,占63.6%,没有特定行业定位的高校(称为A类)只有2所,占18.2%。

行业特色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见表2。

我们分两类统计了行业特色课程开设情况:①行业特色必修课程的门数、学分数,以及行业特色必修课程学分数在必修课程中所占的比重;②行业特色选修课程的门数、学分数,以及行业特色选修课门数在选修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这里需说明的是,由于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性质不同,统计行业特色选修课门数在选修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更能反映行业特色选修课的重要性程度(即门数越多,学生选修的概率越大)。由表2可知,就必修课程来说,A类高校没有开设行业特色必修课程,B1类高校开设行业特色必修课程的平均门数、学分和学分占比分别为0.7、1.4和6.8%,B2类则高达2、5和47.3%,所有高校开设行业特色必修课程的平均门数、学分和学分占比分别为0.8、1.8和8.6%。另有数据显示,B类高校中开设1门以上行业特色必修课程的高校数及占比为6和67%。就选修课程来说,所有高校都开设了一门以上行业特色课程,行业特色选修课程的平均门数、学分数以及门数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1%、7.2%、25.8%。所有高校行业特色课程开设所分布学期平均数是1.9,另有数据显示,72.7%的高校行业特色课程连续开设2个学期,最多连续开设3个学期。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得出以下规律:①大部分高校行业特色课程涵盖了必修课和选修课;②行业特色选修课数远远多于必修课数;③大部分高校行业特色课程连续开设2个学期以上。

二  分析和讨论

(一)  培养目标的行业特色定位

培养目标是统筹课程设置的“纲领性思想”[11],设置恰当的培养目标不仅有助于明确课程设置的原则性框架,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可减少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12]。截止到2022年,招收翻译硕士的高校有316所,根据《指导性培养方案》的精神,培养单位应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设置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目标,避免“千校一面”的现象[5]。行业特色高校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各自优势的行业特色学科,因此,行业特色高校的翻译硕士培养目标突显行业特色便是当然之举,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培养目标中无行业特色定位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很多学者都指出,翻译硕士培养追求特色必须有个合适的限度[10,13],究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则,根据《指导性培养方案》精神,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培养特色除了服务于特定行业之外,还应考虑满足区域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4],这两者往往并不一致;二则,翻译硕士培养目标的设定要尊重高等教育的根本规律。高等教育兼有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14],通俗地来说,翻译硕士培养目标既要考虑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也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避免将学生培养成服务于特定社会功能的工具人。我们认为,在调查所发现的行业高校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定位类型中,B1类(“特定行业+其他”)比较合理,即将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定位为以特定行业为主兼顾其他专业领域,此类型的高校占63.6%,反映了大家的共识。例如,某石油行业高校S8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为: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教育与训练,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修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丰富的行业经验,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成为各行各业,尤其是石油、石化行业等能源领域的优秀翻译人才。

(二)  行业特色课程的设置

行业特色高校培养目标的行业特色定位需要合适的行业特色课程体系来实现。行业特色课程体系可以从质和量两个维度来描述。从质的方面来说,包括课程的性质、类别、学期分布等维度,量的方面则是指上述维度的数量。从《指导性培养方案》来看,MTI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课之分,开课学期为2~3个学期。

首先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全体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体现了国家对各阶段学生发展的共同的基本要求,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有一定选择自由的课程[15],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翻译硕士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学位有其基本专业内涵和能力素质要求,这是强调任何培养特色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所列举必修课程正是为此设置的。因此,翻译硕士的核心课程要具有统一性和普适性[5],对《指导性培养方案》所列举必修课程要应开尽开,行业特色课程占必修课的比例不宜过大,我们调查的所有高校开设行业特色必修课程的平均门数、学分和学分占比分别为0.8、1.8和8.6%,也就是说,设置2个学分、1~2门课程行业特色必修课程,行业特色必修课程学分占比控制在10%以内比较合适。《指导性培养方案》鼓励各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自行设置若干特色选修课程,行业特色高校应该充分利用选修课设置丰富多样的行业特色课程。我们调查的所有高校开设行业特色选修课程的平均门数、学分数以及门数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1、7.2、25.8%,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开设4门、7个学分的行业特色选修课程,行业特色选修课程门数占所有选修课程四分之一左右。

再来看理论课和实践课。行业特色翻译人才的培养基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较为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二是较为熟练的行业翻译技能。因此,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较为理想的生源是具备一定行业专业知识的本科生,但行业特色高校在招生时出于扩大生源考虑均不会作此要求,实际生源大多数并不具备特定行业专业知识,需要在入校后通过修读行业专业知识课程补齐这一短板。因此,为了完善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必须要开设两类行业特色课程:一类是行业专业知识课程,一类是行业翻译技能课程。例如,某石油行业高校S8的行业特色课程包括:石油科技概论(英)、能源舆情概论、国际能源话语研究专题、石油科技翻译、石油科技翻译工作坊、能源舆情编译,可以看出,前三门属行业专业知识课,后三门属于行业翻译技能课。

此外,还要注意行业特色课程的学期分布问题。课程设置应该做到衔接有序[10],后学的课程要以先学的课程要素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16]。了解一定的行业专业知识有助于更好的学习行业翻译技能,总体而言,学生应该先修行业专业知识课程再修行业翻译技能课程,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行业专业知识课程和行业翻译技能课程内部也有一个衔接的问题,例如石油科技概论(英)、能源舆情概论、国际能源话语研究专题这三门课都属于行业专业知识课程,但第三门课程显然比前两门课程理论性更强,最好安排在前两门课程之后修读。因此,行业特色课程应该有序地分布在不同的学期,有时受学制学期(如两年制翻译硕士仅有两个修课学期)限制,不同课程在不同学期之间修读顺序不好调配,亦可利用同一学期的前后半段安排不同的课程。总之,只有精准地安排行业特色课程修读顺序,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發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  其他课程的设置

有学者指出,翻译硕士课程设置要坚持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兼顾、翻译技能与语言技能并举等原则[10],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行业特色高校,上述讨论已部分涉及。但由于行业特色高校行业特色课程挤占了一定的学时学分,势必会造成语言技能、翻译技能和翻译理论等通用课程的学时学分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补偿。首先,充分利用补修课程。《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规定:翻译硕士鼓励具有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生源报考。杨晓华等指出[17],翻译硕士大约三分之一生源接受的是非正式或非英语专业教育。这些非外语专业的生源由于缺乏系统的语言技能训练,其双语能力往往达不到从事专业翻译的要求。扎实的双语能力是从事任何翻译的必要前提,著名的欧洲“翻译能力习得过程与评估研究小组”(PACTE)将语言能力列为专业译员应该具备的六大子能力之首[18]。因此,有学者建议开设高级英语阅读或高级英语写作等语言课程,夯实学生的双语能力[19]。我们认为,利用补修课程来达到这一点可能更具可操作性。补修课程一般不占总学分,可调配的空间更大。例如,行业特色高校S5培养方案规定,本科非语言专业的学生以及专科生需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6学分,补修学分不计入授予学位所要求学分内。另一方面,重视必修环节。大部分翻译硕士教育都规定了文献阅读、学术讲座、翻译实践等必修环节,对这些必修环节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可以有效弥补课程教学学时学分的不足。例如,“文献阅读”环节规定学生在读期间需完成的专业文献必读书目和专业期刊种类(如《中国翻译》),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定期组织文献阅读研讨。“学术讲座”环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撰写讲座心得,使学生加深对翻译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的理解。“文献阅读”环节和“学术讲座”环节都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论素养,有效地弥补了翻译理论课的不足。

三  结束语

在全国现有的316所翻译硕士培养单位中,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校有50余所,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培养既有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又具有翻译硕士培养的一般特征。因此,对行业特色高校课程设置进行专门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翻译硕士培养的一般规律,还可以为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提供参考。例如,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行业为特色的翻译硕士培养单位,在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时无同类高校可以参照,只能参照行业特色高校这一群体的情况。研究表明,为了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以特定行业为主兼顾其他专业领域,与此培养目标相适应,行业特色课程应以选修课为主,必修课控制在1~2门、2学分、学分占比10%以内,行业特色课程需涵盖行业知识课和行业翻译技能课,不同类型课程应衔接有序,分布于不同学期,充分利用补修课程以及文献阅读、学术讲座、翻译实践等必修环节,以弥补课程教学学时学分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文军.论翻译课程研究[J].外国语,2004(3):64-70.

[2] 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MTI)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J].中国翻译,2006(1):32-35.

[3] 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4):92-95.

[4] 李继民.翻译硕士课程设置存在问题与相应对策再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7-112.

[5] 王晋瑞.关于开设MTI特色专业方向及相关课程设置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7):69-72.

[6] 何瑞清.对翻译硕士(MTI)笔译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2):37-41.

[7] 赵倩.MTI课程设置的优化探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1(1):72-80.

[8] 张义.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1-116.

[9] 蒋彤彤,陈琳琳.理工科院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课程设置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2):27-30.

[10] 劉略昌.国内涉海类院校翻译硕士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7(4):84-88.

[11] 丁素萍,吴自选,罗宪乐.理工科院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课程设置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模型[J].山东外语教学,2012(6):102-108.

[12] 曹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30-34.

[13] 钱多秀,杨英姿.北京地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经验、反思与建议[J].中国翻译,2013(2):72-74.

[14] 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蓝劲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5] 靳玉乐.课程论[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6] 靳玉乐.现代课程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10.

[17] 杨晓华,龚菊菊.反思硕士翻译研究方向:需求评价与课程设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99-104.

[18] 平洪.坚持需求导向,借鉴国际经验,提升MTI办学水平: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5年年会综述[J].中国翻译,2015(5):71-73.

[19] 祝朝伟.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5(5):61-69.

基金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翻译硕士课程体系研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阶段成果(JXYJG-2021-183)

第一作者简介:卢军羽(1976-),男,汉族,安徽长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与翻译。

猜你喜欢

选修课必修课课程设置
鲸宝宝的必修课
评注是法学生的必修课
高校开设普拉提选修课的意义探析
关于光学与现代生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在挫败中成长”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